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19200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7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_秦素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文化研究鲁迅研究月刊 2023 年第 1 期1919 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秦素银内容提要1919 年北京大学因新旧思潮冲突受政府干涉而引起人事变动的一系列事件,时称“大学风潮”。1919 年初,北大内部新旧两派的冲突对立日益显露。2 月底,北大学生张厚载散布关于陈独秀等因言论思想激烈浮躁而被政府要求辞职的流言,致使北大内部分歧暴露于公众视野。随后安福系言论机关公言报 对北大进行猛烈攻击,更有国会议员要求取缔 新青年 等杂志,否则将弹劾教育总长及蔡元培。北大在巨大社会压力之下,不得不免去陈独秀的北大文科学长职务。关键词北京大学;新旧思潮;蔡元培;林纾;张厚载1919 年 2 月底、3 月初,北京

2、大学教员陈独秀、胡适等因言论激烈被政府干涉驱逐出校的消息见诸报端。1919 年 3 月 18 日,林纾在 公言报 发表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公开信,责备北大“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蔡元培随后回信,否认林的指控,重申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林蔡通信被上海民国日报、北京国民公报 等多家报刊转载。1919 年 3 月底,北京 晨报 等报道参议院议员张元奇弹劾教育总长傅增湘一事,并指出矛头所向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1919 年 4 月 10日,北大向外界公布废学长,陈独秀被免去文科学长职务的消息。这段时间北大因新旧思潮冲突受政府干涉而引起人事变动的一系列事件,时称“大学风潮

3、”。如民国日报1919 年 3 月 8 日报道称:“此次大学因出版品而起风潮,固亦吾人意中事也。”申报1919 年 4 月 5 日报道称:“自大学校教员陈独秀、胡适之等提倡新文学,旧派大为反对,于是引起新旧思潮之冲突。近日,此种风潮愈见扩大。”时事新报 1919 年 4 月 10 日报道称:“北京大学因提倡新思潮引起一方面之反对,闻陈独秀为此风潮最注目之人。”在很多学者看来,此次新旧思潮冲突,新派无论是从思想主张上,还是舆论、道义上都占了上风。但笔者爬梳更多史料,发现此次风潮,使北京大学面临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以至于不得不免去陈独秀的北大文科学长职务。一、北大内部分歧的显露北大的这场风潮,始

4、于 1919 年初。1919年 1 月 5 日,钱玄同、沈尹默等北大教员,通过在教育部任职的徐森玉,得知“陈衍、林纾等人为大学革新事求大总统徐世昌来干涉。因此徐世昌便和教育总长傅增湘商量,要驱逐独秀,并有改换学长,整顿文科之说。”新文化代表人物对旧文学的批评,早已引起陈衍、林纾等旧派学者的不满。他们试图通过政治压制的方式,迫使陈独秀离开北大。蔡元培自然也知道了这一消息,他的应对之策,是“他们如其好好的来说,自然有个商量,或者竟实行去冬新定的大学改革计划,废63DOI:10.15945/11-2722/i.2023.01.007除学长,请独秀做教授”,但“如其他们竟以无道行之”,下上谕将陈独秀革

5、职,那就“将两年来办学之情形和革职的理由撰成英、法、德文,通告世界文明国”,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好在不久,钱玄同等听闻“整顿大学”之说已归消灭,独秀已照常办事,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外部的事情告一段落,北大内部的分歧却在此时突显出来。从 1913 年开始,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陈大齐、黄侃、钱玄同、朱宗莱等章门弟子先后到北大任教,北大文科逐渐成为章门弟子的天下。蔡元培 1917 年就任北大校长后,以文科作为推行改革的突破口,引进陈独秀、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赞成新文化的学者,与章门弟子中的“开新派”钱玄同、陈大齐、沈兼士等人相结合,提倡思想文学的革新,大力推广白话文。而北大文科的另外一些教授如

6、刘师培、黄侃、朱宗莱等人则恐国学沦夷,而维护文言文的地位。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宗旨,任新旧两派并存,慢慢竟在北大形成新旧两派对立的态势。据杨亮功回忆,钱玄同的同门黄侃抨击白话文不遗余力,每次上课必定对白话文痛骂一番,然后才开始讲课。五十分钟上课时间,大约有三十分钟要用在骂白话文上面。他骂的对象为胡适之、沈尹默、钱玄同几位先生。钱玄同也在日记中记道:“至大学上三年级课二小时,还应该上二年级课一小时,不知何故,等我拿书上堂的时候,他们忽然都走了。因此,只好不讲了。这班学生本不愿听我的讲篆 因为大都是某君的信徒 我也乐得少教一小时。”?11“某君”应为北大的一名教员,反对钱玄同的主张,因

