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难读答约伯有感 文/钱晓雁 圣经中有五卷被称为诗歌智慧书,有人称之为。灵程五步曲。约伯记是第一卷,却是以“苦难开头,因为生灵的道路与苦难是分不开的。约伯记是一本旷世巨著,不仅文体优美,思想深邃,论题隽永,内容丰富,语句精辟,更难得的是它将人生最难应付的现实苦难呈现读者面前,从而对这极困扰世人的不解之谜,给予明确面对的指引。 约伯记的文学与神学特征皆属旧约智慧文学的风格,但是它的重点不象箴言那么有励志性,研讨人生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快乐。它的重点较近传道书,着重哲学的推理,哀呒人生疾苦,却将面对苦境的勇气摆在读者面前,给人无限的挑战。 答约伯是荣格晚年的一本关于宗教心理学的论著,写成于20世
2、纪50年代。英译本“answertojob最初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73年出版,2022年由routledge出版社再版。这本书从出版起,引发的争议就不绝于耳。对于许多神学界的人来说,答约伯中剑走偏锋与反传统的思想难以接受,甚至认为其有“渎神嫌疑,但也从某些方面解答了苦难对人的影响。苦难当中,我们会去改变上帝意象,也就是荣格所说的,上帝意象的转化。 苦难的中文中的解释是苦痛、灾难;艰难困苦。也指遭受苦痛和灾难。 在英文当中,苦难这个词是来源于拉丁语的一个词根suffer,意思是处于什么之下,去承受或者去忍受,在这样的一个语境之下,苦难或者承受苦难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去承受一些重量。与英文当中
3、的depression“抑郁或“压抑是相反的,因为在压抑的状况下,意味着我完全的被一些东西所被动的压下去。在suffering这样的一个语境下,苦难意思是我们主动去承受或者去承载某些重量。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去承受或者去承载重量,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并且在这个行为当中也能够去找到一种意义,生灵的道路与苦难是分不开的。人的出生就是一个苦难,约伯记中的主角,约伯的经历触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学问题: 为何好心没有好报。善人为何没有善报。约伯人生突然遭遇如此浩劫,这称为无常;苦难竟然临到如此敬畏神的人,这称为反常。因此,可称约伯的人生是无常加反常。 所有的宗教的体系,都是在抚慰我们,为
4、承受苦难提供帮助,为我们承受苦难,提供某种精神上的解释。荣格曾经指出,宗教是心理治疗的思想体系,宗教能够帮助承受苦难的人去获得治愈。 在大局部的宗教体系当中,都会提供特定的上帝的意象或者说是人生的意象,上帝就好似是一个稳定的、或者说是愤怒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形象会出现在很多的宗教体系当中的。宗教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恩锡或者惩罚的心理学的系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会认为受到苦难是因为犯下过一些罪恶,并且受到了惩罚。 透过约伯苦难的人生来看今天你我的人生。 一、苦难的人生很平常 苦难是隐藏在人生当中的,这是一件不容无视的事实,连基督徒也会遭遇苦难。因此,苦难的人生其实很平常。它跨越了地
5、域、种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也即是说苦难议题是一个普世性的议题。 可以说,对基督徒而言,苦难更是非常真实的,因为上帝从来没有应许我们人生的路上天色常蓝、花香常漫。耶稣不但没有应许我们信了他就再没有苦难,反而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只是他强调说“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并且“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也即是说信靠神的人虽然也会遭遇苦难,只是不会因为苦难而“苦的没有指望,反而因着基督的得胜而“苦中有指望、有平安、有喜乐。 所以,当你生病时,或家庭里遭遇不顺时不要觉得奇怪,因为人生就是无常加反常,这一切都是很平常的。不要以为这世界上只有你最苦,跟你一样经历苦难的人还很多,甚至还有许多比你更加苦的人。
6、就连耶稣也亲身受了许多的苦,为何你就不能受一点苦呢。今天不少人的信仰如同纸糊的墙,看似稳固,其实却不堪一击,一点点小风波就开始看抱怨这抱怨那。我们常常沉不住气,却从来没有审视自己的经历,这一点真的比不上约伯,在苦难当中约伯伏在地上下拜:“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0-21)在面对如此晴天霹雳般的苦难,我们恐怕是说不出如此信心的话。 苦难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它并不一定是心理病理学的原因。这个过程当中会伴随很多痛苦的情绪,比方说孤独感,忌妒感等,会导致心灵上巨大的痛苦,这通常都被默默忍受了,不一定会让周围的人知道
7、。比方说有的人生病、成了难民,他们并不一定就因此产生心理障碍。 二、苦难的人生为什么是我的人生 当约伯和他的朋友们争论善恶与祸福的关系的时候,上帝却和他们谈论自己的创造。事实上,很多人都在经历着类似的悲剧,人们会常常发问: 为什么惨剧会临到无辜的家庭。为什么这个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做了什么得到这样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意义。我们当如何解释“不幸的意义。苦难会让我们去思考,到底生命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对上帝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古至今的圣经学者们以或者冗长或者精简的方式答复了这些问题,但很多人对这些答案是抱着麻木的态度的。比方,海德堡要理问答说:“人活着
8、的意义是荣耀上帝。所有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说:阿门。但有几个人真正深思过这句话并且实践出来了呢。全世界的人们一起疯狂追逐着自己的财富、地位和荣耀,谁会在乎上帝的荣耀呢。所有人都在忽略答案,而当他们遇到大的灾难时就从自身或其他地方寻找答案。 约伯记古老的文字就是答案,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接受答案。义人遭祸,何等令人费解,何等让人悲叹。 即使是约伯这样一生完全、每天谨慎度日的人也难逃灾祸。上帝不是爱的源头吗。他不是更愿意以慈祥待人而非刑罚吗。难道他要以这样的灾祸来表达他的温情爱意吗。 很多人也面临着和约伯类似的处境,尽管我们没有他更完全,没有他的遭遇更悲惨。一个同学讲:高考前的模考,他一直是全校第一
