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I ECONOMIC STUDIES2022 年 第 10 期 No.10 2022 DOI:10.14116/j.nkes.2022.10.003 37 RCEP 生效对区域价值链分工及 我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 李 焱 张筱涵 黄庆波 摘 要:RCEP 协定的正式签署将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发展、贸易格局及区域内分工造成多方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全球价值链核算框架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进行嵌套链接,以各成员国关税减让承诺表为依据对 RCEP 生效情景进行模拟,并进一步考察 RCEP 协定对区域价值链分工及我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RCEP 协定能够实现成员国
2、实际GDP 的增加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推动部分贸易活动由区域外向区域内转移,且本国增加值出口与国外增加值进口受到双重拉动作用;我国与成员国间双边贸易规模显著提升,但增加值层面的增长量和增长率均小于总值层面的增长量;产业部门中纺织服装、塑化产品、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的进出口贸易受影响较大,同时制造业出口中成员国增加值和重复计算项比重在 RCEP 协定作用下出现显著提升,对应本国和区域外增加值占比有所下降。相比之下,纺织服装与塑化产品的产业内增加值结构变动相对较大,同时纺织服装和食品烟酒的产业间相对比重增长更为明显。关键词:RCEP 生效;区域价值链;贸易增加值;GTAP 模型 一、引 言 作为多
3、项指标领先全球的超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2020 年 11 月 15 日,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 15 位成员国就区域内贸易壁垒消除、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自由化、电子商务流通等多方面经贸规则制定达成一致,RCEP 在历时 8 年的多轮谈判后正式签署。根据该协定,区域内 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壁垒,成员国间的贸易流量预期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亚太地区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RCEP 区域内贸易往来愈加频繁,成员国间经贸合作逐渐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4、MF)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对 RCEP 区域内出口依赖度达到 27%,其余成员国依赖度将近 50%;我国对区域 李 焱,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116026),E-mail:;张筱涵,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116026),E-mail:;黄庆波(通讯作者),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116026),E-mail:。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重大培育项目(3132022604)、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Z2021B015)、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21AJL001)、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21AJY001)的资助。李 焱
5、、张筱涵、黄庆波:RCEP 生效对区域价值链分工及我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 38 内进口依赖度相较出口达到 40%,其余成员国均超过 50%。除区域内总量贸易往来密切以外,RCEP 成员国间的价值链关系也相对紧密,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增加值占各国生产活动中全部国外增加值总额的 40%左右(于津平和印梅,2021)。事实上,RCEP 成员国间存在着显著的比较优势,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上能够形成有效衔接,如东盟国家具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日韩三国在高端生产技术方面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同时,区域内还涵盖超过全球人口三分之一的庞大消费市场。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形势发生
6、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时事局势,RCEP 的签署将有利于成员国更好地发挥禀赋优势,提振各成员方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并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进一步深入融合发展。对我国而言,RCEP 是实施“十四五”时期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新时期构建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从供给端来看,RCEP 区域内各经济体已与中国形成紧密的生产关联(沈铭辉和李天国,2020),我国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约有 27%流向 RCEP 成员方;从需求端来看,我国作为区域内“内需市场”的主要提供者(陈凤兰和陈爱贞,2021),国内消费最终品包含的国外增加值中源自 RCEP 成员国的贡献比例
7、高达 30%。由此可见,基于我国与 RCEP 成员方在产品工序分工上日益强化的衔接合作及庞大的市场体量,RCEP 协定的生效将在有效配置多方资源、推动我国参与并引领区域价值链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运转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此趋势下,RCEP 生效将会对各成员国参与区域内价值链分工的现有局面产生何种冲击?对我国贸易活动的影响又将具体体现在哪些行业?这些影响的传导渠道与路径如何?本文试图链接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和政策模拟分析工具,结合 RCEP 协定中各国详细的关税减让承诺表,通过设置情景模拟,在传统统计口径和增加值核算框架下对上述问题分别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 RCEP
8、关税减让对区域内价值链分工格局及我国贸易增加值活动产生的真实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二、文献综述 整体来看,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 RCEP 协定生效对全球经济贸易潜在影响的定量研究,二是全球价值链背景下 RCEP 区域内分工演变情况的相关研究。自 RCEP 协定首轮谈判以来,有关 RCEP 协定内容、形式、经济效应等方面的探讨日渐兴起(Ando,2009;盛斌和果婷,2014;Ji 等,2018)。其中,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作为政策模拟领域的有力工具,被大量学者广泛应用于分析 RCEP 协定的多层次 数
