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 我镇辖21个行政村,其中绝对贫困村15个,占全镇行政村的71%,47个合作社,4383户(其中农村2229户,城镇2154户),16202人,其中农村1162023人(绝对贫困户687户,352023人。城镇4594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6。耕地面积19150亩,其中浅脑山地12259亩 ,水浇地6890亩,辖区总面积374平方公里。20222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378元。人多地少,贫困面广程度深,群众就业技能缺乏,增收门路狭窄是长期制约我镇农村经济开展的一道瓶颈。近年来,我镇把开展劳务产业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科学开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重要举措来抓,坚持“
2、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的思路,推行培训、引导、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架起了劳务输出桥梁,敲开了农民致富大门,开辟了一条劳务经济科学开展的新路子。 眼光向前让农民靠技能增收 为了增强全镇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农村脱贫致富进程,逐步实现劳务输出业从自发盲目性向组织有序转变,从体力性向技能性转变,从间歇式向长期性转变,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业的效益和质量,我镇抓紧做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18-40周岁农村劳动力台账。做到了“四清,即: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清、文化层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
3、经济条件状况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菜单式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工作根底。二是对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劳动者自身特点,以餐饮、建筑、电气焊、机电、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做到了“家底清。三是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训的主攻方向。通过调查摸底,弄清农村劳动力的实用科技需求、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确定培训重点,做到了培训目的清楚。四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团员青年创业、妇联工作、“三培双带、党员致富工程、现代远程小编络等培训平台,培育技能型劳动力、技能型团员、技能型当代妇女,技能型党员。五是立足培植产业抓培训。“瞄准乡村旅游这一资源“富矿,一
4、手抓“农家乐旅游效劳提标升级,一手抓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让农民转型,成为新型农民。累计组织烹饪、拉面、建筑工、汽车驾驶员、电工、刺绣、歌舞表演等工种56期,受训人员2620人(次)。 眼光向外让农民到外地赚钱 我镇坚持“把农民增收问题在外解决的工作理念,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贯彻到底,对离土创业的劳动力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保护,使之进有增收之路,退有保本之田,可随时返乡落户继续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积极发挥致富能手、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从亲缘关系、人际交往等层面入手,挖掘各村内部潜力。特别是在党员队伍内部具有致富本领的党员与开展后劲缺乏的党员联姻结对
5、,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党员理清开展思路和扶持开展经济上下功夫,为党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党员走上致富路,着力提高全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拓展培养党员致富能手的外延。三是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第一时间掌握用工信息,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防止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五是充分发挥各村劳务信息员的作用,实行分片负责,进村入户等形式,把务工信息及时带入村社。六是利用镇机关干部轮岗创业平台,由机关干部带着一批村民到深圳
6、、天津等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并利用在天津建立的劳务输出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用工信息,提供必要的效劳、解决务工期间的实际问题。通过以上措施,不仅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出了农门,跨入了城市,融入了都市生活,而且从非农产业中实现了致富梦。202223年全镇在外务工人员达4750人(次),占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34%,实现收入1191万元。 眼光向内让农民在就地务工 我镇上下树立“不丧失一切务工时机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要务,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本辖区内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全部使用本镇劳动力,非政府投资工程中,由政府部门通过协调,发动建设、施工单位尽量使用本镇农村劳动力。二是扶持农村经济能人开展劳动密集型工程的生产经营规模,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带头创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开展。如:直岗拉卡村红旗社两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