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做“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的有心人的有心人 摘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词:阅读 课外 兴趣“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 4 月 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样提出过。在物质文化飞速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做孩子“课外阅读指导”的有心人,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就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引入到美丽的文字世界中去。我们可以从以
2、下方面去做引导。孩子是爱读书的,只是小小的他们,不知道读什么,还有怎么读。而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和孩子一起共读的课堂里,陪伴他们发现读什么,明白怎么读。于是,阅读因为有了内容而有趣,因为有了方法而有效。孩子是爱读书的,只是小小的他们,不知道可以在哪里读,还可以和谁一起读,而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文字里藏着的秘密,带着孩子走近父母,和家人一起交流文字背后的思考,带着孩子走向生活,和大家一起分享文字赋予岁月的美好于是,阅读因为有了同伴而幸福,因为有了世界而精彩。怎样做课外阅读指导呢?首先是读什么的问题。第一学段:课标要求阅读浅近
3、的童话、寓言、故事,誦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提倡亲子阅读。第二学段: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是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因此,叙事性作品应该成为这个学段课外阅读的主要组成部分。还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第三学段:阅读要求更高了,提到了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阅读水平上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能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重点,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
4、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其次是怎么读的问题。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分三个阶段:读前导读、读中指导、读后交流。国内外已有的课外阅读推广方式与指导成果;对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思考;记录小学课外阅读理论成果和课内外阅读指导相结合的实践案例等。在这里分享一种做法:1.利用好课文链接资源,鼓励课外阅读。2.顺藤摸瓜,搭建课外阅读的桥梁。3.因势利导,探究问题提升阅读兴趣。4.课堂上吊足学生的胃口。5.上好课外阅读导读课。利用好课外阅读指导要利用好部编本教材的优势。优势一:部编本形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增加“和大人一
5、起读”“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优势二:改变了“精读”和“略读”的划分,变为“教读”和“自读”,自读课文设置导读或者旁批,引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改变精读精讲的僵化局面。优势三:增加了很多童谣、儿歌、激发孩子对汉语音韵节奏的感觉,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势四: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注意阅读方法的教学、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优势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建议采取 1+X 的办法。优势六:重视默读、让学生有机会静下来自己去读,进入作品世界,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总之:静静的阅读、静静的思考是阅读教学最佳的境界。用习惯影响习惯 用热情点燃热情用灵魂唤醒灵魂。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