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当前经济社会开展特征的思考 .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又可细分为假设干个阶段。从本世纪初到202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就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起始阶段。这阶段的经济社会开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应该如何准确把握、正确应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重大战略机遇期 2022年,我国人均gdp突破202300美元,按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进入了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这是中华民族开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对我国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2、 第一,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人均gdp处于1200美元到4500美元、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50%、城市化率为30%的,为工业化中级阶段。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降到15.23%, 二、三次产业比重增加到51.15%和33.62%,已处于工业化中期。 第二,我国已确立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重要开展趋势,一是兴旺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二是大多数开展中国家启开工业化进程,二者的结合,使制造业生产基地从兴旺国家和地区向开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由此成为了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扩张最快的产业领
3、域,居世界第四、开展中国家之首,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带开工业化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中国的彩电、洗衣机、冰箱、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的产量规模,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家电、 等产品出现新一轮扩张的同时,轿车工业方兴未艾,各类资源正在向轿车工业大规模集中,这是市场竞争推动开展、市场机制促进开展带来的。 第三,资金、技术呈现梯次转移的态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技术主要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带来了沿海开展的机遇,现在,沿海对国外资金、技术的承接受到了地域空间诸多限制,要求自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必然促使沿海地区到西部来寻找开展空间。国外资金、技术看好中国西部,也在抓
4、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一些产业包括高技术的信息产业,也到西部来寻找开展空间。珠三角经济区蓬勃开展,增强了它的辐射力,因而扩展成泛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开展态势也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展,“泛长三角正在悄然形成。西部成了中国制造业可以延伸的广阔空间。 第四,地区经济合作势头强劲。近年来,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势头强劲,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亚洲东盟2023国,由于中国的参与,形成了“2023+1机制。202322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达1.23万亿美元贸易总和的经济区。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形成“2023+3机制,并将向东亚共同体
5、过渡。这一机制,将对原有的世界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形成北美欧盟东亚三足鼎立之势。我国在这一态势中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加快我国的开展是极好的机遇。 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自觉分析、认识、批准本地的开展机遇,在把握机遇中求得主动。要实施跨越式开展战略,采取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色战略融入全国全局,以破解本地区开展的难题。要主动承接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要把开展传统产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把开展资金、技术密集产业与开展劳动密集产业结合起来。 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期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
6、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期。这一过程就要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根底作用向纵深和各领域拓展。按照国际通行的量化标准,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市场化在15%30%左右的弱市场经济状态,未来20年,我们要从弱市场经济,经过市场经济、相对成熟市场经济向兴旺市场经济过渡。 笫一,触及深层次矛盾,改革的难度更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更多表达在新体制因素的引入、成长与拓展上,方案经济的核心局部并未彻底触动。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是触及传统方案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局部的改革,如解决城乡分割、金融改革、产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进一步推
7、进一般商品市场化、生产要素市场化、企业市场化、地区的市场化和政府职能的标准化,难度较大。 第二,市场化改革向各领域全方位推进。一是完善根本经济制度,深化开展混合经济的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三是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开展的机制;四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五是要建立协调经济开展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开展的机制,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创新。改变与市场经济一般规那么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8、;对农业的补贴,要从主要在流通环节补贴给粮食企业转变为在生产环节直接补给农民;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应对金融等效劳业开放后带来的挑战;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确保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效劳体系。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中心环节来抓,这一改革既是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也是需要下大决心攻关的难点。要打好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攻坚战,重点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
9、体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开展农村市场经济。 三、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期 随着我国步入工业化中期,应该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这是生产力开展的本身要求和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付出了消耗过多资源和增加污染的沉重代价。资料说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进一步缩小,要实现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能源供需差达20%以上,对资源的供需矛盾也会扩大,粗放式的增长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经济可持续性开展,我国现已进入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期。 第一,经济开始步入集约型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突出强调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要由高污染、高消耗的粗
10、放型经济模式,转变到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上来。 第二,经济开始步入工业反哺农业时代。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过程中,农民和农村为城市工业的开展、城市的建设和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大奉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目前总体上已到达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我们应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开展。2022(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年的一号文件和2023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强调“三农问题,就是要以工业反哺农业,各项支农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
11、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我们要认清这种形势,无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还是城市化进程,都要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统一起来,协调起来;绝不能开展了工业、壮大了城市而使农民“边缘化。 第三,经济开始步入可持续开展的时代。目前我们实践科学开展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循环经济,即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的工业开展线形模式,走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轨道,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本钱,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和效劳使用寿命、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的“三r原那么,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根本上不产生
12、或少产生废弃物。这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是一种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共赢的经济,是把生产和诮费纳入可持续开展框架中的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要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的道路,大力开展生态流域、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城市建设。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展模式,将科学开展观贯穿于经济工作始终,贯穿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要通过集约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开展,按照土地的集约化、规划的集约化、资源的集约化、人力资源的集约化包括干部使用的集约化来推进县域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社会矛盾凸显期 不少国家的实践证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跨过202300美元的门槛后,可能出观两个结果:有的跃起腾飞
13、,有的盘桓不前。对我国而言这个阶段是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是既有巨大开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 第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加速。中国经过了两个社会阶层分化时期,一是社会主义改造和“三线建设时期;实行大的人的交流、变动,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个时期就是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大量分化、加速流动。社会阶层的变化大,也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理想境界的贫富两头小、中等收入多的“橄榄型还没有形成,而“哑铃型的阶层结构必然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第二,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人民内部
14、矛盾较为复杂:一是矛盾的经济利益性突出;二是矛盾的群体性增大;三是矛盾的危险性增大;四是矛盾的化解难度增大。 第三,弱势群体比重增大。由于收入差距有加大的趋势,社会上出现了需要特别关注的困难群众即弱势群体。据有关调查统计,2023%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与2023%低收入人群收入之比,2022年为9.1:1,2022年增加为9.5:1。弱势群众首先是贫困农民,农民中有2900万人尚未脱贫。二是失地农民,有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又没有在城镇就业的本领,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三是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群体有1500万人左右,他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同质性、群
15、体性很强,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强,也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动乱因素。 第四,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从性质看,绝大多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特殊的人民内部矛盾。其特殊性在于心态的不平衡、利益的不协调,他们往往通过一种激化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从起因来看,利益冲突是导火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多元化使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利益冲突。这种冲突既有自身利益的获取,也有个别干部的非法利益卷入引发群众的不满。从表现形式看,群体性事件中多数群众的合理诉求与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交织在一起。往往群体闹事背后都有操纵者和组织者,操纵者和组织者是违法的,而群众反映情况是合理的。从后果看,群体性事件社会危害严重。如果处理不得当,可能造成更大的对抗性和危害性事件。所以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畅通信息,不能推诿群众反映的问题、踢皮球,杜绝在一些人当中存在的“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 将社会矛盾化解到最小化,要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管理格局,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要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从预测预警、快速反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