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一) 昨天学校让我们看了一段关于复兴之路的视频,感觉不过瘾,有头没尾的,最郁闷的还是要我们写观后感最烦的就是这种制度式作业,其实看了之后还是有点感触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截大概是刚考完企业战略管理吧,很自然的就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了。 觉得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经营一个企业一样,只不过这个企业很大很大而已,要想让这个企业开展壮大,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是非常关键的,而一个强大的领导队伍更是至关重要的,想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在国际上我们更是孤立无依的,除了苏联愿意和我们结为同盟国,但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队伍的带着下,我们团结一致、雄心勃
2、勃,用来七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方案18年任务,这个成果不能不让所有的中国人振奋。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浩劫却让我们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在国际竞争日益剧烈的年代,停滞不前就是一种倒退。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领导的失误,错误的方针路线让我们走了一大段弯路。 不得不感受到战略的重要性,不管是经商还是治国。 而好的战略还要加上一个好的领导。 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二) 1953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被紧张和兴奋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近百年来中国机车只能行驶在外国重轨上的历史于这一刻终结。就在这一年鞍钢诞生了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高炉也
3、在这里投产。毛泽东亲自发来电报祝贺,称赞鞍钢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开展中的巨大事件,此时,新中国经过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开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被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庞松)在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党中央毛泽东及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根本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根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那么,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同时进行,这将给中国带来一场什么样的变革。 在1945年的
4、中国共产党七大上,毛泽东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他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假设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但是,当中国人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却发现想要描绘出美丽的画卷是如此之难。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政治与外交的角力,军事上剑拔弩张,世界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冷战的阴云与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忧虑笼罩了整个世界,也给新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冷战孤立了中国,毫无疑问美国是这么做的,美国实施了对中国的禁运,这就切断了中国产品和许多传统的西方及日本市场的联系。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
5、个成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对新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支持。两个多月后,毛泽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出国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我们和苏联签定这个条约之后,就对中国国家的平安稳定乃至世界和平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法律上的保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是非常大的。 条约签订后迅速回国的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条约定下来比不定好,定下来,就有了靠,可以放手做别的事情。然而,此时却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
6、,2023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平安受到了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美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美国低估了中国对这次战争的重视程度。我想美国越过三八线就是错误的开始。 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用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扞卫了新中国的平安。而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7、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在这个时候呢就面临一个问题,你搞整个国家经济开展方案怎么搞,没有别的方法,只能学苏联,因为中国没搞过社会主义。 20世纪 二、三十年代,由社会主义苏联创造的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方案经济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正是依靠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苏联在建国后短短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一开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后发国家。 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加快了进程。1953年第一个“五年方案以边方案、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
8、开。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奇)方案经济的优势在于直接、高效,特别是在大型根底设施的建设方面,这对当时迅速开展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到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工程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951年9月生活在贫困太行山区的农民李顺达第三次受到了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为解决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早在XX县区时期,李顺达就和6户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将各家的生产
9、工具集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经验与毛泽东是想法不谋而合。1951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样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提高农民的购置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阔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1952年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个互助组和36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1953年,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相继开始。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主体是工业化,“三大改造是两翼,就好比是一只鸟。这个“三大改造是鸟的两翼,就是两个翅膀,有了
10、这两个翅膀,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够真正地能够得到实现。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开展,不采取任何调空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是一条最适
11、合自身开展的道路。 这是一幅在20世纪50年代非常有名的照片,照片的主角名叫李绍奎。1953年,毛泽东曾亲笔写信祝贺他创造了快速炼纲新记录。李绍奎和千百万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热情来自哪里。这位炼钢工人常说的一句话透露了答案:“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能偷懒吗。几千年来,普通百姓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人民代表大会自下而上逐级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人民民主进入全新阶段。与此同时,伴随新中国一起诞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延续在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
12、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尊雕像为后人记录了一位新疆普通农民与国家领袖的故事,库尔班吐鲁木,一个在旧政权时期被奴役被欺辱的农民,60多岁才第一次附属于自己的土地里收获了金灿灿的玉米。从此,库尔班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要骑着毛驴去北京,感谢带给他幸福生活的毛主席。库尔班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北京在哪里。他只知道向东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到北京。 (库尔班的同乡卡斯木热合买提)1958年,库尔班大叔作为劳模第一次去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回来的时候毛主席送给了他十多米布,库尔班大叔回来后把它做成了大衣穿上了。1959年,库尔班大叔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
13、又去了北京,走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告诉他,这次去不要说别的了,就说要一台拖拉机的事情。到了北京之后,毛主席问这次你有什么要求呀。库尔班大叔说能给我解决一台拖拉机吗。毛主席就批了一台拖拉机。这是我们这里头一次来了拖拉机。 库尔班的故事后来经王洛宾谱曲,成为脍炙人口的民歌萨拉姆毛主席,直到今天仍被广为传唱。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1956年,第一个“五年方案提前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
14、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原方案用18年实现的目标只用了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为中国的开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根底,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方案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系统阐述了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等问题,第一次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到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林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随后召开
15、的中国共产党八大做了理论准备。 (毛泽东录音)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这个时候主要矛盾几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搞阶级斗争就变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时的我们国家的生产还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这个矛盾,因此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地要开展经济建设,大力开展生产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也作为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之后的依次重要会议,八大既对建国以来七年的经验作了总结,也对未来的开展进行了规划。 (中央党校教研部主任柳建辉)八大提出关于主要矛盾的思想、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有好多都是富有创意的创新精神,包括社会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执政党建设,这样一些思想,从目前来看,八大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还是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进一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展中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