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93176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家风党课讲稿:以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先要修好自身的品行,端正自己的德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使得天下太平。所谓国有国魂、家有家风,家国一体、家国同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注重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家教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风通过家训家规得以实现,以家训家规来约束家人的行为,乃家庭兴旺之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治家秘笈归纳起来就是“孝、友、勤、俭”四个字。他经常在家书中用以教育他的族人,比如:勉君子应立志牢记“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居家礼节断不可忽家训不

2、可一日忘之望勤苦谨慎为子孙榜样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久要有勤俭人家气象居家以勤劳为要爱惜声名常存戒心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关于家风家教的问题,相关的理论阐述有很多,基本的道理大家也都了解一些。我今天主要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典故、名言警句、视频资料,在经典故事中品味家庭教养,在圣贤格言中熏习传统风尚。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注重家风家教建设?首先,这是传承中华民族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的需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培育的民族,在几千

3、年的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以人伦大道为主的传统美德,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家庭文化和优良家风。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名,往往得益于优良的家风和严格健康的家教。这些家风家教也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里,我们来回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故事一:孟母三迁孟子的父亲死的早,他由母亲带大。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邻居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知道这样下去,孟子将来什么也做不成,便搬到了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4、孟母知道后,明白此处也非久留之地。于是,孟母又将家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见此,孟母才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啊!”后来,孟子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学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称为“亚圣”。孟母虽是一计妇人,但她注重言传身教,抚育儿子,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其所展示的教育理念和家风家教,在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故事二:岳母刺字金人南侵,南宋形势危急。岳飞投军抗金,不久因为父亲病亡,于是退伍还乡守孝。一天,岳母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我想到前线杀敌

5、,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精忠报国”的使命,岳母决定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听了母亲的话,岳飞二话不说,解开上衣,露出脊背,请母亲下针。岳母问:“儿啊,针刺很痛,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点点头,在儿子背上刺起字来,不过她故意将“国”字少刺了一点。刺完后,岳飞从镜子里看了出来,说:“母亲,精忠报国,儿终身不忘。只是有一事不明,为什么国字少一点呢?”岳母说:“儿呀!只因金兵入侵中原,国都陷落,两位皇帝被俘,所以这一点先别刺上,等到国土收复时再添上去吧。”从此,“精忠报国”四字就刺在了岳飞的后

6、背上,激励着他奋勇杀敌。后来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宗泽称赞他“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没有国,哪有家?因此,忠于国家,必然成为家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大义当前不敢担当,少有作为,那么德就不能立,家也就兴不起来。其次,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滋生腐败的需要。刚才我们谈到,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风家教,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家风家教重视不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两段纪录片刚才,纪录片中所展示的苏荣腐败案是典型的家族式腐败,这种“全家腐”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家风败坏。还有孟宏伟,他的妻子高某将为其家庭服务的军人当作“佣人”随意使唤,生活奢靡

7、,孟宏伟不仅不予以严格管教,反而放任纵容,并为其谋取诸多非法利益。正所谓“家风坏,腐败现”,很多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都是从家风败坏开始的。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被查处的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有一半以上涉及亲属、家属。因此,遏制家庭、家族腐败的势头,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十分重要。如果干部家风优良、家教严谨、家庭和睦,那么就难以出现腐败问题。反之,党员干部家庭风气不正,家教不严,干部或其家庭成员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就容易诱发腐败。刚才,我们通过古代和现实、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对比,直观感受了家风家教对于干部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子女,败坏的家风遗害无

8、穷。第二个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关于这个问题,我就用一个“严”字来概括。(一)从“小”严起这个“小”字,指的是从“小时候”严起,从“小事”“小节”严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家贵严早已成为一条不容怀疑的准则。曾国藩和纪昀更是从起居饮食、为官做人的“小事”“小节”着眼,为家人制定了严格的规矩。曾国藩的家庭教育,以八本堂的八句话为经,以“八宝饭”的八字为纬,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的理论体系。中国谈家庭教育者,未能出其范畴。他曾说:“治家贵严,严父常多教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意思是说:治家严为贵,严父对子女经常多加教育,不严那么子女就会一天比一天骄佚懒惰,

9、其流弊数不胜数。这是曾国藩的切身体会和一生奉行的准则。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与妻子谈论时,也谈到怎样教育子女,他提醒妻子教子莫失之教义,切不可无原则地溺爱,要“以其道而爱之”。叮咛妻子要用“四戒”“四宜”的原则去教诲三个儿子。所谓“四戒”“四宜”就是: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古人还倡导,教育应该从胎儿抓起,从娃娃抓起。早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王就创造了所谓胎教之法:女人怀孕三个月,便令其出宫到别处居住;孕妇不看邪恶之事,不听狂乱的声音;即使欣赏音乐和日常饮食,也都要受到礼法的约束。另外,还要把怀孕期间的有关情况刻在玉版上

