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 众所周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门兼容情、理、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因为调解在解决纠纷时依据的规那么不仅有法律与政策,更重要的那么是大量依据公共道德、习俗、情理等社会标准,对这些规那么的适用和依赖,实际上表达着“和为贵及礼义伦常等传统价值观、维护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培养社会凝聚力及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力量,具有传承与维系传统文化、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联系的功能。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表达,现结合我镇实际,谈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一、当前我镇矛盾纠纷主要特点 (一)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
2、化趋势。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推动,使农村产业经济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夫妻关系稳定性降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外,过去被无视和边缘化的资源权属、环境及生态、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其中,因土地承包、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村务管理、征地拆迁、拖欠工资和党群干群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增加。参与者成分日渐复杂,涉及工人、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个体户等多行业人员,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纠纷亦不断增多,调解难度越来越大。 (二)重点工程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一是在解决xx复线建设工程遗留问题时,一些群众视为“时机
3、,想分杯羹,假设未满足自己要求便采取“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对政府施加压力,以到达个人目的,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如跪访人大代表事件。二是按照xx“三镇一体化的大布局,镇域内大量重点工矿企业建设过程中,涉及拆迁、征地、迁坟、矿山资源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纷至沓来。相当多的农户认为搞建设正是捞钱好时机,企业建设的区域内农户,可以在一夜之间搭建起遍地开花的违章建筑和临时移载的花草林木,并借此向工程业主漫天要价。 (三)纠纷参与人数向群体性开展。一是xx一线、二线工程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群体性纠纷不断,如xx社区三组、八组拆迁户安置工作;二是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如x
4、x村、十xx村至xx村等道路硬化遗留问题;三是区域内在建企业因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群体事件不断,如xx县实验学校主体工程、xx移民小区工程、xx建材市场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等等。上述群体性纠纷参与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组织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些群体性纠纷事件背后有组织者操纵指使,事前和事中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的行动方案,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 (四)非正常上访大幅攀升。相当局部纠纷当事人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今年以来,xx镇非正常上访群众已达20起,诉求越来越偏激,如xx村的xx某某、xx村的xx某某、xx社区的xx某某、xx社区的xx某某等上访户,已把上访作为一
5、种威协政府的手段,提出的诉求不断攀升,加大了人民调解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难度。 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人民调解作为基层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全镇的政治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镇人民调解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根本形成,但根底不牢。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本上不是经过专门选举产生的,大多由村(社区)、单位指派设立,随意性较强。二是调委会主任及其组成人员大多数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单位职工兼任,由于身兼多职,导致个别调委会形同虚设。三是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公众认知度差,自身角色感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企事业单位、行业性区
6、域性组织民调组织的设立还不能到达要求,有的有其名无其实。 (二)司法所对调委会的管理指导难度大。从行政管理体制上看,司法所对农村“两委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村级组织对司法所安排的工作反响不够积极主动,导致了村级调解工作陷入困局。 (三)奖惩制约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广阔的农村调委会和调解员没有办公经费,调解员的工作责任心就受到了影响,认为自己是在义务的为社会作奉献,能干多少就多少,甚至不想干也是应该的。虽然实行了“以案定补的资金保障措施,但所补的钱与调解本钱相比差距太大,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又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的、完善的奖惩制约监督机制,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往上移交。 (四)人民调解业务建设
7、有开展,但创新不够。纠纷发生后,能积极劝说当事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折中处理。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针对人民调解工作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的人民调解制度,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调解文书标准,内务档案管理标准,形成自己的特色等方面,往往行动与实践滞后,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开拓创新。同时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互动对接,形成“大调解格局,有效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方面,认识上不深,措施上不力,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当前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做好农村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认识到村级调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
8、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效劳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员生活在群众中能了解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能利用人熟、地熟,就近便利等优势,及时调解疏导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是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在保一方平安维护广阔农村和基层稳定中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中,要本着“人民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为后盾、慎用行政调解的调解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三种调解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切实搞好三种调解方式的衔接和转化,提高调解的法律效力和履约率,使调解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工作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抓好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充
9、分调动人民调解优势,发挥司法调解的后盾作用。二是抓好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发扬人民调解的亲和力优势,发挥行政力保障。三是抓好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建立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沟通机制,切实发挥调解的效力。 (三)夯实根底,全面加强调委会标准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特别要注重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学习、例会、排查、重大纠纷讨论、回访、信息报告、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定期开展标准化调委会评定、复核和“四无村评定活动,促使调委会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村(居)调委会主任一般可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任,调解员、调解信息员要配齐配强,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选聘
10、一些威望高、懂法律、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士成为专职调解员。要全面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和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定期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促使调解队伍素质普遍提高。三是加强业务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根本情况和调解业务的各种统计台帐和工作记录,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四)落实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长效运转。为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开展,必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调解组织的设立单位必须将调解人员的误工报酬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开支方案,按时拨付。二是乡镇财政可以按调委会调解案件数量和调解难易程度据实给予办案补贴,作为调委会工作经费的有效补充
11、。通过形成保障体系,满足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经费需要,有效地鼓励和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运转。 (五)强化责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方式较为灵活的根底性长期性工作。因此,广阔调解员必须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一方面要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考核范围,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量化分解到村组和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治理的“一票否决机制。另一方面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专门的人民调解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年度量化考核,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好坏与调解人员的报酬补贴直接挂钩。 (六
12、)整合人民调解资源。由于新时期的矛盾纠纷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单靠镇、村调委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需要。建议成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协调指挥中心,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社事办、经济办、社保站、规划所等单位组成。整合调解资源,形成高效、联动、便捷的综合调处机制,真正地实现“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 总之,新时期下,加快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必然结果。我相信,在县司法局、镇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下,人民调解工作将在新时期逐步完善和开展,为及时消除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奉献和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