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观后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七亿三千万农民,如此庞大的数量也决定了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可以说,解决三农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系整个中国前途乃至世界开展的大问题。作为这七亿三千万分之一,我在观看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之后,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纪录片中,八九十年代的资料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比照现在,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在90年代初,我们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经常吃不上饭,生活非常艰苦。国家一直坚决不移地为农村、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也做了很多努力,从不遗余力地鼓励家庭联产承包、减税补贴、到废除农业税,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就业更加科学化,多元化,使得农民的生
2、活过的好了很多。不过目前农村和城市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城乡开展失衡,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农业是工业之本,城市的开展也离不开农民。现在工业,城市开展起来了,也是时候要拉农民一把。目前造成农民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只有统筹兼顾,发现及时,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都是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正如纪录片里面的一位陕西农民,他这样说的:“我是农民,我就种粮食,做生意我不 行。农民往往在提高自身其他技能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正确的认识,国家应该进一步,更普遍地组织一些简单实用的农民培训,让他们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在乡镇企业方面及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国家要更加重视必要
3、的补贴和提供优惠的政策,让一局部农民先富起来,再带动整个集体;目前土地买卖严重,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以我家乡为例,很多土地已经被卖出,有的是修建厂房,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有的是直接围起来等升值,造成了“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的不好现象 农民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只有相关部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无硝烟的战争。 第二篇:农字当头观后感“农字当头观后感 观看了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它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和放松。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
4、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应该说我们现在农民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向小康方向去努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现在的农民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
5、农民的巨大奉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不断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我国的工与农、城与乡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村村通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户用沼气、农村电网的建设,使农村的“硬件环境焕然一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从全国的统计看,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奉献之一就是农民打工的收入,占增长局部的40%。一份研究报告说明:改革开放30年,劳动力流动对gdp 奉献率达21%。没有城
6、市户口的农民工已经占第二产业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农民工,超过一半的饭店要停业,近七成的生产厂家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让多数人走进城市,让少数人留在农村,让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根本持平,这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
7、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的,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开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水平过低,开展过慢,已形成对经济开展的严重制约。 大力实施城镇化开展战略的意义在于,可以有助于转移农村人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开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可以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开展;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第三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通过这几周观看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主要描写我国人口、土地、
8、三农、资源、环境、创新和民生的大型纪实片,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开展变化和国情。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开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总结经验又是展望未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我国国情,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开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然而,我们普通群众以及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着很多片面或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什么都好,有的那么认为党和政府一无是处,好多问题都没能及时解决。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开展。我们应当认清国情,不要仅凭看到的一些片面报道而质疑党的政策、路线
9、、方针,要紧跟党的步伐,坚决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之谜中讲到在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成功举办了202223奥运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仍能快速开展,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将之称为“中国之谜。接着第二集人口大计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方案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适度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仍是我国的根本国策。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们的关注点要从人口的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人口战略的核心。 在第三集农资
10、当头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是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差距。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集那么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开展。山水之间中提到90%的流经
11、城市的河流、70%的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局部农田、草场、铁路及城镇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森林面积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工业化。 民生纵横中提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制度等都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是关键,要做到民生的供给跟得上或者超过民生的需求。 在第八集创新元素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航天事业的开展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开展及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
12、力的标志。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开展战略的核心,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兴旺的时代屹立不倒,谋求更好地开展。 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移,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解读中国奇迹、中国之谜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是眼下开展中的中国面的诸多难点中的重点,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样板,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国情。这决定我国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开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开展下的新形势新
13、任务,把握开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走科学开展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开展前景。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确实,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缺乏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认清国情,把握国情,我国才能正确地开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开展状况,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开展出力添彩,为实现中国梦
14、添砖加瓦。 第四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看之“农字当头三感 化工学院熊歆诺2023432023520234周二晚上上课 一感于中国农村的开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假设能将这两大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必将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而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领导人就已经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武装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得农村及农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奉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更是认识到农村开展对于国名经济开展的重要性,他提出“开展国名经济必须以农业为根底;开展工业必须和开展农业并举;在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开展农
15、业和轻工业,并且要十分注意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显然,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早就看到了农村开展的潜力,提倡开展农业,于是才有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创造出大量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解决中国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人民解决根本的生存问题,从而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国家的开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农村经济的开展也是当时国名经济开展的重要局部,为工业的开展打下的坚实的根底,可以说,是农业的开展促进了工业的开展。 之后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是深知农村开展的重要性,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兴旺,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此后,农业快速开展,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中国不再靠联合国的粮食资助,因为我们自己的粮食能够养活我们自己的人民,当然这离不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对农村底政策,离不开国家对农村的改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开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开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开展是有目共睹的。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农民人口众多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