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胡同里长大读后感 曾颉 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林海音的书中尽是写不尽的乡愁。 这本在胡同里长大是我随手借的,只因看到作者是林海音。其实我对林海音的了解并不多,看过她最著名的作品城南旧事,但印象深刻的还是小学课本里面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至今仍记得,在这些故事里头,所讲述的“英子的童年,天真烂漫,美好无暇,令人心生羡慕。 而在胡同里长大这本书是林海音以成人视角回忆北平生活的一本散文文集,再现了旧日京华的热闹繁华,市井人情,可以说是城南旧事的姊妹篇。书中,她以一贯朴实自然的文字,平淡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充满对旧时光的思念。 开篇写虎坊桥。“家住在虎坊桥,这是一条
2、多姿多彩的大街,每天从早到晚所看见的事事物物,使我常常琢磨的人物和事情可太多了。我的心灵,在那小小的年纪里,便充满了对人世间现实生活的疑心、同情、不平、感慨、兴趣.种种的情绪。这是一条什么模样的桥,书中没有描述。可是我能感受到,它热闹,生活化,满载着市井人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很多记忆中的小人物,有那很脏很胖的老乞丐,他用手指沾了唾沫,再去沾身上的虱子,有一个没有盖子的砂锅和一个油亮的帆布口袋;有那让“我和妹妹各举着一面青天白日旗,站在门前照相的日本人;有那在“出红差时涌来看“热闹的人们;有那卖假当票的瘦高个,宋妈不当回事,“我却气到极点说“欺骗人是不可以的作者还回忆起最美丽的事情春天的花
3、事:早晨起来,就能看到喇叭花、向日葵、玉簪花 我是地道的南方人,对北方的生活没有什么概念,却能从作者的笔下体验一回北方的多姿生活。她的文字爽朗而明快,质朴而真实,能让人在脑海中有一番亲身体验。在她的北平漫笔中,她写到了北平秋天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梨和葡萄等水果的清香,烤肉的味道。看到她描写的京白梨、老虎眼、葫芦枣、酸枣、脆柿子、石榴,真的让人馋得口水直流了。还有那个时代女孩们的专属地香粉店。里面有玻璃盖方盒的月中柜香粉,天蓝色瓶子的雪花膏,还有做女红用的东西:十字绣线、绒面鞋、钩针等等。作为一个不会针线活的女生,我真的很想跟着作者,来体验这种童年生活呢。书中还有很多对北平话的解释,像“换洋取
4、灯儿的叫唤声,像“陈芝麻烂谷子“蹭愣子“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令我感受到北方话也很有意思。 作者的童年充满回忆,很有故事。下课了,孩子们就在一起“挤老米,常常去游艺园看大戏,和三妹逛天桥买布却上当了,骑着毛驴逛白云观。“小脚娘儿、用丝线缠的粽子、跳绳和踢毽子、养蚕、剪纸等童年游戏,有快乐的,有幼稚的,但都是童年里不可磨灭的记忆,看着作者的描述,心生羡慕。 作者对北平的留恋处处可见,“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作者描写了北平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各有趣味。 看到英子的乡恋那一章,作者在十四岁便开始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父亲的离世,给祖父写信的责任就落到自己身上,包括给堂兄阿烈写了多封家书,每封家书言辞恳切,情意真挚,令人动容。 作者不但以杂忆方式记录了自己在北平居住过的许多地方,而且书中记载了作者对母校的回忆。多年以后,作者重踏北京,许多风貌已然改变,但过往回忆永存作者心中。且给她的影响是今生今世,永久永久的。 书中的后半局部,有很多都是对台湾的介绍。介绍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俚语、新鲜物件等等,而且加上了许多神话故事及传说。读来有趣,但却能感觉到,相比台湾生活,作者对北平的描写,才是更加生动活泼的。也难怪,毕竟从童年、少年,再到嫁为人妻,为人母,这些都是北平在作者生命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确实叫人难以忘怀。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