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86597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会计学专业 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在现经济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判断是否投资这家企业主要是通过阅读有关公告内容了解公告细节从而全面的了解所希望要投资的企业或者是从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入手。然而,企业为了保持其在行业上的地位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以及企业管理层出于契约关系,同时由于委托代理理论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管理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带来了便利之处。基于此,盈余管理便应运而生。其实,早在20多年前,西方会计理论界就以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他的定义却仍有争议,不过有一点是有共识的盈余管理不可避免。因此,对于盈余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盈余管理在不同公司

2、治理结构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司类型多样那么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必定有差别,盈余管理在他们之中的体现也是不同的。为了让投资者更好的进行投资,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证券经济市场,充分了解盈余管理,充分了解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以及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介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和盈余管理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再者重点探讨了在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的主体,目的,动机,类型和可选择域的不同。紧接着论述了委托代理关系在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表现,并同时介绍了委托代理关系对于盈余管理的作用。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委托代理关系对于盈余管理的作用,引入

3、案例,以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委托代理关系”与“信息不对称”在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与盈余管理中的体现。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从而完善这个不可避免的盈余管理。1盈余管理2盈余管理的定义:2盈余管理基本特征:2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3盈余管理的动机:3资本市场动机:上市公司出于股权筹资,投机套利,收购合并,信息传递,应对监管等原因。3政治成本动机:税务筹划,社会监督。3契约动机:工资薪酬,人事变动,债务筹资。3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盈余管理与盈余做假的理论辨析3公司治理结构4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4公司治理的概念:4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4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的

4、特征:5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家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表现6委托代理关系在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体现:(原因)71.委托代理关系产生在国有企业中的原因:72.委托代理关系在民营家族企业中的体现:8案列分析8在此本文将以国内某大型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表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8结论建议:8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论证91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定义: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盈余管理始于西方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现今,不仅在会计学领域还是信息经济学领域,盈余管理当之无愧的被认为是热点问题之一。但学术界各

5、研究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认识,正可谓众说纷纭。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解与认识主要表现为中性,贬义,褒义。例如,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WilliamK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在论盈余管理一文中,韩晓静,仇俊林认为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一定的财务安排和运营模式调整等手段,使会计报表呈现符合管理层需求的某种特征(例如增大利润,减少利润,平滑利润等。)宁亚平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一文中提出,盈余管理区别于盈余操作与盈余做假,它是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

6、所进行的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在盈余管理可以避免吗一文中,谭宗琼像我们指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美国学者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化险为夷。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是不经相同的。但是,在各位学者的观点中无一不体现着:盈余管理其实就是企业管理

7、层利用当今会计准则会计法的不完善,巧妙灵活的运用会计方法,会计手段,同时由于委托代理关系所引致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利益相关者满意于经过美好后的会计报表的过程。而且,在一定时期内盈余管理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它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委托代理关系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层必定会拥有和掌握着比股东会和外部投资者更多的企业信息)和利益趋向性,同时也必定包含管理层的责任意识(管理层是受股东会的委托,授权管理公司,同时作为高素质管理人才,企业管理层必定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运用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在法律,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

8、,对于企业要披露的盈余信息进行管理,以期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适度的盈余管理对于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可以起到弥补的作用,对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有提高的作用,同时对于企业资源的配置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导致企业的行业形象受损,股价下跌,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同时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极大的损害性,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总体而言,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法规的改进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不断提高,本论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利大于弊,要辩证的看待盈余管理,不能一概而论。盈余管理基本特征:为了深入了解盈余管理,有必要对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掌握。第一,盈余管理的

9、目的是一个矛盾体,既简单又复杂。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为了局部利益或者是部分人的利益,在这一点上来说盈余管理是简单。但是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钻会计准则和公司法的空子和对自身运营模式的调整,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操纵。第二,在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盈余管理没有改变企业的实际盈利,它只是改变了企业实际盈利在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利用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来影响报告盈余,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余。第三,企业的管理当局,也就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他们是盈余管理的主体。何时开始盈余管理,运用和选择什么方法去进行盈余管理,控制权都是在他们手上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管理层需要承担一

10、定的责任。义与理 第四,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是盈余管理的客体。同时,时间和空间这两种观念在研究盈余管理时也是不可或缺并且应该同时具备。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是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而他的时间因素则是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第五,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和经济效益会同时在盈余管理中得到体现。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同时在企业营运能力不佳但是又要保持好企业形象的情形下公司管理层也会采取盈余管理。再者,不论是在企业的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上要进行盈余管理都离不开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对于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的探究,有利

11、于今后盈余管理的治理和改善。企业管理层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主体,相对于股东,债权人和政府机关等,企业管理层了解和掌握更多关于企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因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利益的不一致,企业管理层就会对盈余信息进行操纵。在证券市场高速发展之下,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企业的类型更是多样。然而,公认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公司法的制定却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或多或少的为了一定的利益通过利用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公司法的漏洞去进行盈余管理。再者,会计准则的灵活性也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选择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变更。审计的不足。首先,我们应该要知道的一点

12、那就是企业管理当局是审计的委托方,讲的直接生动点那就是两者是商家和顾客的关系。企业管理当局是顾客,而审计是商家。自古商业之道哪有商家揭顾客的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设置了障碍。同时,在我国审计师的风险意识不是很高。他们本身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的神圣性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盈余管理的动机:为什么会出现盈余管理?那必定有它的动机。在此,本文将动机分为资本市场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契约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上市公司出于股权筹资,投机套利,收购合并,信息传递,应对监管等原因。政治成本动机:税务筹划,社会监督。契约动机:工资薪酬,人事变动,债务筹资。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盈余管理与盈余做假的理论辨析 我

13、们不得不承认盈余管理在企业的治理与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因此,正确认识盈余管理至关重要。在这里,有必要对于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盈余管理与盈余做假的理论进行辨析。 对于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本文认为两者具有不同性。盈余管理是在现行公司法,会计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企业管理层较为灵活的选择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会计变更手段,会计估计从而使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行业地位的保持和提升的一种行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避税,这有利于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财务状况也有一定的改善。收益平稳或者稳中有升的企业一定会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故企业管理层通过平滑各年利润来进行盈余管理可为

14、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但如果一家企业盈利水平过强,则要受到政府各个机关的过度关注,因此出于避免政治成本,企业管理层也会对此采取盈余管理。最后,毕竟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利益的不同,企业管理层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盈余管理。而盈余操纵则完全是一种违法行为。盈余操纵是企业管理层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以圈钱等各种经济政治为目的,运用非法的手段变造伪造会计信息从而粉饰会计报表亮化自身的业绩的违法行为。 从前面盈余管理的定义中可知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会计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以不改变企业实际盈利为目的的一种长期行为,是合规合法的。然而盈余做假则是指企业管理层或者个别别有用心的高级管理人员

15、故意运用错误的会计信息粉饰企业财务报表从而非法的挪用企业财产或者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一种短期行为,是违法法律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现在国家的发展离不了强大的经济后盾,而国家是通过向企业收取税款从而获得经济来源的,因此这就需要本国内企业的发展。为了让企业高效运转,在行业上具有竞争力,经营业绩佳。这需要企业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概念: 现代公司普遍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他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委托代理关系也应运而生。但由于利益的不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为了有效调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调和制衡机制极为需要,这就是最初的公司治理。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迄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明确定义直到1984年由英国经济学家TrickerRI(1995)在其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明确提出,公司治理就是存在于公司与成员、管理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审计员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正视和非正式的联系、网络及结构,且公司治理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监督管理者的绩效和保证管理者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 然而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