7、为是他的信徒,整个班的学生都不上钱玄同的课,可见新旧两派斗争的程度。1918 年 9 月 30 日,为促进北大的学术研究,蔡元培提议编辑出版北京大学月刊,议定 1919 年 1 月出版第一期。正如陈万雄所说,蔡元培虽主张“兼容并包”,但骨子里是趋新的。?12这份由他亲自主抓的刊物,采取最新的编排方式,左行横迤,加新式标点符号。?13但在编辑的过程中,教员关于登载的论文用横行书写还是直行书写,是否加标点符号而起了争执,蔡元培只得发布了一条启事:月刊形式已由研究主任会公决,全用横行,并加句读问命等记号。但诸先生中亦有以吾国旧体文学,形式一改,兴趣全失为言者。鄙人亦以为然,唯一册之中,半用横行,自左

8、而右,半用直行,自右而左,则大不便于读者。今与诸先生约,凡科学性质之文,皆用横行,送各研究所编入普通月刊,其文学性质之文,有不能不用直行式者,请送至校长室,由鄙人编辑,为临时增刊。?14蔡元培对执着于旧形式的教员表示理解,同意“文学性质之文”使用直行排版,自己愿亲任编辑,而不是像“普通月刊”那样由各研究主任编辑。但实际上,直到 1922 年北京大学月刊 终刊,一直都采用横行排版方式,没有出版过需要校长编辑的临时增刊。1918 年 11 月 10 日,蔡元培撰写 北京大学月刊 发刊词,提到发行北京大学月刊 的一个理由是“释校外学者之怀疑”,强调北大秉“思想自由之原则”,循“兼容并收之主义”,是“

9、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北大设近世文学科,研究宋元以后之小说、曲本,却也没有排斥旧文学,“周、秦、两汉文学,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其讲座固在也;伦理学虽“用欧美学说”,却也没有“弃废国粹”,哲学门中“于周、秦诸子,宋、元道学,固亦为专精之研究也”。?15但翻开 1919 年 1 至4 月出版的四期北京大学月刊,发表论文的文科教员有陶履恭、朱希祖、钱玄同、陈汉章、陈大齐、沈兼士、刘复(半农)、胡适、徐宝璜等九人,被时人认为属于旧派的只有陈汉章一人,而且他只发表了一篇文章,刘师培、73黄侃、辜鸿铭等文科知名教授却一文未发。显然,北京大学月刊 并未实现蔡校长“释校外学者之怀疑”的初衷。1919

10、年 1 月 11 日,北大学生创办的刊物 新潮 出版。新潮 以“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为宗旨,秉承了新青年 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主张,刊登白话文章,加新式标点,采用西式装订,成为新青年 的姊妹刊物。新潮 宗旨中把批评放在第一位,猛烈批判中国在社会、学术、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鲁迅、钱玄同等人的肯定,也受到读者的欢迎?16,但有些批评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傅斯年对北大文科教授马叙伦著作庄子札记 的批评。傅斯年不但认为此书抄录古人太多而缺少个人见解,还公然指责马叙伦抄袭胡适的学术成果?17。目前学界已有公论,庄子札记 个人创见确实不多,但抄袭的指控确为不实之论。有学者指出,傅斯年批评

11、马叙伦可能是为自己的老师胡适扫清障碍?18,但这同时也对外暴露了北大内部的分歧,而且分歧已经到了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层面。新潮 的发行与成功刺激了旧派的教员与学生。北大国文门俞士镇、薛祥绥、杨湜生、张煊等学生,动员刘师培、黄侃、陈汉章、马叙伦、康宝忠等文科教员,于 1919 年 1 月26 日成立了国故月刊社,准备编辑出版“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的国故 月刊。?19同是北大文科学生,新潮社成立之初是找文科学长陈独秀解决经费问题?20,国故月刊社则直接找到了校长,蔡元培本着公平的原则,答应出版经费由学校垫款,并拨红楼三层三十三号为该社社址。?21二、陈独秀、胡适等离职的传言正如杨早所言,蔡元

