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92142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议认知行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行为理论认知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 论文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可以说是一种“拿来主即,只要能到到达社会工作助人目的的理论都可以为社会工作实务效劳,在社会工作理论中没有哪种理论可以一统天下.本文主要以作者之前做的个案以及小组工作案例为根底,分析了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以及社工对该理论的理解、开展。 一、对认知行为理论的认识 (一)行为理论(behaviortheory)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者消失。促使个体学习的动机为强化,举例说明,假设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者该行为得到意料之

2、外的好评,这种行为那么很容易被学习而且也比较会持续维持;相反,假设一个人的行为受到惩罚,或者该行为得到不希望的结果,这种行为将会很难以持续维持。例如,在小学的学习中,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是会受到老师学生表扬的行为,就有学生不断从事这样的行为并且持续维持,然而,当一个学生做了好人好事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误解、被指责,那么他以后就极少有可能再从事这样的行为。在行为主义这里,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巧为,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等等。 (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ontheory) 对于社会认知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davidshaffer认为社会认知

3、是人们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等等。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案主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与之辩论,进而以更实际的认知。 一般说来,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事件的认知。方富熹在儿童社会认识开展研究简介中提到,在内容上认知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关于人自身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动机、情感等等)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第三,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 (三)认知行为理论(co

4、gnitionandbehaviortheory)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开展,但是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拼凑。 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meichenbaum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认识行为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中的发生作用,在社会工作的实务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从这种意义上理解,认知理论只是认知行为理论的狭义理解。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理解和运用 社会工作者应该将认知和行为治疗结合起来,在经典的行为治

5、疗中参加认知矫正和引导。例如,对于有多动症和侵犯行为的儿童的冲动行为,可以采用梅钦伯姆的“自我指导性训练,教会儿童在行动之前仔细的思考以到达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这种训练中所包痣的技术,有示范法、反响、社会强化、公开的和内心的言语复述等等。为了改变这些儿童的行为,训练中要求特别强调利用语言教会儿童解决问题和决策技巧。 社会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的过程为:接案期间,对案主的情景进行分析,分析案主的生态环境;中间期,认知重建:后期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相关技巧对案主的行为进行干预。 (一)接案期:情境分析将事件放里于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中 社会认知理论是从“三方互惠交互作用的视角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和机

6、能的,在这一模式中,认知、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在认知活动中,认知情境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体的解释就是,考察案主的行为是必须将其行为放在案主成长生活的环境,只有结合案主生活的环境才能清晰地看到案主的成长空间,以及在此空间下案主的行为是怎么样产生的,案主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以及案主家庭成员、案主同辈群体、案主生活的社区等人是如何看待案主的行为,同时,分析这些人的看法是否对案主有影响,如果有影响,那么影响到底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功能,在此根底上再分析,案主是如何回应别人的看法的,用图表表示如下: 任何社会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认知情

7、境可以为社工理解案主行为提供相关信息和线索。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活动方案设计之一就是“情景再现,通过当事人对所发生事件的表达,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重塑当时的情景,了解案主对事件的反响、认识、理解。“当时,我怎么处理。,案主通过回忆、联想等方法解释在当时情景下,自己为何采取那样的行动。通过案主的描述,社工首先要识别出案主所存在的特定的认知,社工、及其他组员对案主事件进行阐述,给案主以多维的角度再次认识自己的行为,通过与组员之间的讨论、辨析,社工帮助案主重新对该事件进行阐述,帮助案主重建认知。 (二)中间期:认知重建了解案主的认知过程 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认知.社会工作者的

8、任务是帮助案主分析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在此根底上学习新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首先要帮助案主正确分析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其次,要帮助案主分析社会环境,正确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要梳理案主的思想,应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法帮助案主清晰认识自己的认知状况,以beck的六种认知错误为指南,寻找案主可能存在的负面、不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改变认知是社工进行行为干预的重要步骤。以作者曾经做过的一小组工作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为例。 “强强,是一名大一男生,自进入大学开始,他就变成一个孤单的人,经常自己一个人,他不信任其他的男生,认为别人不值得信任、交流,别人是

9、否理解自己根本不重要,与宿舍、班级其他男生的关系都比较清淡。经过前几次的交流沟通,我们不断了解到有关强强的信息,他在高中的时候有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现在的宿舍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没有相似的成长、生活背景,而且彼此之间差异较大,他从最开始不参与舍友的聊天慢慢地脱离了宿舍,其他的人经常是结伴而行,他就自己独行,与班级同学的交流也在逐渐减少。 在小组中我们设计了情景再现、回应他人的四种态度、信任跌倒等游戏,鼓励强强参与,表达想法,帮助他寻求对他人的信任。随着小组活动的不断推进,强强与其他组员的关系呈正向开展态势,交流的深度、广度均有所增进。他愿意将自己为难的事情、粮事公布于众,喜欢嬉戏、逗乐,愿意

