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_景红霞.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19858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_景红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_景红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_景红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2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416 期)No.2,2023Serial No.1416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HEILONGJIANG EDUCATION(Theory&Practice)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立德树人职责的指引下,高校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方式中蕴含的育人资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对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现状“中国古

2、代经济思想史”作为经济思想史的一个分支,是经济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的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中,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学派众多,囊括的内容全面且复杂,学生理解难度大。其次,李约瑟说过:“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时,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1特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十分重视经济活动的内在矛盾性,往往承认相同或相反的两方面。例如,孔子认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同时又提出“知其不可而为之”;司马迁主张“善者因之”,又提倡“其次整齐之”。这种辩证的思维论证观点显得模糊,学生不易掌握,增加了他们在理解知识点时的困惑。最后,西方的经济学家在分析论证问题时倾

3、向于采取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力求通过各种模型的量化研究来分析问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从总体上看遵循政治化、伦理化的原则,这种规范性分析突出了对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活动目的的重视,但是忽视了经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2。鉴于以上几点,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时很难从总体上把握。此外,同经济学其他核心课程相比,“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由于缺乏多维度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得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同应用经济学学科相比较,“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学习及发展都缺乏长久的现实意义,学生认为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学习就业道路过于狭窄,久而久之,对课程的重视度自然下降。而且,

4、由于认识的偏差,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普遍认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国外的经济理论,其他相关课程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等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他们只知道亚当斯密、李斯特、马尔萨斯、凯恩斯等西方经济学家,不理解中国的轻重论、善因论、孟子的分工思想等,认为“中国古代经济收稿日期:2022-03-28修回日期:2022-05-10作者简介:景红霞(1986),女,山西晋中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基金项目:太原师范学院教改课题一般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 中国经济思想史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GLX2

5、115)摘要: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科中极富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的学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号召下,文章结合经济思想史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重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科发展。文章以“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为例,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和方式,以期为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经世济民”人才。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2-0090-03“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景红霞(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902

6、023.2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思想史”课程对他们理解西方经济理论影响不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目前存在课程边缘化、课程体系多、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案例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材涉及专业知识内容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职业准则、法治思想、学术诚信等进行分析3,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三全育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7、“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4“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图 1 所示。(一)研读历史经济事件中国经济思想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对当时经济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在整个经济学的学科群组中一直处于基础地位,是经济学各学科发展的“母机”5。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讲,首先应引导他们对基本经济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只有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经济理论。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围绕加强封建统治及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经济思想家,如司马迁、王安石、苏轼、黄宗羲等。有的思想家在国家经济异常艰难的情

8、况下临危受命、挽救局面,刘晏恢复了被安史之乱摧毁的唐朝经济;有的思想家提出的经济思想超越西方数百年,如沈括的“货币数量说”、管子的“轻重论”、司马迁的“善因论”、丘浚的“劳动价值论”等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精神瑰宝,甚至在一些关于土地、漕运、人口等方面的研究,西方在同时期更是无人问津,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先贤对国家赤忱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勇担重任的情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正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二)引入义利伦理观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义利之辩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核心论题,也是经济伦理观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始终,显现于一切经济社会

9、活动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家提出经济思想的出发点是对于义利的认识,因此,在经济学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引入经济伦理观,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典型的经济伦理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例如,孔子在见利思义的思想下是如何认识贫富差距的?司马迁在身心受挫的情况下是如何理解“利”的?提出一些经济学相关问题鼓励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参与讨论,并感悟其中存在的矛盾,学习先贤处理这类矛盾的方法。通过将义利伦理观引入课堂,将儒家传统的义利观与新时代的义利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同时感悟伦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选择不止于“做什么”,更应该明白责任意识、职

10、业道德,感悟卓越经济师的个人魅力。(三)突出课堂比较视角,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新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西方经济思潮影响下,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极易忽视我国特有的经济道路优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疑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通过理解知识、感悟史实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单旗的子母相权论时可以和西方同时期人们对货币的认识作比较,尽管这种货币思想比较简单,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仍具有先进性。在讲到司马迁的“善因论”时可以和西方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作比较,引导学生感悟独特的中国文

11、化。通过时代背景的对比,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中华文明史的高度,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为培养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三、创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新时代,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行之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史意义重大。“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图 1“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要

12、素教学重点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研读历史经济事件专业知识耦合思政内容创新课堂思政实践教学引入经济伦理观案例教学对比教学感知隐性思政提升专业知识塑造个人能力完善人格魅力91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一)结合新兴、多元、智能的教学平台新时代,智能平台层出不穷,在融合了思政元素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新媒体教学,既弥补了课程教学单调的短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智能学习平台将授课内容,如人物传记、案例思考、中外思想比较等以专题讲授、视频讲解等形式上传至讨论区,要

13、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对经济历史事件的整理和感悟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经济理论,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结合,做到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在课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及反馈的问题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在评论区自由探讨。例如,在司马迁“善因论”一讲中,教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思考。(1)司马迁完成 史记 的时代背景,“善因论”与亚当斯密“分工论”的不同之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也能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2)以著作完成时间和实践道路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

14、先人的成功之路,即不断求学实地考察数载接受宫刑身心受辱完成巨著,使学生以历史的眼光,多角度了解伟人的成功之路及其经济理论观点,鼓励学生参与课后讨论,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先贤不畏艰险、勇担责任的优良品质,从而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挑战。(二)注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要做好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发挥铸魂育人的引领作用。每位合格的高校教师都应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能力训练,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为重点,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当下,社会对学生的认可不

15、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责任担当、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考量。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求,积极了解前沿的时政要点,特别是经济要闻,深入挖掘经济学课程中“经世济民”的思政元素,积极肩负起思政育人的重担,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经管人才。基于此,为了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在方向上,教师应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挖掘与经济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史明理,通过挖掘史实,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先进的经济管理文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显性的思政元素与隐性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目标上,针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专

16、业知识外,还需具有博采众长的知识视野,能够通过话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人格塑造的有机结合,成为学生的引领者。(三)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标。以“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满意度集中体现在 4 个指标上,即清晰性、联系性、包容性、认同性,也即思想道德是否养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无认识、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握程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等。为此,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创新改革教学评价体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不仅要做到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了积极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了“经世济民”。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评价分为课堂考核、课后评价、期末考核 3部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课前互动、课堂回答、小组讨论、论文撰写、调查报告、课程结束时学生的试卷等作为评价依据,根据学生评价的结果,在下一轮的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