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0675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读《回归信念》有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读回归信念有感 陈润秋 拿到回归信念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快开始翻开阅读,而是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去思索信念是什么。当初为什么选择做社工。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我也问过很多人,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例如说有双休日、假期多、工作时间稳定、工作气氛好当然,如果只是这些理由的话,很多工作都有这些条件,所以也延伸出了下一个反思是什么让你坚持还在做社工。我相信,每个社工入行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能坚持下来一直做社工,内心一定都有某种相同的信念。 回归信念一书是由香港城市大学甘炳光老师编著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坚守信念,面对挑战,是成为社工的必备条件。然而工作在前线的社工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应如何践行社工信念却又

2、成为另一个课题。 该书以不同的社工信念为题,让20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工,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细说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和效劳范畴中遇到的挑战和挫折,以及他们自身对社会工作的反思,分享他们在现时香港的工作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方法,表达他们对作为社工的真诚,对坚守并向全社会推广社工信念的执着。 坦白来说,我并不是特别喜欢看满满黑白文字,全本除了封面一点颜色、插图都没有,特别还是专业类的书,但因为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得不以壮士断腕的悲壮心情,翻开了这本书,然后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回归信念不是枯燥的专业书,也不是一味猛灌鸡汤的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话,投身社会工作事业并为之奋斗的20位前行者通过这本书与

3、读者的对话,分享他们在实践社会工作观念过程中的挣扎、失落、欣慰、顿悟等等。 甘炳光老师在书中写到社工的信念,较诸社工价值观更重要.看完回归信念这本书后,我回忆了自己当初选择做社工的原因。时至今日依然清楚记得2023年11月,当我停驻在人生分叉的路口,徘徊犹豫看不清前行方向,我姐对我说:既然不知道要做什么,你要不要试试看做社工。我觉得你的个性挺适合做社工的。但当时我选择做社工,却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被姐姐说起社工时眼里闪现的光吸引。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姐姐眼里的光是什么,只是觉得莫名被吸引,现在想想,那种光应该就是甘炳光老师一直在书中强调的信念了吧。姐姐说:社工并不是单纯向钱看的工作,而是深入社

4、会的基层,了解并收集基层群众的需求,去推动社会相应政策的实施或者修订,从制度上去改变社会的不公现象。 在回归信念这本书中,甘炳光老师对于信念这个词作出的解释是信念是指我们真正相信的事,跨越了认知的层面,以致个人投入的信心层面,成为个人所信靠的东西。我其实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信念的第二个重点是念这个字,除了相信之外,信念更要求我们要时刻思念这些我们是好的及有价值的东西,既要念念不忘这些信念。对于书中提及的拾海星这那么有关信念的故事,我是通过看书后,在网上搜索了故事的内容,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第一任也是拉拔、陪伴着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社工的陈绍勤老督导,给我们讲过的那些关于社工信念的小故事。除了专业知识

5、,他传递给我们的更多是社工的信念。时至今日,对于学过的专业知识有的已经遗忘或者模糊了,但那些关于信念的故事依然记忆清晰,也成为我最喜欢和别的同行或者实习生分享的内容。 怎么定义一本好书。我认为值得反复阅读,并能引发思考的就是好书,而回归信念符合我对好书的定义。由于时间关系,目前为止我仅仅完成了全书的第一次阅读,以谦恭的态度,仔细阅读了每个故事、每个分享,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从这20个资深社会工作者分享的故事中,除了工作技巧,他们遇过某些经历和曾经遇到的困难和迷惑,如何面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最终希望传达的还是他们的信念。从事社会工作4年多时间,我试过迷茫,试过失落,挣扎过,想过放弃,但现在依然

6、还是一名社工。书中说有信念才不会迷失,有信念梦想才会更稳固。从前没有细想过信念是什么,也从未刻意去修炼过自己的信念,而是听他人的信念,学习他人的信念,但信念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需要修炼出来的信念是从个人不断反思,透过亲身经验和验证,慢慢培养出来的,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传达给别人的,不再是照搬学习得来的信念,而是修炼出自己的信念。我认为回归信念这本书值得让每个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阅读,特别是在迷茫彷徨的社会工作者,要知道坚持做社工不易,但有信念的社工不会怕难。 第二篇:读信念力有感读信念力有感 拜读完马登博士的信念力这本书感慨良多。信念力是我见过的最全面的励志书,该书从人生的物质贫困、精神懦弱、身体孱

