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述评模板 三十年来咏竹文学研究述评摘 要: 三十多年来,咏竹文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达在作品选编、宏观研究、意象研究、体裁拓展研究等领域;缺乏主要表现在时段关注失衡、研究队伍薄弱、文学独立性不强等方面。 关键词: 咏竹文学 研究 竹意象 自诗经始,竹便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咏竹文学不断传承和拓展,蔚然成为咏物文学的主流。但令人遗憾的是,对咏竹文学的研究长期以来罕有问津。直到改革开放后局面才得到改观,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表达在四个方面。 一、咏竹文学作品的选编 按类选编作品古已有之,如古今图书集成、群芳谱等里面就有咏竹诗词的专门归类。三十多年来,学者继承了这种“选学传统,在咏竹文学作品的选
2、编工作上用力甚勤。 有单独选诗的,如历代咏竹诗选(浙江省安吉县政协编,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历代咏竹诗丛(成乃凡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等,这类诗选数量一般都逾千首,收录时间多为先秦至清末民初;有诗词共选的,如中国竹诗词选集(周芳纯等选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等;有录诗词之外的,如竹君流韵中国历代咏竹文赋画论(徐小飞辑,浙江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有专门选对联的,如咏竹联集粹(刘星亮等主编,岳麓书社,1994年版),等等。 有各种体裁混选带有“总集性质的,如历代咏竹佳作三百篇(曹毅前等主编,岳麓书社,1999年版),所选包括诗、词、曲、联、铭、赋、赞、记等。古今咏
3、竹集(刘学文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版)除体裁宏富外,还古今通选,时间从先秦一直到现当代。绿竹神气(彭镇华、江泽慧,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年版)规模空前,所选古代诗词文赋多达万首,选文外尚附有“个字探源、“图文解说两局部,学术含量较高。 有与其他植物作品合选的,如松竹梅诗词选读(徐振维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等是将歌咏“岁寒三友的作品并选。历代林木诗选(吴鹤鸣等编,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等那么是将咏竹作品置身于更广阔的植物文学中。这类合编本有利于比照阅读,区分异同,进而丰富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咏竹文学作品的选编,遵循于一定的取舍标准。这不只是反映了编者的学术旨趣和眼光
4、,更重要的是它有资料汇编的性质,可为深入研究奠定文献根底。 二、咏竹文学的宏观研究 咏竹文学是咏物文学的分支。要深入研究它,必须从整体和宏观的层面来把握和观照。在切入口上,应注意从聚点和散点两个视角来拓展。 所谓聚点,就是将眼光聚集到纵向的文学史维度,梳理咏竹文学的开展历程。如中国竹文化研究(何明、廖国强,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认为在竹由符号化到文学化的进程中,经过了滥觞(先秦两汉)、形成(魏晋南北朝)、鼎盛(唐宋)、延续(元代至近现代)四个时期。何宝年在中国咏竹竹文学的形成和开展(文教资料,1999年第5期)中大致同意此分法。赵丽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洛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3
5、期)那么认为,直到南朝“竹开始摆脱其原始的自然属性而逐渐被赋予了文学符号的性质。王平在中国竹文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中勾画了竹诗产生、开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揭示出其象征性和审美性的内涵。马利文的唐代咏竹诗研究(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那么更像是咏竹诗中的“断代史。它对初、盛、中、晚唐咏竹诗审美认识和人格象征的开展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论述,在横向上还就咏竹诗与天师道之关系、唐代竹枝等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论。 所谓散点,就是截取横断面或者个案来进行观照的方法。如中国竹文化(周裕苍,黄河出版社,1992年版)对咏竹诗、斑竹意象、竹与成语、寓言及其他等方面作了知识性介绍。绿竹神气的“前言局部
6、,用散论的方式论及了一些以竹自况的特殊知识群体,对其中的佼佼者嵇康、李白、苏轼、郑燮等作了个案赏析。结合四大文学名著,“前言对小说中以竹写景、以竹叙情的手法也作了细致的分析。这种个案探讨的方法,似乎更适合具体作家。例如苏轼与竹的关系很密切,赵晓红在苏轼与竹(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指出,苏轼赋予竹高洁、耿直的品性,竹象征着诗人的性格和胸怀。陈守常在苏轼竹诗考析(文史博览,2023年第1期)中认为,苏轼竹诗精髓在于颂竹之风雅高洁,批判物欲软骨。 为了将文学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关联起来,寻找理论支点似是迫切任务。对此,何明、廖国强在中国竹文化研究中采用文化符号学理论视角来观照,将语言学
7、理论与文学意象结合起来研究,指出根据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可把竹文学符号分为三种类型:“神与竹游、“情融于竹和“以情统竹。竹文学符号能指形式的审美形态可用“秀美淡雅来概括,其文化土壤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伦理观念。 与这种借助西方理论的做法相比,何宝年在搭建竹文学与文化联系的平台时,采用的方法就很传统。在中国咏竹文学的类型特征与文化内涵(文教资料,1999年第6期)中,他论述了咏竹文学的三种文化属性,即自然、社会和艺术属性,并将社会属性细化为八种形态。 通过对咏竹文学的宏观研究,论者钩稽出竹与文学的种种关联,在整体上确立了咏竹文学的独立性,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愿景。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启迪和思维触
