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事业统筹城乡开展实施方案 为了在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率先在红花套、两乡镇沿江突破,把城乡文化的作为一个整体,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拟完备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结合我市文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率先突破,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科学开展观,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事业体制与机制,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开展与改革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市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开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精神文
2、化动力。 二、根本原那么 一坚持协调开展原那么。我市文化事业存在着城乡、区域开展不平衡,文化事业开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资金投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在区域文化开展布局上体现出来,着力缩小城乡文化差异,推动文化事业统筹协调开展。 二坚持齐抓共管原那么。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既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形成推动文化开展的整体优势。 三坚持率先突破原那么。在立足当前实际,坚持量力而行的根底上,突出红花套、两个沿江乡镇,实施重点突破。正确处理
3、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集中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开展的重大问题,有方案、分步骤的实施,确保文化事业持续和谐开展。 三、总体目标 一一期目标2023-2023年。红花套、两镇的综合文化站2023年要建设成为全市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典范。到2023年,市文化馆、图书馆要到达国家规定的二级馆标准;以红花套为代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设置多功能活动场所和文化科普培训室、图书及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有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泼;文化单位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效劳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逐步缩小,农民群
4、众能比拟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效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根本解决。 二二期目标2023-2023年。到2023年,形成以谜语、红花套遗址等为率先突破的文化标志,构建比拟完备的突出外乡特色,具有现代效劳型城乡文化效劳网络。按照在全省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开展目标和科学开展、普遍均等、城乡统筹、结构合理,完成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效劳方便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 三三期目标2023-2023年。到2023年,到达:地方特色文化鲜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开展壮大、各类文化设施先进、城乡居民素质优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在建设城乡公共文化
5、效劳体系率先突破 1、编制城乡文化事业开展规划。根据?市统筹城乡开展规划纲要?,按照在全市率先建设成经济文化强市的开展目标编制?市公共文化事业沿江突破统筹城乡开展实施方案?,出台?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暂行方法?。 2、率先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效劳网络。围绕市级建设注重规模导向,乡镇建设注重综合功能,村级建设注重实际实用,农户建设注重辐射带动的总体思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在红花套、两镇,率先建立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团为龙头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桥梁,流动演出车电影放电车为纽带,村农家书屋文化室、文化中心户为根底的市-乡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 3、率先推进
6、重点公共文化效劳工程。 一是发挥市“三馆的龙头辐射作用。2023年完成“三馆扩建项目申报工作,2023年,投资280万元扩建市文化馆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023年,投资850万元,按照一级馆标准完成市图书馆扩建;2023年,投资580万元,完成博物馆即杨守敬故居维修扩建。到2023年,红花套、成为市“三馆最直截提供公共文化效劳的乡镇。 二是投资建设维修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2023年,投资20万元完成镇镇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继续配套5万元,把红花套综合文化站建设成全市的典范。到2023年,把文化站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村级农家书屋。优先
7、建设红花套两镇农家书屋,全市2023年建成31个,2023年建成40个,2023年建成28个,实现一村一家农家书屋目标。到2023年,实现以村级农家书屋为“点各村文化中心户成“面的农村图书网络。 四是率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辐射作用,2023年在乡镇覆盖率60%的根底上,红花套、率先完成乡镇基层效劳点建设;2023年实现“村村通。到2023年,形成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农村文化效劳体系。 二在开展城乡公共文化互动上率先突破 1、严格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将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纳入市相关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文化工作目标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
8、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积极组织或参加全市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农村文艺汇演、民间文艺大赛、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努力将一些文化活动培育成有影响力、示范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品牌。 3、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积极配合市直文化单位每年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创作“文艺精品,多排练演出适合农民群众观看的文艺节目,每年送戏下乡150场;电影放映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在2023年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为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配备流动文化效劳车,开展流动性文化宣传效劳。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科普教
9、育、职业培训活动。以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为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和节日文化,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 三在抓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率先突破 配合市直单位全面启动并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3年,完成文物田野调查;2023年至2023年,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做好野外文物保护,健全完善市、乡、村、组、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网络。 根据我市农村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开掘、整理和保护。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资
10、源普查工作,掌握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生存环境和存在问题,编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至2023年,完成资源普查和普查成果上报工作。2023年至2023年,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到2023年,建立起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四在加强城乡文化市场管理上率先突破。 1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简化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文化市场,重点扶持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开展。支持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业向农村延伸,改变城乡文化市场开展不平衡的状况。 2标准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击色情淫秽表演和零售、出租、放映淫秽色情音
11、像制品活动,查处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和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行为。 3.以查处大案要案和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促进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严格取缔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者。始终把打击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彻查、彻究、彻办,决不姑息。 五在推进城乡文化产业开展上率先突破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根本方向,充分利用谜语、红花套遗址、城背溪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群众娱乐项目,实行文化产业投资体系的多元化,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开展。重点建设“十公里精品柑橘园生态
12、文化、谜语民俗渡假村等文化产业项目。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组建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文化工作列入创立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分类指导、制定措施,完善政策。对文化建设及重点文化工程,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认
13、真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财政投入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根底设施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对根底设施建设总投资的1%;及时足额地落实兑现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税收的减免和返还政策。安排专项的文化经费,重点配套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支持全市重大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扶持专业剧团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确保人才培养、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物保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业务经费有保障。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效劳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按编制配齐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团专业工作人员;充实市级文化市
14、场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村文化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大力扶持文化科技中心户,构筑农村文化建设新舞台。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绩效工资制和人事代理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竞争鼓励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市、乡文化单位要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制订年度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效劳标准,改良效劳方式,提高公共效劳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办文化的途径,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开展有偿效劳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努力开展文化产业,逐步增强自我开展的能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