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研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标准进行,到达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根本情况 截止xx年末,我县共有6,801户农民流转土地面积12023,343亩。其中流转耕地的有6,594户,面积12023,063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与流转总面积的97和98;流转林地的有46户,面积1,001亩;流转荒地的有135户,面积1,733亩。土地流转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自发流转的有5,641户,占流转总户数的83,面积98205亩,
2、占流转总面积的89;二是经村组织流转的有1,160户,面积12138亩。由此可见,目前农民自发流转占主流。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转让。共有3,184户农民转让土地面积46,422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46.8和流转总面积的42.1;二是转包。共有3,443户农民转包土地面积55,870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50和流转总面积的51;三是租赁。有98户农民共租赁土地2,304亩,仅占流转总户数的1.4和流转总面积的2;四是互换。全县仅有76户农民互换土地5,747亩。 二、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不标准纠纷多。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承包土地热情高涨,原来外出劳务人员纷纷回村要地、种地
3、,产生外出劳动力回潮。一些人,要求解除已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由于多数流转为自发形式,流转双方没有遵循一定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大多数的流转是私下进行的,未向发包方备案或经发包方同意,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有合同,但条款不全,双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承包关系不清晰。由于缺乏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致使不标准的流转和承包合同潜在大量的纠纷隐患。去年以来,全县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40件。另外由于私下流转多,口头协议多,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无法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给解决土地纠纷带来难度,甚至导致矛盾的恶化和农民频繁上访。 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从流转
4、规模看,土地承包时,地块好坏搭配,致使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从流转期限看,由于我县 二、三产业不够兴旺,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种地仍然是农民眼中最保险的。所以大多数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流转土地。从土地流转集中程度来看,土地在小户间流动的多,向大户流动形成规模的少。同时劳务经济的开展还没有到达使更多的农民转出土地程度。去年,输出劳务的农民占25%,其中55%属季节性、临时性打工者。他们工作不稳定,有的甚至干完活拿不到钱,多数人年均劳务收入缺乏3000元,仅靠劳务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不肯把土地轻易的转移出去。 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仍是主流。在农
5、民收入中63%来自种植业。因此,目前多数农户仍把土地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不愿轻易转让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流转的认同感,局部农民对承包权与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一些集镇及城郊附近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及城市开展占地等,怕转让土地以后征用时会失去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给别人。特别是当前国家推行农村费税改革以来,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更加不愿放弃耕地,甚至外出务工农民也纷纷返乡重新开始经营已流转的土地。 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xx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的
6、也不够。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流转对象更多的局限在邻里和亲属之间,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由于局部基层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缺乏,认为土地承包期已经延长30年不变,土地流转属承包者个人的事,而且上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所以对土地流转不过问,也不加强引导和必要的标准,造成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 三、建议和对策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效劳体系。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公室,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研
7、究,方案制订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以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为依托,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效劳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效劳站,由村报帐员兼任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掌握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提供标准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协调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利益,催促依法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登记,及时向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效劳中心提供土地流转动态情况。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一是逐步建立
8、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以村组为单位,把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力情况等资料进行全面统计,逐级上报汇总,实行年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科学的农地评定、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三是有条件地方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中介效劳组织。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效劳,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搜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使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本钱。 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是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
9、介为补充的劳动力就业效劳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有保障的劳务输出格局。二是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放手开展农村第 二、三次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业劳动力。对全家自愿放弃所有承包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可以就地农转非。对于全家不再承包地、落户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可以办理农转非户口,其子女入学、工商营业登记、建房购房等享受国民待遇。三是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 大力
10、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协会组织。对外联结市场或企业,对内联结千家万户,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在资源整合,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能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也可以探索农户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自创品牌,自主开发经营农业工程。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平安感和躲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因此,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 强化管理标准运作。一是推
11、广使用标准标准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目前我县已经制发了标准的土地管理文本和流转文本,已在全县推广使用。推广使用标准流转合同,既能解决口头协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能解决自制合同不标准的问题。二是实施标准的土地流转程序。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包括转包、委托代耕、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方法的规定,委托流转的,必须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书。以转包、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的,农户应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受让方将农户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的,应取得原农户的同意。当事人要求鉴证的,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依法开展鉴证。但凡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及时注销、变更土地经营权证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纠纷仲裁机构。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方法和XX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条例,县级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进行仲裁。四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制度、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步入健康有序轨道。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