7、弱、思维羞怯等各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说明人们不得不面对的诸多困难前,如何运用自身的“信念力来激发潜能,以对自己的从事的事情或人生起到奇迹般的作用,这个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让我们明白,正确坚决的信念力,可以逆转人生,使人生奇迹般的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实现内宁安心(peace),力量强大(power),物质充足(plenty),身心健康(healthyandwealthy)。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艰难跋涉,漫天飞舞的风沙拍打着探险队员的脸颊。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

8、队长拿出一支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决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一壶沙子。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20230多个小时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们,因为心中充满着信念,所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钦佩。 信念带来了比死神还要有坚韧力的力量。一个人心中有了信念,就有了希望,也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

9、心中的信念之灯不灭,就一定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刻,制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没有谁能决定我们的人生处境,相信命运的安排是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个适合它生长和开展的环境。要做到这一切,只需要成功运用自己的信念,发挥信念力的力量,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开拓一个意想不到的成功而丰富的人生。 作为一名属于xxx医院后勤保障人员一份子的信息中心员工,虽然不是工作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但是在医院的每个角落都留有我们的影子,只要有、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滴下我们的汗水。相信凭着我们的信念必将能写出更实用的系统,设计出更人性化的程序流程,

10、效劳于广阔患者、效劳于医疗工作者,效劳于机关领导,也将为医院创造出更好的口碑。 信念是灯,照亮我们前行;信念是火,温暖我们心房。让信念之灯永明照亮,让信念之火永不为熄火。 第三篇: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回归教育常识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读了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全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刚开始阅读时,觉得虽然书名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很贴近,但是很多文章都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生动有趣。都说付出总会有收获,读着读着,自己也逐渐地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起来。

11、 作者的视野很广,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是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深入的体验,他是写不出这么多文字的,光凭这一点很多教师应该感到汗颜,包括我自己。想到自己平时写一两篇论文就感到非常不容易了,有时候有想写的冲动,但是限于阅读量缺乏、水平不高,难以下笔行文,因此很多东西是一再拖延推迟,好似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作者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XX省XX县区教育和科学局局长、党委书记,还兼任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参谋等职务,之前已经出版了管理心智修炼校长力我的教育心旅等著作。曾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评为“202

12、3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体育局长、“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还能著书立说,并且著作等身,实属不易。 让教育成为教育应该是教师的根本理念。汤勇指出。“教育最根本的常识是什么。教育是人学,是人的教育。教育应该遵循孩子身心的开展规律,应该遵循教育自身的开展规律,这是最重要的常识。教 1育是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孩子在他的校园里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是他们的校园生活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

13、开展,不仅让孩子拥有分数,而且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这是常识。好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注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人生方向,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人。这是常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孩子尊重教师,天经地义。教师尊重孩子,既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崇高师德的表达。这是常识。教育,应该尽可能不设防线,不过多干预。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而不需要过多干预;需要呵护,而不需要一味溺爱;需要引导,而不需要

14、我们越俎代庖。这也是常识。校园文化,乃至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其生成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岁月的历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打造出来。这也是常识。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大实话,没有这些根本常识的坚守,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功利化。 让教育成为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办学气氛。回归教育常识有一篇文章“过热的课外辅导会将孩子引向何方,我看后心里五味杂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班的有些学生周末报了五六个培训班,两天时间根本停不下来,既累家长也累学生。还记得之 2前火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孩子,请适应这个竞争的时代。其中写到:“因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周末针对性培优班里这类型

15、的培训太多了。教育再这么办下去,还要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做什么呢。教育培训机构几乎已经决定了小孩们的命运前途。因此,汤勇也痛心疾首,感慨到:“如果孩子们的身心空间被各种辅导、各种补课填得满满的,如果孩子们的灵魂世界长期蜷缩在毫无表情的试卷分数下,最后毁掉的不仅是孩子们创新、创造的品质,还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幸福,乃至孩子今后行走社会的能力。 教育是良心事业,需要淡泊,需要宁静,需要沉着,需要坚守,需要“上善假设水,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新的学期,希望自己,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教师,能够以淡薄宁静的心态教育孩子,不急不躁,做好引领学生的这条大鱼,用自己的微博之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接近教育本质的英语课堂。 3 第四篇:读回归大学之道有感读回归大学之道有感 信管1402潘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先贤孔子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行止于善。而这个思想也随着华夏文明的开展而不断地重新定位,一直到后来,出现了“大学,当然现在的大学不同于古时所说的大学,现在的大学是一种教育机构。但是从我们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命名不难看出,“大学思想至今仍有其独有的影响力。 这几天读了哈佛大学校长德雷克博克的回归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