10、、保存在书柜中,以资将来参考。孩子生下来,会哭会笑了,就由专门负责教育的师保,用仁孝礼义来训导教育。对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说,即使做不到这些,也要在他婴儿时期,开始懂得观察父母脸色,知道父母喜怒的时候,就进行教育,使子女有所畏惧,言行谨慎,将来恭敬温顺。古人云:“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没有人不喜爱自己的儿女,恨不得满足儿女的所有要求。但是和子女相处,要像郑板桥说的那样,“爱之必以其道”。如果一味娇生惯养,会让儿女生出骄横自满之气,对于儿女的成长和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育孩子必须“以其道”,该严时一定要严,否则孩子容易成为“脱缰野马”,无法

11、管束。父母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过分溺爱和放纵孩子。对子女的饮食和言行,如若放纵迁就、任其胡为,应该警告反而加以鼓励,应该训斥反而和颜悦色,如此,他懂事后,便以为其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的。长此下去,一旦他形成了骄纵轻慢的恶习,再去制止约束,就是打死他,也不能使其畏惧,结果你的愤怒越来越大,他的怨恨也随之而增长,他长大以后,必然是个品德败坏的人。所以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年时培养的品德宛如天生一般,从小养就的习惯恰似自然形成)是有道理的。当然,那些不能够很好地教育子女的家长,也并非存心要把子女推向罪恶的深渊,只是难于对他们严加责骂。平时“温柔有加”,需要责

12、备的时候又“蜻蜓点水”,即使当面训斥一番,也不忍心让其遭受皮肉之苦。就以治病来比喻,哪里有不用汤药和针炙治疗便能痊愈的情况呢?那些经常监督教训子女的家长,难道他们就愿意那么苛刻地对待甚至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这几年,我们在媒体上也看了很多关于“坑爹”的话题。我们熟知的一些明星李双江、张国立,通过媒体曝光出李天一轮奸案、张默吸毒案这些不光彩的事情,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也丢尽了家族的脸面。我们常常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但是,这些事件折射出来的是他们家教不严、家风不正的问题。倘若为人父母平时对子女灌输了正确的观念,严格要求他们,我想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二)违规

13、严惩良好家风家教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立几条家规就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遵守这些规矩。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本人带头严格遵守这些家规,也要求亲属必须守好这些规矩。1968年,周恩来的侄儿周秉和与

14、侄女周秉建先后赴延安和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1970年经当地群众推荐,二人按照正常手续,分别应征参军。当周秉建穿着军装到北京看望伯父伯母时,周恩来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经过耐心动员,周秉建回部队后写了申请离队报告,但部队领导仍想挽留。周恩来专门向总政和有关军区的负责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周秉建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这条路。”在延安插队的周秉和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后来他也办了离队手续,从新疆回到延安插队劳动。

15、还有一次,两个来京探望他的晚辈来不及看戏,秘书就叫司机送他们去。周恩来知道后批评了两个晚辈和秘书:“这是搞特殊化!破坏了家规。晚到几分钟,少看一段有什么了不起呀!”并交代秘书,“记上账,今晚交双倍车费,扣我工资。”周恩来还有一个侄子,以前在国民党部队里当过兵,沾染了很多恶习。解放后,他在山东又到处乱吹自己是周恩来的侄子,还在20世纪60年代初犯了一些很严重的错误。周恩来知道后,几次让办公室给当地有关部门写信,提出对他侄子要劳动教养。还特意让有关部门转告他侄子:“要老老实实接受改造,把自己改造成新中国的好公民,如果不痛改前非,就不再认他是我侄子。”老一辈革命家在治国与治家的关系上,为我们今天的党

16、员和领导干部立了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深刻地体悟到治家的重要性。周恩来同志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同样也是治家的榜样。他对亲属近乎苛刻的要求,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也是周家良好家风得以建立、传承的根本原因。(三)宽严相济家教是一门艺术,教子弟以严,固然无可非议,但也要把握好宽严的策略。在这方面左宗棠教子之法也许与现代教育观念更为合拍,他认为对子女小时不可拘太严。对左宗棠来说,长年的军旅戍边、南征北战,使他对家乡、对妻儿老小有着无尽的思念。但是,左宗棠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把这种思念化作诗行,而是化作了对妻儿的千叮咛万嘱咐,化作了对妻儿们的严格要求。然而,左宗棠在严格教育自已子女的同时,还注意到了矛盾的另外一个方面,即严的不利一面。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因为万事总是一利一弊,利弊相主报长,物极必反。所以,左宗棠说:小时候拘束太严,大来纵肆反而不可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