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剖析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需要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但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的建设和开展。主要包括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方式落后、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甚理想、支农政策缺乏监督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探索完善我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资金使用效益;配套资金制度;监督机制 农业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开展的根底产业,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富。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影响下,处于关键转折期的中国农业,其开展的总体
2、目标仍然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平安,永远是农业开展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开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202223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开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开展根底的假设干意见,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开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开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开展活力,稳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底。该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根底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
3、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那么和措施。由此可见,我国党和政府时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开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必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这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开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一、我国近几年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效应分析财政支农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利用国家财政收入,为到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稳定开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22年以来,国家从促进农民增加收
4、入、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财政政策. 这些财政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少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即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二是以“多予为特征的支出政策,即出台了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支农工程为主的支出政策,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22-202223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2223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到达2023277亿元,增长了120237%。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023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激活了农民购置能力
5、、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开展. 202223年,“三农开展的中心任务被确定为稳粮、增收、强根底、重民生,财政支农资金将紧紧围绕着该中心任务“保量、“保质地被配置到每个必需的环节。在202223年2023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温家宝表示政府将继续加强农业的根底地位并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会议提出202223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将同比提高3%,红麦和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同比各提高4%。1会议还强调落实增加农民补贴,鼓励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的种植及购置农机具。可以看到,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的支农惠农政策已初见成效,我国“三农将继续朝着健康、稳定、积极的方向
6、开展。然而,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仍不完善,政府在财政支农补贴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方式落后、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甚理想、支农政策缺乏监督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能力,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我国农业农村稳定开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应重视当前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对其加以研究分析. 二、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目前我国财政涉农资金在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202223年,审计署对河南、甘肃、山西、黑龙
7、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XX省和重庆2023个省区市2023至202223年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以及相关涉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发现2023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58374万元),不标准管理资金4575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审计重点抽查的30个县在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审计抽查的2023省区市应于202223年底完成的86个财政支农工程中,有32个未到达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占抽查工程总数的37%,致使已到位的824亿元支农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2如XX省自治区应于202223年完工而未完工的支农工程
8、总投资超过487亿元;XX市林业局所属XX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投资建设的昆虫博览园工程,因决策失误造成投资失败,其工程所有资产被法院拍卖用于抵偿债务,致使财政支农资金和国有土地增值收益1444万元全部损失.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长期低下主要是由于国家各级政府效劳“三农职责划分不清,存在严重的“越位、“错位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种类繁多,财政涉农资金分散。31我国各级政府在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和“越位现象. 一些跨区域影响以及局部全国性的工程,如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局部等,虽然上级政府有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基层政府完成相关工作,
9、但往往要求基层政府给予相关配套特别是资金配套。事实上,大多数工程基层政府无力配套相应资金。有些基层政府甚至为了争取资金和工程,不惜出现假配套的恶劣现象,这种做法又反过来影响了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另外,局部上级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农资金时,没有足够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的迫切需要,这种做法也影响和削弱了工程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目前,我国在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方面存在行政部门过多、监督管理不标准、资金使用比较分散等,影响了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许多涉农工程的立项和审批权限分散在政府多个行政部门,无法有效协调运作,加上工程申报单位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到处奔波争取工程和资金
10、,使得财政支农资金监督困难,并大大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支农工程资金较为分散,数额少,一般是几十万元,有的仅有几万元,许多工程资金的安排缺口较大,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另外,各种财政支农工程资金运行周期过长,运行本钱过高,经过层层上报立项、审批,再逐级拨付,致使一些小型工程资金到达实施单位时已大打折扣,无法发挥应有的成效. (二)财政支农资金配套制度引发新的乡镇债务问题财政部于2022年下发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配套保障试点方法指出,“财政配套资金指标一般坚持上限控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那么。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计算确定应分配各省相关农业开展工程的中央财政资金规模,以此作为分配该
11、省中央财政资金的上限;其次,各省财政部门参照国家下达的中央财政资金指标上限,安排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包括省、地、县三级),并据实上报当年地方可筹措的财政配套资金。国家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测算确定应分配各省的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指标。4同时,该方法还指出,“但凡发现虚假上报配套资金规模套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按上报数与实际落实数的差额两倍扣减该省下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指标。对能够超额落实配套资金的,在安排下年中央财政资金时给予一定奖励。4可见,地方为了获得中央下达的财政支农资金,必须要有严格的配套制度。在省(市)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那么要求区(县)资金配套. 以XX省某市农村最低生活保
12、障专项资金为例,202223年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额总额538694万元,农村低保市财政补助资金2022万元,其余的6288%就得由区(县)、乡(镇)承担。各区(县)为了落实环境整治配套资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特别是经济开展较为落后的区(县),区(县)配套资金比上年共增加78114万元。5可见,省、市拨付的资金是“引子,作为工程的启动资金,在整个工程资金中占小头,而基层配套的资金是主体,作为工程的主要资金,在整个工程资金中占大头. 国家设计配套资金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当一个相关工程立项后,上级政府会事先承诺对超额或优先完成配套资金任务的基层政府予以
13、奖励,但出现了基层政府不顾自己财力举债凑齐配套资金的情况后,上级政府的奖励就成了空头支票,出现的空缺负担只能由基层自己来背,这给基层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负债风险。而且,上级政府在配套资金制度设计时存在“地区一刀切和“工程一刀切现象,这给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以及东部较贫穷地区的乡镇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直接增加了其负债。而处于行政底层的基层政府,财权不够,事权过多过重,争取配套资金就成了它们完成任务、提升政绩的“救命稻草,但是通过负债来获得配套资金,不但没有在获得配套资金后使负债减轻,还使基层政府面临难以化解的危机和风险。这种配套资金制度造成长期的恶性循环,已引发新的乡镇债务问题。4 (三)财
14、政支农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财政支农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比较严重,支农资金中的寻租等腐败问题越来越多。如违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规定,在申报财政支农资金时弄虚作假骗取资金;贪污、挪用支农资金,支农资金被随意进行再分配、再调整,导致存在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检查验收中为工程单位提供虚假情况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各部门财政支农投资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没有科学完善的监控评价体系,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没有落实. 追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制定施行过程中,很少甚至还没
15、有把人民监督作为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局部。财政支农政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政策同样存在透明度不够、老百姓没有知情权等问题.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支持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1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不断标准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要通过财政涉农转移支付,将财政涉农资金直接转移给基层政府,尽可能将上级政府安排的各种涉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由基层政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支出,同时反响使用情况。取消省以上政府和各行政管理部门都可以安排涉农专项资金的做法,由农业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各级农业部门应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机构,整合财政补贴资金,彻底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
16、管理的现象. 2要努力整合现有的城乡一体化财政支持资金,对重要领域和重要工程进行重点支持。要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管理体系改革,减少职能交叉,多级次、多部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着力解决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要建立工程库制度,合理安排各项支农资金,着力解决无序申报、重复申报、随意向上争取资金等问题. (二)解决配套资金制度引发的乡镇负债问题1坚持基层本位和农民本位原那么,进一步调整配套资金制度,既考虑上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又考虑基层政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初,区(县)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测算好所需配套资金由下至上地制定中央的建设方案和补助政策. 2严格手续,使配套资金的管理更加标准科学,强化财政支农工程立项审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