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_王文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0620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_王文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_王文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_王文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_王文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_王文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3 期“长新冠”临床表现研究进展王文媛,王舒颖,李万怡,赵启君,张涛,王永军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小儿呼吸二科,兰州 730070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10 d左右康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一系列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的长期临床症状,即所谓的“长新冠”。冠状病毒感染后主要累及呼吸、心血管、神经、精神、泌尿、血液、皮肤和消化等多个系统。“长新冠”最常见的表现是持续疲劳、间歇性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其次是嗅味觉减退、肌肉疼痛,其他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胸痛或胸闷、心悸、抑郁和焦虑、恶心、腹泻、皮疹等。关键

2、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长新冠;临床症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03.022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03-0091-05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爆发以来,已造成了数亿人的发病及数百万人的死亡,目前其仍在全球大范围流行。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认识,发现许多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控制后的不同时间段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涉及全身各个器官,且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新冠”是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3个月后还

3、有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病情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感染恢复后出现的新症状,也可能从疾病开始就出现,且可反复或复发,通常会对日常功能产生影响。一项队列研究1发现,26%的人感染后2个月仍有中至重度的症状,15%的人在8个月时出现中度至重度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味觉或嗅觉丧失,疲劳和呼吸短促。另一项来自武汉的研究2对1 73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康复患者进行为期69个月的随访,发现 76%的患者在发病 6个月后至少出现一种症状,女性比例更高,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或肌肉无力,26%的有睡眠困难,23%的有焦虑或抑郁,甚至在6个月以后也是如此。尽管目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和治

4、疗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长期症状,即所谓的“长新冠”了解尚不清楚。本研究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全身各系统损伤的长期临床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人们对于“长新冠”的认识。1 呼吸系统损伤表现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对全身产生广泛影响,但肺脏作为病毒攻击的重点对象,急性感染引起的多种病理变化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肺实质和间质的损伤,促进肺纤维化并导致长期症状的发生3,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咳痰、胸闷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机依赖、离氧困难,同时伴随着肺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的异常等肺纤维化的表现。一项 META 分析4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是最常见的呼吸症状

5、,发生率分别为37%、16%、14%。其他研究5也显示,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22.9%53.0%的患者在感染后2个月仍存在呼吸困难。在出院后3个月随访,60%的患者出现咳嗽,43%出现咳痰增多,62%的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和心悸6。由于呼吸衰竭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脱机困难仍是问题。西班牙的一项多中心研究7显示,120家医院的1 890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中,随访1个月后只有52.1%的患者成功脱机。此外,因病毒对肺生理病理的长期损害,高达6.6%的患者出院后仍有离氧困难的情况5。在感染后的3个月,部分患者会出现影像学的异常,包括毛玻璃样改变及胸膜下束带状高密度影形成,同时伴肺功能异常;在感染后的

6、6个月,部分患者出现持续的CT改变,包括毛玻璃样改变以及提示纤维化的持续进展,如网状结构的形成及不同程度的肺实质的损害8。一项回顾性研究9纳入52例患者,首次CT和随访CT间隔3个月,其中42.3%的患者随访的CT有残留病变,最常见的是毛玻璃样改 综述 基金项目: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22JR11RA182)。通信作者:王永军(E-mail:)91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3 期变(54.5%),其次是混合毛玻璃样改变和胸膜下实变(31.8%)和肺实变(13.7%),且这些患者的首次CT的严重程度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长,ICU入院率更高,白细胞计数更高。也有研究10显示,在出院

7、4周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CT有实质性改善,但54%的患者存在持续异常,最常见的是小叶间隔增厚和局灶或多部位的毛玻璃样改变。而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CT检查,发现只有4%的患者影像学表现正常,89%的患者出现毛玻璃样改变,67%的患者出现纤维化11。大约 75%的出院患者在 30 d内会出现肺功能异常,25%的患者出院3个月肺功能仍异常,最常见的是一氧化碳弥散功能降低,且弥散功能的降低及CT上的异常表现和纤维化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12。一项对1 73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出院患者进行为期69个月的随访研究2发现,病情较重的患者出现肺弥散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且在重症

8、患者的中比例较高。2 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血管系统也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心脏不适是许多“长新冠”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不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体位性心动过速等,主要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导致的高血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的心功能损害有关13。在一项涉及12 095 836例的队列研究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12个月,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心律失常、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疾病,无论年龄、种族、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和高脂血症。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前没有任何心

9、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上述这些风险也是增加的,说明即使没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的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4。在一项以心肌炎为重点的研究15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从疲劳和呼吸困难的轻微症状,逐渐过渡到完全衰竭。在这些患者中,肌钙蛋白和脑钠肽的升高也反映了心肌损伤和心室扩张,但心电图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不会表现出典型的弥漫性ST段抬高1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损伤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机制包括病毒直接入侵心肌细胞造成的持续损伤及后期的细胞凋亡,内皮细胞的感染导致的炎症,心脏组织中多种细胞类型的转录改变,补体激活和补体介导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变,ACE2