12、培不希望社会对北京大学提倡新思潮新文化的误解,妨碍他“整顿北大”的进程,因而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新旧两立、不偏不倚、安定团结的局面。?221919 年 2 月 22 日,蔡元培召集学长、教授会主任等开会,决定按原计划改组北大。?23所谓原计划就是蔡元培 1918 年 10 月在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中提到的改革北大组织,“变通现有文理两科各设学长之制,大学本科只设学长一人,由大学教授会开全体大会选举三人,由校长择一人任之。”?24也就是北大文理两科学长由校长直接任命改为在全体教授中选举产生,且由两人变为一人。通过此举,可以和平地免去陈独秀的文科学长职务,这样既可缓和北大与北洋政府当局的关系,也

13、可以挑到更适合担任北大学长之人。谁想到 2 月 26 日,久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所攻击的林纾的学生、与新青年 同人关于旧戏进行过辩论的北大学生张厚载在上海神州日报 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近来北京学界忽盛传一种风说,谓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即将卸职,因有人在东海面前报告文科学长、教员等言论思想多有过于激烈浮躁者,于学界前途大有影响,东海即面谕教育总长傅沅叔令其核办。傅氏遂讽令陈学长辞职。陈亦不安于位,故即将引退。又一说闻,谓东海近据某方面之呈告,对于陈独秀及大学文科各教授如陶履恭、胡适之、刘半农等均极不满意。拟令一律辞职云云。然陶、胡两君品学优异,何至牵连在内,彼主张废弃汉文之钱玄同反得逃避于外。

14、当局果有此种意思,诚不能不谓其失察也。陶履恭君本经教育部派往法国调查战后教育,已定于本月二十八日发轫,闻此事发生后,陶之赴法任务或且不免打消。凡此种种风说果系属实,北京学界自不免有一番大变动也。颇闻陈独秀将卸文科学长职之说最为可靠,昨大学校曾开一极重大讨论会,讨论大学改组问题,欲将某科某门改为某系,如是则可以不用学长,此种讨论亦必与辞职之说大有关系,可断言也。83北京大学近来出版物风起泉涌,极一时之盛,统计不下十余种之多,如日刊 月刊 新青年 新潮 每周评论 国民杂志 数理杂志 等,皆最著者也。近文科教员刘申叔(师培)等又组织 国故 杂志,提倡绝学,自与新青年 新潮 绝异其趣,不日即可出版。申

15、叔前在上海办国粹学报 后,在北京办 中国学报 ,国故 之内容大致亦相仿佛也。?25结合上述史料,这条消息中关于北大改组确实是事实,但关于北大教职员的,除“有人在东海面前报告文科学长、教员等言论思想多有过于激烈浮躁者”可能是事实,其他诸如教育总长傅增湘(沅叔)“讽令陈学长辞职,陈亦不安于位,故即将引退”,拟令“陶履恭、胡适之、刘半农等一律辞职”都没有依据。作者在言语中有“然陶、胡两君品学优异,何至牵连在内,彼主张废弃汉文之钱玄同反得逃避于外”,颇有希望政府惩罚钱玄同之意。此消息还有一极坏的影响就是把徐世昌及北大的上级主管部门教育部对北大的不满公开,这当然是一直与教育部保持良好关系的蔡元培所不愿意

16、看到的。此消息中关于北大出版物一项,点明国故 与新青年新潮 “绝异其趣”,也等于向社会公开了北大内部的分歧,这对北大也是不利的。许是这条消息发出后,没激起什么水花,1919 年 3 月 3 日,张厚载再次在神州日报发布消息:前次通信报告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教授将有更动消息。兹闻文科学长陈独秀已决计自行辞职,并闻已往天津,态度亦颇消极。大约文科学长一席在势必将易人。而陈独秀之即将卸职,已无疑义,不过时间迟早之问题。且并闻蔡校长之意,拟暑假后将文理两科合并,而法科则仍旧独立。彼时各科学长,自必有一番更动也。至胡适、陶履恭、刘半农三教授,则蔡校长以去就力争,教育部已均准其留任矣。?26此条信息,除北大文理两科将合并事属实,其他纯属捏造,却很快就在上海报界流传开来。3 月 4 日,申报 报道称:“北京大学有教员陈独秀、胡适等四人驱逐出校,闻与出版物有关。”3 月 5 日民国日报 以今日尚有文字狱 为题报道:“北京大学教员陈独秀、钱玄同、傅斯年、胡适,因言论激烈被逐,新潮 及每周评论 禁出版,大学月刊同停止。蔡元培恐亦难安于位。”可谓越传越离谱。好在各大报都在为北大鸣不平,批评政府干涉思想自由。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