9、,本是可以去的;他常常对上帝充满了信任,充满了对前途的期待。可是,高考时,他意外地考砸了,他被迫来到了。他从此不敢再信任上帝。即使当他明显感到上帝在帮他实现一个人生重大目标时,他也疑心上帝会不会在最后关头摧毁他的期待。 三、苦难的人生会让我们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人们在没有经历苦难的时候,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他们所做的好的努力都会得到好的结果,他们没有做坏事就不会有坏的结果,但是在受苦的时候,之前信念的想法就会受到质疑,所以他要去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新的意义。 在苦难当中,人们会不断的去询问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一个受苦者,他都必须要重新找到一种新的、个人的神话,使得他能够在这个世界当中继续再
10、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的社会通常情况下会把苦难视为是一种消极的、不好的局部,但事实上,苦难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来说,既会造成伤害,但也会有所帮助。 在自己的生命当中找到意义,能很大程度提升生命的满意度,提升整体的健康状况。经历了长期的无意义感或者找不到意义的话,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健康,如果这个人在生病的话,会让疾病恶化。生命过程当中体验到的都是绝望、无望、愤怒,会使疾病复发,影响疾病预后,难以获得康复。相反,如果一个人感受到希望、感恩、满足,能够促进疾病的痊愈。 在苦难当中找寻到的意义,可能是非常接近于我们平时或日常生活中对于生命的看法,或者说根本上都和以往的想法一致,但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一
11、种全然不同的对于生命的理解和看法。所以苦难能够去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在这种混乱当中去发现和找到一种心理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在生命当中找到了一种模式,或者说我们在生命的不同的事件之间发现了一些联系,这些联系是之前不存在的,或者之前没有被发现的。我们会发现一些联系是存在于自己现在所经历的状况和我们的童年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现在这个状况和我们人格特质之间的联系。所以苦难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命找到一种方向,没有经历苦难的时候,我们也许不会去做这样的决定。 苦难会揭示出我们人格的隐藏水平,因为在苦难当中,我们很难去维持我们的人格面具。苦难会打破人格面具,并且使其中的阴影层面爆发出来
12、。在激发出黑暗面的同时,也能激发出人性当中光明的一面,如:牺牲的勇气和能力、同理心。另外一个层面,也有可能激发出自私自利、怨恨和悲哀、愤怒,加剧自我中心的感觉,以及对这个世界、对人性、人类价值观的愤世嫉俗感。这些感受会作为保护或者防御去维护我们内在的情感上的脆弱性和伤害。正如,父亲去世这一重大丧失面前,我在如黑洞般的苦难中前行,看到了现实中对家人的愤怒、歇斯底里、粗暴、神经病症,同时,自己曾对这个世界的冷漠与放弃。在分析师陪伴的几年中,逐渐从自己的苦难中走出,又深深地体会了来自他人的苦难,由此重新审定在临床中,曾浮于外表的对来访者的“共情,而是体会到了一种真正意义的“慈悲。 在某些文化中认为,
13、苦难会带来某些智慧和理解,而这些智慧和理解在平常的状况下是无法去获得的。苦难会带来一种新的自我认识,包括该如何去继续生活,在生命之中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 宗教的传统会告诉人们,苦难终将会带来好处,但要有很长的时间去看。希伯来圣经当中都会有说到这种解释,相信人会有来世,也就是说,我们死后也会有另外一段生命。 荣格心理学上来说,我们的生命里,有一种目的性,生命的历程就是为了去达成这种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苦难是很重要的一个源泉,去刺激和激发我们内在的这种生命固有的目的性和寻求目的一种过程。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寻找意义是人生重要的动机,是整个生命的动力之源。 四、我们如何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约伯和他的
14、朋友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人生这局迷棋。如果我们站在了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约伯和他的朋友们,会怎么样呢。 其实我们从生活中找镜子,从人群中照镜子,这有利于我们自我提高,但是就好似一个赛场你周围的赛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过是局内人,而局外人看得反而清楚,如何从人那里吸收营养呢。我们好比是运发动,无论我们如何最后打分的是裁判也许裁判有黑哨,有不公平的问题,但是我们能做的不是去代替裁判打分,而是竭尽努力去行动,至于谁胜谁败,交给白痴裁判去判断吧。 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跳出问题的这个层次,到上一个层次来看这个问题,它有时候就不再是个问题。这在分析心理学的临床工作中,需要更加值得探讨和深究的内容。我们如何在工作中感受来访者的“苦难,以及如何转化由“苦难引发的各种神经症。如何用分析心理学去为来访者进行深心灵的心理治疗工作。 有一个很好的悖论,有一个家长同我探讨。在我的孩子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家长什么都做得很好,孩子没遇到苦难,这样的话,成人以后的遇到苦难不就很不适应了吗。外表上这很有道理,但这就犯了个不从系统角度来看问题的错误。 我个人理解是的,首先,家长什么都做得很好,就是错误的;其次,家长什么都做得足够好,孩子还是会遇到苦难。受苦难就像生病,多受苦难,也就对苦难有了足够的免疫力了。 这就是我看了约伯记和答约伯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感想。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