10、的下调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通过Smad通路激活TGF-信号通路诱导心肌细胞纤维化和疤痕组织的形成等,异常持续的免疫激活状态、自身免疫或病毒在免疫活化部位的持续存在也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外表现的可能原因13,17。3 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目前,神经系统损伤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比较严重的危害。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有36.4%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受损等认知功能障碍等;二是周围神经系统表现,如味觉减退、嗅觉减退、食欲减退、神经痛、听

11、力减弱、耳鸣等;三是骨骼肌损伤,如肌肉疼痛等。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相比,重症感染患者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和骨骼肌损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此外还发现有肌肉症状的患者其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更高,严重感染患者的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非严重感染患者18。3.1头痛头痛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神经系统另一持续的症状,高达91%的康复患者存在间歇性头痛,且持续时间超过28 d。一项来自西班牙的队列研究显示,住院期间有74.6%的患者存在头痛症状,其中24.7%患者有偏头痛样的严重疼痛发作,部分患者伴有嗅味觉减退;不容忽视的是,随访6周后,37.8%的患者仍

12、有持续头痛,其中超过 50%的患者既往无头痛病史19。3.2持续性疲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长期症状中,最常见的是持续性疲劳(53.1%72.0%),从ICU出院的患者可发生慢性疲劳,轻症的患者也可发生20。MANTOVANI等2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后会出现疲劳、睡眠障碍、疼痛、情绪变化和主观认知障碍等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样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另一项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持续疲劳的研究发现,ME/cfs样症状与急性感染期的临床/炎症特征无相关性,说明ME/cfs样症状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无关22。3.3嗅觉功能障碍嗅觉功能障碍是新型冠状病毒

13、感染后的常见症状,嗅觉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很高,92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3 期为40%98%。通过心理物理嗅觉测试发现,嗅觉功能障碍主要发生在重度感染的患者中23。在感染后的 40 d,21%的患者可以检测到嗅觉功能障碍24。来自意大利的一项单中心研究,利用33项标准化的心理物理嗅觉识别测试,结果显示中重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嗅觉功能障碍发生率达64%,而在感染急性期有嗅觉功能障碍的康复患者的发生率达58%,这个比例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氧血症的比例相近(64%)。康复者的主观嗅觉恢复时间,从几天到4个月不等。也有研究25发现,嗅觉丧失达68%,说明持续性嗅觉减退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

14、感染后的长期后遗症。3.4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除其他神经系统损伤外,中风已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感染后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示是感觉功能障碍(如面部、四肢麻木,耳鸣,视力模糊,甚至可能失明)及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肌肉痉挛等),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清楚。脓毒症诱发的机体高凝血症,以及由其继发的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可能是其原因。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中风包括静脉窦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缺血性中风等,其中缺血性中风最常见26。中风症状的出现通常与感染后的13周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有关,且男性中风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风患者相比,新型

15、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有更高的D-二聚体、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但影像学确诊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很低,大多数中风是隐源性的,可能与获得性血液高凝状态有关27-28。3.5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既往研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致下丘脑垂体轴受累,导致患者出现生物钟紊乱(如昼夜睡觉颠倒)、性功能障碍及尿崩症等。在一项研究29中,40%的患者出现了下丘脑垂体轴受累表现,最常见的是中枢性低皮质醇症,但87.5%患者的症状在1年内消失。在少数男性康复者中,由于免疫介导的损伤,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功能发生障碍,出现性功能障碍30。同样,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68岁男性也出现了垂体功能障碍,其在感染后23 d

16、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多尿和其他尿崩症的特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下丘脑垂体轴受累的原因,炎症介导的可逆性垂体炎和直接免疫介导的损伤可能可以解释。由于SARS-CoV-2可高表达ACE-2受体,从而直接靶向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组织31。此外,在对患者的尸检分析中也发现SARS-CoV-2基因介导垂体的水肿和变性,从而可以解释垂体损伤29,然而损害是否可逆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3.6吞咽功能异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面临着发生吞咽异常的风险,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导致IX和X颅神经周围神经病变有关。ISHKANIAN等报告了一例与该病毒引起的肌炎相关的吞咽困难,同时众所周知,误吸、肺炎、营养不良、住院时间延长都可能导致吞咽困难32。贝尔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下运动神经元面瘫,HOGG等33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儿科贝尔麻痹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已有关于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并发面瘫的研究报道。4 精神系统损伤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还会出现精神系统的长期症状,可能与感染引发的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精神病理学改变有关,在以往的冠状病毒感染爆发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