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清明节活动方案 清明节学校活动方案 2023级教师教育函授2班张颖 一、相关背景: 1、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对传统课程观进行了的继承、反思与批判,这使得班主任老师的课程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对德育课程观的新认识,不再是老师向学生灌输一些价值的过程,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新内容,融入进自己的生活世界,在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气氛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由此不断构建- 新的道德意义,实现智育、德育共同成长的过程。 2、思考来自于学生的对话: 甲生。这两天,我和爸爸妈妈又要去上坟扫墓了,每次都是点香磕头,一点都没劲,不好玩。 乙生:我们家呀,是爷爷奶奶在家祭拜的,还织了很多
2、锡箔,说是烧给老祖宗的,让祖宗们也生活富裕点,真是不懂,怎么会有个清明节的。引发深思: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
3、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对接就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网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案例正文 这次班级主题活动,我们充分挖掘了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自主活动、探究、体验、反思、感悟中感受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祭典先烈,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的精神。我们整个活动的设计安排是这样的: 一、活动启动:宣传建议
4、1、3月27日(星期五)班会课,我(班主任)向全班师生发出清明节活动建议。 2、下发“告家长书,发动家长一起积极参与学校的这个主题活动。 3、设计好活动的宣传栏 二、活动内容:分层分块 1、“清明历史的黑板报: a.要求:通过活动使班级学生要对清明节有不同的了解,见附件一(具体如下) b.活动时间:3月30日4月4日 c.总负责人。班长、宣传委员。 2、“做清明小食: a.要求。通过在班级开展“做清明食青团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清团的来由,明白清明与“寒食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b.活动时间:4月2日 c.活动形式。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指导下,每生制作一个青团,品尝一个青
5、团。 d.活动准备: (1)制作材料(生活委员负责) (2)使学生明白吃青团的由来,见附件二。(班主任负责) 3、“古诗词朗诵: a.要求。通过诵读革命或清明的诗篇,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了革命传统教育。 b.活动时间:3月30日4月10日(早读课、自习课) c.活动总负责人:语文课代表 d.活动形式: e.早读课。读学习过的2-3首革命古诗词。(内容结合清明,也可以是有关革命) 3月30日4月10日期间的自习课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见附件三。f.活动准备: 查找有关的革命古诗词 4、“祭扫烈士墓 a.要求:通过扫烈士墓,缅怀先烈,增强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b.活动时间:4月1日,见附件四(
6、下午第三课后) c.活动总负责人:学校领导 d.活动形式: 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到烈士纪念碑前祭扫烈士墓 5、“清明之我见 a.要求。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b.活动时间:4月5日4月10日 c.活动负责人:全体班委 三、活动附件: 附件一: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
7、581至9),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 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 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
8、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荡秋千、蹴鞠
9、、插柳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附件二:吃青团的由来 清明节吃清明团子,其实不光是个习俗,还有一种文化传承在里头。江南一带流传着很多个“清明节为什么吃清明团子的版本,那是活态传承的结果。版本一:和大禹治水有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用疏导的方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爱戴。相传苏州有位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
10、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他跟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版本二:和李秀成的得力大将有关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助,把他化装成农民模样,在地里耕田。清兵没抓到人,便在村里添兵设岗,让每个出村的人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带东西吃。回家时,那位农民正在为怎么带东西给陈吃犯愁时,一脚踩在了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他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顿时计上心头。他采了些艾
11、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在糯米粉内,做成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哨兵。此后,李秀成还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附件三:古诗词朗诵资料 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3.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
12、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4.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5.把牢底坐穿(何敬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6.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内容总结(1)乙生:我们家呀,是爷爷奶奶在家祭拜的,还织了很多锡箔,说是烧给老祖宗的,让祖宗们也生活富裕点,真是不懂,怎么会有个清明节的(2)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对接就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网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