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决信仰信念保持党员本色心得体会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法官是法律的践行者,法官的事业是神圣的,带着对未知事业和未来命运的探求,法官需要执着于公正的事业,坚守正义的责任,才能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权威不是靠威权来获得,而是以司法公正来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在每一起具体的纠纷中寻求事实真相,公正适用法律,妥善解决争议,始终以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昭示与阐述法治精神。 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才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艰辛和沉重,尤其是处在矛盾纠纷的最前沿、面对基层群众法治理念缺失的现实,理想法官的真实影像略显模糊而抽象。刑事法官不仅仅惩恶扬善,还需要治病救人,在从重从快与宽
2、严相济之间,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民事法官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磨破了嘴唇,说哑了喉咙,只是希望能用法律的温情化解当事人心头的坚冰;执行法官为了查找被执行人和可供执行财产,餐风饮露、千里追踪,可有时仍需应对不明真相者的辱骂和围攻。面对过数不清的愤怒与微笑、冲动与无视、赞美与恶言之后,渐渐地豁然、坦然、释然,也渐渐清晰地明白,现实并非是梦想的对立面,对现实不满,要么适应,要么改变,唯独抱怨无用。现实是梦想的踏脚石,将现实踩稳,逐梦的路才能更加坚实。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一些心怀不轨之徒,利用法律漏洞,恶意串通、虚构证据、捏造案件事实以期获得非法利益,不仅严重挑战司法权威性和公信力,干扰
3、正常诉讼秩序,还严重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记得2023年下半年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告起诉标的为170万元,被告系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立案受理后的第二天,原告就急匆匆地打 来说因为资金紧张,防止被告潜逃,能否尽快处理此案。考虑到当事人第一时间反映的情况,我便立刻组织原、被告双方到庭。当天双方均如期而至,我便对证据原件、交款细节、资金来源、借款用途等一一进行法庭调查,但在连番询问后原被告的答复却出乎意外得相似并且双方均催促尽快出具法律文书。当事人之间借款金额较大但争议不大,却很容易达成调解协议。出于职业习惯和敏感性,在做完调查笔录后,我马上翻开法院系统查询了涉案当事人的关联案件,却意外地
4、发现本案原告居然曾经因为容留他人吸毒、卖淫罪被判过有期徒刑,而被告作为法人的所在公司已在各法院有多起被执行案件。再仔细想想双方均陈述170万元均系现金交付、原告对资金来源陈述模糊、在大额借款未通过银行流水的情况下对交付过程模糊其辞,本案确实存在诸多疑点。情急之下,我马上向领导汇报此案,第一时间固定双方的陈述,并在庭后将本案材料移交检察机关。经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通力合作、联合出击,原被告双方均对虚假诉讼的情况供认不讳,最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了拘捕。说实在的,对于漏网之鱼的处理大快人心,实足让我这个只办理过民商事案件的年轻法官过了把侦探瘾,职业荣誉感随之油然而生,但感受更鲜明的是作为一名法官所肩
5、负的使命和重担。 法治就像一颗闪亮的明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法治亦如一缕春风,引领我们清砺前行。是的,法治之路是一条挣扎、探索之路,但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在这条路上每一名法律人都是真正的战士,以法为枪对违法犯罪宣战、以法为盾为遵纪守法护航、以法为旗向中国梦冲锋。 篇二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影响党的纯洁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坚决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问题。理想信仰的开关是总开关,理想信仰的滑坡是总滑坡。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解决某些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刻不容缓。 一、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及
6、其原因 信仰是主体源于生活实践而对某种对象(理论、价值或人格化的神灵等)的极度信服,并视为具有终极价值以作为自身精神寄托的思想活动过程。一般而言,任何人都需要一定的信仰作为人生的价值导向和心灵归宿,为自身的行为实践设置活动尺度和价值标准。对于个体而言,科学信仰确实立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促进人的精神属性的开展,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鼓励其发奋图强的不竭精神动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讲,科学信仰是统一思想的强大凝聚力,组织开展的巨大推动力。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表现之一是信仰的冷淡化。过去存在将人民领袖神化和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弊端,改革开放后在对此反思过程中,一些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无理性地批判与否
7、认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国际国内马克思主义破产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的鼓噪声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气氛中,少数党员干部无所适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模糊和冷漠淡化。表现之二是信仰的神秘化。有的党员干部陶醉于风水迷信、宗教神学。马克思在谈到工人政党对待信仰的态度时,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lsquo;信仰自由rsquo;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那么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一些号称唯物主义者的党员干部,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反而对佛祖上帝顶礼膜拜,咄咄怪事,令人警觉。表现之三是信仰的功利化。把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视为一种信
8、仰,把职位的升迁当成人生的最终的目的,把金钱的多少看成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信仰物质化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堕入金钱权力崇拜和商品拜物教,被物欲所主宰。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背后蕴藏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影响 马克思指曾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开展阶段的突出特征,就是以物的依赖性为根底的人的独立性。马克思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双重特性:其一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使社会开展由人对人的依赖性转变为人的独立性,这与自然经济相比是一大进步。其二是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即市场经济中的人的独立性只能是以物的依赖性为根底。因此人依赖于物,人与人的关系受制于
