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联故事篇一:春联搞笑小故事是君子容我过年从前,陕西合阳县有一穷苦农户靠做长工度日,遇到灾难只好向富人借债。可利上滚利的高利贷,是要穷人家破人亡的。每到年关,为了躲债一家人不能团聚。有一年,这个穷汉实在悲愤不过,便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两旁,说也惊奇,这一年过年前夕,竟无人上门讨债了,原来对联写的是: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横批:看刀子。“看刀子三字用得较好,万一逼得没有路走,不是自杀,确实是杀人。巧写春联“讨来年货明朝时,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们都称他为徐五。他家一贫如洗,但他非常有文才,深得乡里赞扬。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徐英写出一副绝妙对联,一大早就贴到房门上。那
2、对联是:鼠因粮尽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谈论纷纷,同情的人们将家里预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传说,有一位长工骂地主的故事。一位穷秀才无奈只好给地主打工,一个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让长工去锄田,说什么旱锄田,涝浇园,旱田越锄越劲旱,长工秀才只好头顶烈日去锄田,老地主不放心肠坐在地头上监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浃背,渴如吞火,只好恳请东家给点水喝。东家没表示给水,反而顺口出一副对联: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变成水,下雨变水多费事,天上不如就下水。长工秀才听了东家的联语,放下锄头,对答如流地对出了下联:财主吃饭不拉屎,吃饭才能变成屎,吃饭变屎多费事,
3、财主不如就吃屎。那个监工的老地主一听觉得本人遭到了欺侮,一气之下带着水甩袖而去,长工秀才随机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还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人家过年男女老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本人过年也得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而,本人给本人写了一副对联:有酒、有肉、有豆腐无儿、无女、无妻室横批是:一人过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如今正值年终岁尾,因而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由于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4、: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确实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单独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方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身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如今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
5、声喝彩,拍掌称妙。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一副春联: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猪圈的门口贴上:六畜兴隆五谷丰收骡马成群如一个鞋店的门联: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某肉店的门联:听凭拣肥挑廋做到无争无悔绝不短斤缺两保证又正又公某药店门联:三更到来三更卖半夜敲门半夜开某理发店门联:虽是毫末技艺却为顶上功夫篇二:写春联的故事的作文400字写春联的故事的作文400字 春联 中国人喜爱在春节时贴春联,两条大红纸上写着神采飞扬、对仗工整的般雅句,在左右门框或是门柱上一贴,喜
6、庆吉利,喧闹火爆,情趣盎然。 春联的来源和构成,是从古代用两块桃木板画门神开场的,到了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才第一次以桃木板写对仗的诗句,出现了第一副春联。宋代王安石的名诗元日中,仍吟咏“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宋代还用桃木写春联。 有人会咨询,古代为什么用桃木板去写春联呢?古时曾用竹板木板写信、著书,写对联用板那么不难理解,在没创造和普及纸张时,用木板是十分正常的。之因而用桃木,是古人认为它是有辟邪作用的上好木料,晋代的荆楚岁时记说,“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挂春联本来就脱胎于贴门神,为确实实是消灾辟邪图吉利,此木既然是伏邪制鬼的奇妙仙木,故古人选用了它,就不难理解了。 春节时,人们
7、还有在门上贴“宜春帖子之习,意即适逢春日,万事皆宜。北方农村至今此习仍盛,而且,小姐媳妇们常戴自剪的春燕,或是赶集买来的燕形红花。篇三:古代著名对联故事古代著名对联故事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非常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今后必有长进!有一次,私塾先生外
8、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游玩。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接着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答复:有儿为名臣。辛体元目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赞扬。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
9、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由于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确实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非常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场,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如今,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觉察了小施盘,张都宪咨询他,站
10、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本人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本人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如此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能够破例让私塾教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
11、“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切瓜分客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立即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爷爷听了非常快乐,连连赞好。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突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
12、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如此,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如此,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赶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
13、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截了当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美不已。小于谦答对显文才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牛头喜得生牛角;于谦立即应对:狗嘴何曾出象牙。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
14、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因而再次戏道:三角如架鼓;于谦随声就应:一秃似擂槌。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关于谦的教师说:“这小孩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 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立即应对:他年独占麒麟阁。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扫墓返回的路上,通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要对个地名对,估计不容易。不料,
15、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子午台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奇欣喜,由于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众人无不拍手称妙。注:(1)明正统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当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亲身督战,击败瓦刺军,使当时局势化险为夷,故称其为民族英雄。焉知鱼不化为龙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教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中有数地,对道:青云足下生。教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