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1758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商品房预售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商品房预售制度假设干问题探讨 内容概要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和快速开展,商品房预售作为一种新型房屋销售制度应运而生。由于商品房销售在我国属于一种新鲜事物,立法中存在空挡,实践中存在许多模糊认识,理论界也对一些问题争论不休。商品房销售市场较为混乱,纠纷层出不穷,本文就商品房预售合同性质、预售商品房抵押、转卖和预售过程中常见的纠纷及其处理进行简单探讨。本文作者从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特点及其与承揽合同存在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是一种非即时交付的买卖合同,它不同于承揽合同和附期限合同;文章对预售商品房设立抵押的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开发商设立抵押应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和设立严格的条件限制;同时作者认为预售

2、商品房可以转卖并履行严格手续,并简述商品房预售中常见的纠纷,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与蓬勃开展,商品房买卖市场日益活泼,一种新型的房屋销售制度-商品房预售应运而生。商品房预售俗称“卖楼花,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预购人,由预购人根据预售合同支付房款(既可一次付清,也可分期支付,视合同约定而为)并在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种房销售形式。可见,相对于一般的现房交易,该种销售方式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吸收资金,对于解决房屋在开发建设中资金缺乏的问题起重要作用。但是,商品房的预售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现行立法尚不够完善,实践经验

3、也还欠缺,对房屋预售中的一些根本问题还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法律研究,澄清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使之能在房屋交易市场上发挥最大的经济功能。 一、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 我国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方法第十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开发经营企此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曰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依据该条,我国的商品房预售以当事人双方签订书面合同为形式要件。站在预防法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先以“契约的方法,将当事人彼此的权义关系加以定位,俾减少因权义不明所生的争执或纠纷。另外,对该种契约的性质也必须予以明确

4、,这是对当事人彼此权利义务具体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法律能够具体准确地调整社会关系的客观需求。 (一)预售合同是买卖合同 1、商品房预售合同符合买卖合同性质。台湾民法典第98条规定:解释意思表示应探求当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于所用之辞句。因此应该从当事人真实意志的角度去探求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房屋预售合同签订之时房屋尚未开工或正在施工,合同的标的物并非现实物而是将来物,有一个成长过程。但双方的意图都在于房屋竣工后的产权转让。预购人支付价款是为了取得房屋所有权,开发商接受价款也自然负有了交付房屋的义务,这与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根本特性是相吻合的。预售合同实为

5、房屋作为商品交换形式在法律上的必然表现,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在本质上仍是买卖行为。预售合同有关付款、标的物交付、权利担保、瑕疵担保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内容也多与买卖合同相同,具有明显的买卖合同性质。 2、商品房预售合同是非即时交付合同。商品房预售与成品房的买卖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交易标的物的非现实性、合同履行的非即时性。即合同成立时标的物还不具备立即现实交付的条件,合同不能即时完全履行,仍需要一定时间,是一种远期交付合同。但这种远期交付合同又不同于附期限合同,附期限合同是指期限到来时合同才生效,而预售合同成立时即已生效,只是履行期限的延后。 3、房屋预售合同不是承揽合同。在学理上,有人采

6、承揽契约说,将预售行为视为是房屋的加工承揽。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由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合同的标的是承揽人依定作人的要求最终完成并交付的工作成果,承揽合同签订时该标的尚不存在,在这一点上与预售合同具有相似性。但预售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1)、合同订立的目的不同。预售合同旨在实现房屋产权的转让,由购置方取得房屋所有权,预售方获得房屋价款.而在承揽合同中,工作成果完成后所有权是直接归属于定作人的,承揽人只是依约取得报酬而并非是工作成果的价款。 (2)、确定合同标的具体状况的主体不同。在实践中,预售合同多为标准合同,通常由预售方单方面拟定,对于预

7、售房屋的面积、地段、楼层朝向、房屋的结构、装修状况、设备等根本情况都是由预售方依据房屋开发的总体规划确定的。购置方只是在预购方己确定的范围内选择欲购房屋,对房屋不能提出特殊要求。在承揽合同中,定作人对标的物在种类、规格、质量等方面往往有特殊要求,承揽人必须严格按照定作人的要求进行加工制作。 (3)、违约后的救济措施不同。在预售合同中,房屋竣工交付时,如果购置方未按合同约定付清价款,因为此时房屋的所有权仍属于预售方,预售方完全可以拒绝转移房屋的所有权。在承揽合同中,如果定作人不依约支付报酬,虽然承揽人占有完成的工作成果,但该工作成果的所有权人是定作人,承揽人只能对完成的工作成果行使留置权。 4、

8、预售合同不是分期付款买卖合同 商品房预售的融资功能较为突出,实践中的常规做法是,由预购方根据施工进度分期交付房款,这种做法类似于分期付款买卖。分期付款买卖的特点在于标的物交付给买受方后,价金尚有二期以上仍待支付。在价款的支付方式和付款完毕前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上,预售房屋交易与分期付款买卖是相同的。但商品房预售行为在性质上绝不是分期付款买卖。 首先,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在合同生效时就要交付给买受人,由买受人占有、使用、收益。而在商品房预售中,标的物是在建房屋,合同成立生效时,该标的物还不存在,根本谈不上再转移给购置方占有。 其次,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在转移占有后,必然还有二期以上的价款未支付。而

