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经济原始性思考 关键词:“根本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产需平衡,开展和激发新的需求,“充裕人力资源,“电子专用货币 见报载文,谈到美国目前处于深度和时间长度不定的经济衰退之中,正在想方设法“刺激经济。忽而“突发奇想,产生一组“异问: 为何作为生产力高度兴旺的美国,经济也会衰退,也要刺激经济。什么是经济开展。经济开展与人类的生产能力有关系吗。怎样是经济“不衰退。怎样才能“不衰退。能不能使经济“正常的开展或保持应有的水平。经济究竟应该怎样运行、开展。 这里不揣冒昧,且刍议和抛砖引玉如下: 应当说,经济开展,是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所以,经济开展,直接、主要的,应当是与人类的生产能力成正比的。即:人的
2、能力强,产出多,经济自然就应当增长。但是,经济的运行现实并不简单的全是这样。经济增长,粗略说是财富总量增长。细说,还应当是有需求、可应用的产品、财富的增长。不需要的“增长,不能算“增长。人们还认为,经济不衰退,应当表现为“大家都有事干,失业率低,这样“经济开展,就不简单的只与人类的生产能力有关了。 回看历史,人类曾处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态。一个人整日劳作,也缺乏以果腹。人为了生存而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说是相当长的。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的经济开展运行水平自然是不高的。在这种时代,开展经济,恐怕主要还是要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要减少人的根本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在人类早期社会,这种根本生存所必
3、要的劳动时间,几乎占了人的大部或全部活动时间。随着生产工具的开展,生产能力的提高,“根本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在不断减少的。(也即人在可承担劳动的时间内的劳作所产出的渐渐增多。) 当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的生产活动已经到达较高水准时,即人的“根本生存必要劳动时间不需要很多时,也即人的一般劳动已有大大剩余之时,例如,农业人口只需占总人口很小比重(据说美国只有3左右),农业和工业的机械化水平、现代化水平很高,一个人生产的粮食、生活用品及其他产品,可以供十个人,一百个人使用,将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 (1)人们不必再为根本生存需要而消耗大量时间了,只需要人可以承担的正常劳动时间的一局部乃至一小局部,
4、即可够根本生存。这可以给人以更多的时间去从事非根本生存需要的工作和活动。 (2)或者,人们仍然用很多(例如满负荷工作量)的时间,去生产、工作、产出。但这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需求来消费其产品并有相应的价值去兑换其生产的价值。(或许“问题就出在这里,谁来消费和兑换这么多生产水平很高的劳动成果。) (3)人类生产能力不断开展,使社会根本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还意味着:有人在原来从事的产业、生产形式中的劳动,会不断地成为“多余的。这些由于生产力开展而“多余的劳动,需要转到其他尚未多余的或新的产业、劳动形式中去。 (4)同时,由于同处于地球上的人类的开展是不平衡的,一局部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的社会生产
5、能力强,而另一局部还较弱。这会造成两局部之间的“等价交换,难于实现。因为,一方创造的价值会多而高,另一方可能低而少。 在这样一种总体上人类生产能力已经比较强,又存在不平衡的状态下,怎样保持乃至增长经济总量、开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提出几点远未成熟或可参考的想法: 1、保持经济运行的水平乃至开展经济,需要根据社会的开展变化,不断地动态调配生产、资源、产业结构,使生产与需求尽可能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在现代社会,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产需平衡。即生产的产品,有需求、能实现其价值,并能使生产者实现、“收回其劳动、投资的“价值乃至有所增值。而且,能用这收回、实现的价值,换取其需要的其他
6、产品。 但是,由于社会的开展,人类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人的需求不断变化。例如,原来每人每月30斤粮食可能不够吃,现在每人每月20斤粮食可能吃不完粮食或曰主食需求减少了;而副食、肉、蛋、奶的需求增长了。生产与需求,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一方面,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一方面粮食需求却减少了。这就需要调整从事粮食生产的人数,减少粮食生产者。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产业结构,维持原来粮食生产的规模、人数,粮食就多余。就会导致相当一局部生产粮食的人,不能售出其粮食产品,实现其劳动价值,用卖出粮食的收入,来购置其生活、生产用品。在这儿,如果没有及时的调整,不但粮食生产会剩余,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因为卖不出粮食,没有收
7、入,也不能正常消费。而这一局部人不能正常消费,减少了消费,还会影响其他生产产品的交换。生产和消费的正常平衡,就会被打破,经济正常运行就受到影响。 2、要平衡,要不要开展。当然要。在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开展新技术的同时,在维护、保持根本需求和生产的同时,应当开展和激发新的需求。 由于科技的开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与开展,必然要求人类不断的以新的“产业去进行新的“生产和作业。这样,才能使人类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高级,并使原先从事某种生产、因为生产能力开展等原因形成的“充裕出的人力资源,有新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 当然,这对在原产业中成为“充裕人力资源的人来说,有相当局部难度是较大的。因为在原产业中的“
8、充裕,有些正是因竞争能力缺乏等原因使然。现在要求这些原来竞争能力缺乏者“转岗、转向新的产业,是促“弱者而要“强之。虽然转岗,转向新的产业,可能是经济运行开展的必然需要,但这种要“转者可能“弱者多的状况,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能否改进有关机制,促进“强者转。能否有适当的社会保险,以适度保护、提高弱者。按理说,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在人的“根本生存必要劳动时间已经较小的条件下,社会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 这里还想说,开展、激发新的需求,以形成新的产业,从而实现新的产需平衡,可能特别需要创新精神。既然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展到比较高度水平,那么进一步的开展就可能不完全是要加“力,而是要增“智了
9、。犹如“七巧板,根本的七块板是已经有了,现在的任务主要可以是如何巧妙的构架这七块板,去形成新的格局。 3、笔者还认为,为了有利于保持和激发需求,在今天这样的电子时代,充分应用现代科技,使用信息技术发行和使用一定量的“电子专用货币,对引导消费、保证根本消费,从而保证生产与产需平衡,可能是必要和可行的。 “电子专用货币,可以分为: “根本生存消费用货币只能购置根本生存消费用品;如果是社会保险性质的,还可以是有期限的(这是只有用电子货币联网方式才能掌控的); “提高素质用货币只能用于个人、家庭成员接受教育培训; “伤病医疗(含医疗保险)用货币只能用于个人伤病医疗;(以上三种是根本需求性质的,数量也可
10、以是根本保障级的) “休闲娱乐用货币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休闲娱乐; “通用电子货币可以用于各个交换领域,可以补足以上各局部,也可以用于投资等领域。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支付工作人员特别是社会保险享受者,给以专用电子货币(不用电子货币,没有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支持,难于使用和掌控),可能有利于准确的指导和把握社会需求,维护必要的社会生产与需求的平衡,也有利于社会保险的正确有效地实施。对进行市场经济中往往需要政府做的“方案调节,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应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至于国家或地区之间生产能力的不平衡,这既需要强者适当扶持、支援弱者;也需要弱方综合利用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资源优势,化“弱为“强或较强,而逐步实现能力提高、接近,缩小差距,而能“等价交换,到达共同富裕。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