9、据由 OECD-TIVA 数据库 2018 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I ECONOMIC STUDIES2022 年 第 10 期 No.10 2022 39 潜在影响(汤婧,2014;孟猛和郑昭阳,2015;李昕等,2017)。在宏观经济层面,现有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即 RCEP 协定的签署对增加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等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刘冰和陈淑梅,2014;刘宇等,2017;李新兴等,2020)。在产业层面,陈淑梅和倪菊华(2014)的研究表明,RCEP 生效情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和多数产业部门将获得积极影响,但采掘业、
10、机械电子与运输设备制造业及服务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负面冲击;孟夏等(2018)通过对我国机电产品在 RCEP 协定下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后发现,RCEP 协定有利于促进中国机电设备出口,其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韩国和东盟国家。此外,还有学者考虑不同成员国加入或退出RCEP 协定所造成的影响差异,如都倩仪和郭晴(2021)就印度和日本是否加入 RCEP协定的三种情景进行模拟比较,结果显示印度或日本退出均会减弱 RCEP 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或将 RCEP 与其他贸易协定的政策效应进行对比,如赵灵翡和郎丽华(2018)的研究表明,TPP 和 CPTPP 将使我国 GDP 和社会福利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损失
11、,而加入 RCEP 将使这种压力有所缓解,因而应积极推进 RCEP 协定落实生效。在全球价值链发展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国内外有关价值链分工的方法论文献及应用性研究日益丰富(Koopman 等,2014;王直等,2015;Wang 等,2017),为科学剖析RCEP 区域分工的实际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有研究表明,东亚地区生产分工格局由“雁型发展”模式演变而来,其中日本一度凭借技术优势成为东亚至整个 RCEP 区域的“领头雁”角色(刘洪钟,2020)。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不断攀升,亚洲已然成为全球生产最为活跃的地区(梁经纬等,2019),且 RCEP 区域生产分工网络的
12、中心逐渐向我国转移(陶涛和朱子阳,2021)。在此趋势下,RCEP 协定的确切落实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迈进,一定程度缓解成员国“两头在外”的发展困境,在加速区域价值链体系内向化的同时(张彦,2020),也将促进以日本和我国为首的“双雁并行”区域生产分工模式的形成(倪月菊,2021)。现有文献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但仍在以下两方面略有欠缺。其一,由于CGE 模型的模拟结果中不包含全球价值链核算框架下的相关指标,因此现有文献在定量分析 RCEP 政策效应时多数停留在总值贸易层面,无法进一步剖析价值链分工及贸易增加值变动情况。其二,由于 RCEP 协定正式签署前各国就协定内容与
13、关税减让幅度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现有文献在进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多以实现完全贸易自由化或设定统一关税减让比例为冲击,一定程度上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试图将 RCEP 政策效应分析自总值贸易拓展至全球价值链视角,深入剖析 RCEP 协定生效对区域价值链分工及贸易增加值的潜在影响,实现全球价值链核算框架与政策模拟分析工具的有效链接。其次,基于王直等(2015)总贸易核算框架,通过拆分有直接贸易往来的双边国家间增加值进出口额构建前后向区域/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使之更契合于分析关税减让等贸易协定影响的直观表现。最后,将 15 个成员国公布的关税减让承诺表与
14、GTAP 最新发布的 10.0 版本数据库进行对接匹配,并将基准税率调整为成员国间现已达成的协定税率,以此剔除早期双边贸易协定的影响,使模拟结果更加符合 RCEP 协定生效的现实情况,进而为我国 李 焱、张筱涵、黄庆波:RCEP 生效对区域价值链分工及我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 40 紧抓 RCEP 发展机遇、积极推动 RCEP 协定落实提供客观准确的政策启示。三、理论模型设定 (一)GTAP 模型与相关设定 根据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不同生产要素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优化条件的约束下,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将对原有市场产生冲击,致使生产要素和商品数量、价格
15、发生变动,并通过联动效应扩散至整个经济体,直至新的均衡状态产生。这一过程可通过 CGE 模型得到详细刻画。20 世纪60 年代以来,CGE 模型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拓展与应用(Brown 等,2005;佟家栋和李连庆,2014;杜运苏等,2020)。其中,由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涵盖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生产、消费、政府支出等行为方程,并通过对外贸易连接构建多经济体多部门的 CGE 分析框架,用以评估关税减让、技术进步等贸易相关因素变动对全球各经济体的影响。以进口关税减免为例,通过 GTAP 模型进行政策情景模拟,不仅能够观测前后均衡状态对比下进口国市场各部门商品、要素及其
16、他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同时讨论对其他经济体相关商品进出口产生的替代和转移效应,进而反映商品价格、要素供求、要素补偿、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水平等受到的影响(王婉如,2018;周玲玲和张恪渝,2020)。(二)增加值核算框架 1.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 在全球价值链发展愈加深入的背景下,考虑各经济体贸易增加值的变动情况对于分析不同情景反映的政策效果具有更加科学客观的现实意义。然而,GTAP 模型的模拟结果只能显示国家层面不同货物的双边贸易总量,无法区分进口货物如何在进口国的各个部门(不同中间品和最终品使用)之间分配。因此,在进行贸易增加值分解前,需要对进口品的国内使用分配情况进行假定。本文参考 Peters 等(2011)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表(MRIOT)的方法对各经济体的中间品跨境移动进行追踪,假定国内各部门对本国中间品与进口中间品的使用比例一致,并内生国际运输池至交通运输部门,进而得到完整的具有内源性国际运输的 MRIOT。2.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 经数据处理后,本文依据王直等(2015)提出的总贸易核算框架对 GTAP 模拟结果进行增加值分解。根据贸易增加值的来源、去向及吸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