10、紧靠着坐,能够真诚的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通过合作性游戏活动减少组员过去的负面情绪。活动中他深深地观察到其他组员真诚、友善,放松心情并降低了防御心理认识到朋友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终于放弃成见,主动去理解他人。 (三)后期:行为干预以农民工子女重获友谊为例 郭某,男,就读于某农民工子女专属学校六年级一班,他是令全校师生都讨厌的角色,一提到坏事大家一定会想到他,学习成绩差,没有什么人缘,是被边缘化的同学,捣蛋难以管教的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对于学习很差他认为是老师水平太低,老师讲的他都听不懂,许多同学都不明白,又不是他一个差;对于他经常打架他认为只是其他同学欠打,只有打他们才听话,这没有什么不好

11、的;他竭力否认人缘不好,只是不受某些女生的欢迎罢了。 郭某之所以被老师讨厌的原因还在于。一方面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二是案主自己的社会交往不健康,与同学的交往以物的交换为根底,与父母没有正向的亲子互动,与老师的交往远远达不到老师的期望,因此挫败了学习的积极性,破坛子破摔。 经过进一步的与案主交流,案主开展到现在这么令人讨厌的地步,转折点在于一次校长查自习纪律。他在自习课堂不安分,与纪律委员发生冲突被校长撞个正着,校长决定对学校的纪律进行整风,以他的不良行为做典范,抓出每个班级最捣蛋的三名同学,他就是第一号人物,于是,播送批评,班会批评、所有人都批评,一时间他就是风云人物,郭某的不良行为很大的原

12、因还在于环境。 社工引导案主正视自己自己的偏差行为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为难。通过对案主当前情形的分析,案主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同时,流露出他还是很愿.和同学保持亲密的友谊关系,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1.生气日记 生气日记可以帮助案主正视生气,明确生气的价值,自己采取生气应对措施对他人的影响,郭某决定尝试记录两个星期的生气日记,真实记录,当生气程度低于2级时社工那么给案主以奖励物质奖励和口头奖励。 2.认知重组 分析生气暴力的原因,郭认为暴力是为了证明自己,分析以及修正不恰当的想法,训练其形成正确的信念,使暴力行为减少发生以至不再发生,具体的做法是,找出不和里的应对问题的思路,并分析形成合理的应对

13、思路,自我学习,尝试采取非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3.自我概念通过同学的讨论,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全班同学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讨论。认识暴力;郭同学的优点(转变不利的班级环境为有利的优势视角);郭同学表达自己暴力后的真实想法。 老师应该去刻板印象,摒弃“唯学习好者优秀的价值观,老师要积极的无条件关注,针对于农民工子女普遍学习效率低现象,社工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开展一对一的学习辅导活动。 4给家长的一封信,涉及到关于教育孩子合理方法的建议(省略) 三、总结:认知行为理论下的杜会工作者 认知行为治疗着眼于情绪问题,认为情绪紊乱是不良认知加工的产物。人们并非对生活事件产

14、生直接的情绪或行为反响,而是通过他人的介入与评估的方式对之加以反响。认知行为治疗旨在改变案主的认知、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借以行为主义的干预方法,帮助案主在改变认知的根底上通过新行为的学习来强化认知,以帮助案主克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案主时,除了具备尊重、接纳、积极无条件关注、同理心等根本素质外,在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还必须具各以下素质: 首先最重要的是明确的洞察力。社工在与案主交流中要能敏感于案主特别的认知,只有在准确把握认知的根底上才能准确运用行为技巧进行干预,认知的把握是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前提。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态度、评价、解释、影响等,而非来自事

15、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认知影响,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就可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情绪的表现情况直接导致行为的演变结果.因此,社会工作者非常有必要了解案主的认知过程。改变案主的认知过程就是改变案主在形成此过程中中所产生的观念,以此来干预案主的行为。 其次,在案主的生态环境中重建案主的认知结构。社工在运用认知理论干预案主的行为时,要立足于案主所生活的环境系统,在帮案主改变认知时,要与案主一起分析其产生不良认知的原因,并分析不同的因素影响案主的程度,让案主清楚地看到自己对事件的态度、看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高案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干预和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重要的是帮助案主分析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自我认知及社会认知状况,找出错误的认知并加以纠正。 最后,情景回忆,与案主一起总结治疗的整个过程,让案主清晰地看见认知在自己生活中的影响,同时帮助案主开展一些技能,克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下社工工作者更像是一位带着者、指导者,带着案主梳理自己的情绪,与案主一起分析案主的认知过程,指导案主学习新的认知技巧,在整个过程中社工必须心思细腻、认真、谨慎处理每一环节。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