9、商品房预售并非必须采取分期支付价款的履行方式,预售方和购置方完全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由购置方一次性交付存款。而且实践中,在交付房屋前,预售方通常是要求购置 方以贷款缴清价金或以现金付清剩余房款。 最后,分期付款买卖使买受人在经济能力较差,无力一次性付清标的物价款的情况下仍可提前享受生活上所需的新商品,是卖方对买方的融资。而在商品房预售中,购置方先要支付房屋价款或至少支付局部房价,预售方将收到的这些资金投入到房屋建设中去,有利于解决建房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这实为买方向卖方的融资。 二、预售商品房的抵押问题 根据1997年我国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方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者可以以待建成在建的建

10、筑物或其他附着物作抵押担保,购房者也可以对依法获准建造的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但从实践看来,预售商品房抵押存在三种形式:开发商设立的抵押;购房者设立的抵押;开发商和购房者设立的重复抵押。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预售商品房设立的抵押 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买卖合同,房屋竣工交付前的所有权人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有完全的自主权,房地产开发企业当然可以用在建的房屋进行抵押。但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预售方已经通过签订预售合同将房屋预售给购置方,购置方依据预售合同享有的权利并非物权,而是针对特定对象的一种请求权和获得将来利益的期待权,在性质上属于债权。而预售方将待售房屋抵押后,抵押人获取的抵押

11、权那么是一种物权。如果预售方不能如期与抵押权人结清债务,依据物权优于债权的原理,抵押权人特优先对房屋 行使抵押权,这对购置方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已经预售的商品房在立法上应禁止再抵押。虽然2022年6月1日的司法解释规定,预售方必须将抵押情况如实地告知购置方,对于预售方隐瞒不告的,购置方有权要求返还已付房款及其利息、赔偿损失并可请求预售人承担赔偿损失。但笔者认为产权有无暇疵是购置者最关心的事,应从立法上禁止开发商以预售房屋设立抵押,一方面是对开发商实力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保证购房者利益的需要。对于特殊情况,须以预售房屋设立抵押的,应严格规定设立条件和设立抵押贷款占开发房屋价值的比例,防止开

12、发商完全“借鸡下蛋。并且,对于设立已抵押的合同,在开发商未将贷款还清前,应将购房者的局部房款提存于银行,在交易房屋权利无瑕疵的保证的前提下,开发商才能得到该笔房款。 (二)购置方对顶售商品房设立的抵押 购置方对顶售商品房设立的抵押,实际上多为预售商品房的贷款抵押。这种抵押是以未来将取得的权益作为抵押物。有人认为,以未来取得的房屋产权作抵押与房地产抵押的特定性相矛盾,房地产抵押的标的应该是现存的房地产。其实,由于我国对预售商品房合同实行登记备案制度,这种未来可以得到的房地产,经过登记、备案已经特定了,因此它是可以作为抵押物的,与房地产抵押的特定性并不矛盾。况且,预售商品房抵押也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13、的。英美创设的浮动担保制度,已由不动产抵押开展为不受法律禁止的一切财产的抵押,成认企业以将来取得的权利(如债权)作为抵押权的客体。因此,预售商品房的购置方可以对预购的房屋设立抵押。购置方以预售商品房设立抵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抵押行为方可有效: 1、抵押大是预售商品房的购房人。 购房人购置在建的商品房后,对所预购商品房享有所有权之期待权,购房人以预售的商品房作为抵押,是对其享有的权利进行的处分。 2、购房人与预售人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按合同约定支付了到期购房款,抵押时要提供付款凭证。 3、商品房预售合同须为有效合同。 预售商品房抵押是以预购的商品房作为抵押标的,要使抵押行为有效,预售人与

14、购置人之间的预售关系合法有效是重要前提。假设预售行为违法无效,建立在此根底上的抵押行为必然无效。 4、预售商品房抵押须办理抵押登记 根据我国房地产管理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以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生效。以房地产设立抵押,必须进行登记,抵押行为自办理登记手续时生效。经过抵押登记后,抵押权人方取得抵押权。 (三)双方重复抵押。实践中,经常出现开发商已设立抵押的预售房屋,购置方在购房时又以该房为标的设立抵押,使抵押权人和预购方的利益风险系数明显增加。对重复抵押行为,应当禁止。 三、预售商品房的转卖问题 所谓预售商品房的再转让,又称“炒楼花,是

15、指在商品房预售以后,买受人将其预购的未施工交付的预售商品房另行转让的行为。对这种行为,有学者认为,商品房预售后的再转让具有较大的投机性,主张从立法上产加禁止。我国现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对此既未予以明确允许,但也未明令禁止,而是授权国务院作出具体规定。在1995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方法中也并没有禁止炒楼花。在实践中炒楼花行为大量存在,因炒楼花而发生的纠纷也不断出现,立法上如果一味对炒楼花.采取回避态度将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育。笔者读为,从长远利益来看,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应允许预售商品房房再转让。预售商品房再转让在本质上是合同关系的转让,不仅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也要一并转让,实为权利与义务的概括转移。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转让是允许的,那么对于炒楼花也就不宜一律加以禁止。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并非一概是为了炒卖之目的,购房人很可能因为资金周转或风险转移的需要而进行再转让,如果一概禁止,那么将限制购置方合法权益的行使。 另外,在国务院对炒楼花行为还未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各地多制定地方性法规对顶售商品房的再转让加以标准。综观这些地方性法规,对炒楼花都是采允许态度的,只是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的差价对转让人有巨大的诱惑力,刺激着他们的投机心理。在房地产市场不健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