9、物与物的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就表现为拜物教,即商品、货币拜物教。其实质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异化,人在对物的依赖性中丧失了自己,人异化为物(商品、金钱)的奴隶。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开展的强大动力,给社会经济开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市场经济的固有特性在其运行过程中的消极效应,必然会反映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来,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就会对信仰造成冲击。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法那么,少数党员干部把它移植到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冲击着执政为民的宗旨,使党内政治生活沾染功利化的色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在党性原那么和个人利益的轻重取舍上走入误区。 (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
1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实践越来越证明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向前开展,现实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当初所提出的某些具体观点、具体结论有了一定的甚至巨大的差异,例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在各国胜利、暴力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唯一途径,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搞方案经济、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存在,等等。少数党员干部由此产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疑心动摇。事实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只要是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的根本原理、根本原那么符合客观实际。由于人类认识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伴随时代的开展和实践的深化,科学理论的某些个别观点和具体结
11、论需要不断补充、修正和完善。恩格斯说:从历史的观点来看hellip;hellip;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切科学理论开展的一条普遍规律。邓小平指出:绝对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开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当代中国开展了
12、的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会造成两种片面的认识。一是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书唯上,思想落后于社会开展,盲目维护被实践证明是过时或错误的个别观点和论断,消极对待甚至抵触社会的变革和理论的创新。正如毛泽东曾对当时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锋利批评的那样: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开展性相对立,以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否认其根本原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其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割裂开来。以上两种错误认识都会导致党员干部疑心以至否认马克思主义,造成理想信仰动摇。 (三)
1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的冲击 苏联东欧高度集权的旧体制,阻碍社会生产力开展,特别是执政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腐败严重,使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任和支持,导致政权更迭。苏联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世界上兴旺资本主义在经历屡次的经济危机后,不但没有垂死,却仍然继续开展,这在客观上必然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说明: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似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开展。因此,不要惊慌无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但是有些党员干部不懂得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人类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开
14、展的暂时挫折,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甚至否认。 (四)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泼和复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市场经济的迅速开展,在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冲击和侵蚀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时期,使社会的一切都在经历着解构与重建的痛苦,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在从旧秩序向新秩序的摇摆和迷惘之中寻求新的方向和秩序。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
15、结构的重组,旧权威的流失,新权威的缺位,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冲突,使得人们变得疑心了,焦虑了,迷惘了,从而出现信仰危机。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复杂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实现时空压缩式的开展。用短时间走过西方兴旺国家几百年经历的蒸汽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四次技术革命的历程。时空压缩式开展带来的正面效应是,使我国获得跨越式的开展。时空压缩式开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把西方兴旺国家几百年时间中不同阶段产生、不断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失地、工人失业、社会失稳、结构失衡、生态失序,以复合型、压缩型的形式集中到了同一时空当中,使矛盾和问题十分锋利和严峻。同兴旺国家相比较
16、,当代中国的开展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根底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它既包含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内容,也包含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内容。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三个本来属于不同时代的东西,实际上是被聚集和压缩到了21世纪初这同一时空之中,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更加复杂,为经济社会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城乡区域差距扩大问题、环境问题、群体性事件问题、腐败问题等,冲击着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价值观。 (六)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观原因,就是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任何信仰的产生和稳固,都要依赖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一种学说或者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这是坚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列宁说过没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