8、点。 三、咏竹文学意象研究 学界对竹意象研究一直热力不减,光景常新。前述中国竹文化研究中采用的符号学理论,研究之对象实质就是意象符号。无独有偶,王立在专著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中也专辟一章从文化的向度去研究“竹意象。 唐诗中竹意象频频现身,这点易引起研究者兴趣。王美诗在“竹的意象与唐代诗人性情(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中从竹表达文人淡逸洒脱的高雅性情,以病竹、苦竹、怪竹等表达诗人沉郁悲凉心境和不屈抗争品格等方面对竹意象进行了审美解读。雷晓在浅谈唐诗中竹意象的出世与入世(科教文汇,2023年第5期)中那么从竹意象与处事态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诗人
9、对事功或超然于其外,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针对具体作家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论文。如梁昌明在白居易山水田园诗中的“竹意象(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中排比了白居易一生种竹的情况,分析了当中蕴含的情感、人格和社会因素。李今珏在论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中竹意象的独特性(社会科学论坛,2023年第5期)中认为李贺突破了传统竹意象的性格和情愫,显示了生活经历影响下的自我价值追求和艺术意志。彭洁莹在仇远无弦琴谱梅竹意象涵蕴剖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中强调,仇远词中的梅竹意象除传统意义外,又潜藏着落寞和忧伤、隐忍与沉郁、苦恼和幽独等情愫。 在大文化视角的俯瞰下,意象原型的研究值得关
10、注。陈璇潇湘馆中的竹浅谈红楼梦潇湘馆的原型意象(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一文,从分析潇湘馆中竹所蕴含的原型意象入手,探求了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与宝玉的爱情,彰显竹在宝黛悲剧中的象征意义。王立、苏敏的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的神话原型寻秘(大连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那么从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分析了竹成为原始植物崇拜代表的过程和原因。发现竹与龙有类似的神秘内蕴与象征功能,竹与生命意识密不可分,竹与日常人世伦理对应比附,竹与气节和坚贞天然照应。缘其神话原型的稳定凝重和多样化,才使中国古典文学中竹意象繁盛不衰。 竹意象的研究形式上是一种微观研究,然而竹意象除了文学因素之外,还包含有伦理、人
11、格、神话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这种研究就具有很强的文学文化色彩。从这个层次上看来,竹意象的研究实为见微知著,本质上反映的还是一种宏观的视野。 四、咏竹文学的拓展研究 咏竹文学中,传统诗词的研究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近年来,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体裁,如民歌、小说、戏曲、题记等。民歌中竹枝词流传甚广,很有艺术特色。它因何产生,学界看法争议较多。向柏松在巴人竹枝词的起源与文化生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中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观点:承屈原九歌传统而来的竹枝词开始其实是祭祀竹王的歌谣,它是西南竹图腾崇拜、竹王崇拜文化背景中的产物。 红楼梦总是小说研究的最热点。蓝晓光从红楼梦看中国竹文化(竹子研究汇
12、刊,2022年第3期)视角独特,从竹的工艺美术、竹的饮食文化、竹的园林艺术、竹的美学境界四个方面阐述了竹文化的运用,指出红楼梦“像是一部中国竹文化的百科全书。胡艳的竹:边城人物的另类阐释(名作欣赏,2023年第7期)那么罕见地以现代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边城里的人物性情与传统竹意象内涵极为相似,竹背景意蕴是小说审美特质的有机构成局部。 在戏曲方面,陈菊香的竹文化与戏曲(岱宗学刊,2023年第3期)中论述了竹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为“竹子的文化象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化龙之神;二乃君子之德;三即淑女之爱。王念选郑板桥画竹题记理趣初探(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那么另辟蹊径,选取题记
13、作为探讨对象。作者认为,郑板桥的画竹题记饶有理趣,真率、深刻、独特地表达了他的宗法自然、务求创新的美学思想、创作体验、艺术手法。 研究者在诗词之外开疆拓宇,其意义自不待言。惜其开拓不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较之于咏竹诗词的研究还有不小的差距。 综观三十多年来咏竹文学的研究,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其存在的缺乏。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领域内部的不均衡,在时段上厚古薄今;在体裁上重诗词轻其他。二是研究队伍的薄弱和散漫,主攻文学又能专注于此领域者寥寥无几。三是文学的独立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彰显。咏竹文学研究大量采用非文学本身的群众化话语和逻辑来阐论,毕竟离本质稍远,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憾。咏竹文学研究在已有著作里往往沦为附庸。作为标志性的成果,我们深深期待着第一部纯粹研究咏竹文学的专著能早日问世。 基金来源: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方案工程“中国古代咏竹文学通论。编号2273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