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究村级集体经济以及农业产业化开展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根底。农村各项根底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以及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等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稳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底的物质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农业产业化介绍 而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根底,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
2、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夯实农业农村开展根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开展,又做到城乡统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稳固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的现实需要。以家
3、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现行农村根本经营制度。在这一体制内,“分是“统的根底,“统是“分的保障,单纯强调“分的作用,而无视“统的功能,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大力开展集体经济,优化和完善“统的效劳功能。如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统的功能不强,就会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开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现代农业不可逆转,迫切要求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效劳,这既为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效劳功能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开展对生产关
4、系变革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开展统一经营的迫切需要。 其次,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统筹城乡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根底。实践证明,但凡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推进的速度就快,农村面貌发生的变化就大,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就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高。当前,一方面国家财政实力总体还不强,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村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农村的根底设施和公共产品比较短缺,农民还不够富裕,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依附于财政的扶持和工业的反哺,也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一家一户的投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弥补公共财政缺乏的重要途径,
5、是增强新农村建设主体能力的需要。村级集体经济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扶持功能和保障功能,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最后,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底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底。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大力实施“五根本建设,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办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工作条件,激发了广阔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但要从根本上强化村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开展、带着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功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得靠开展村级集
6、体经济。此外,要从根本上提高村级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开展能力,增强运转保障和公共效劳能力,最终也要靠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因此,村级集体经济构成了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根底,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和开展的根本取向,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当前农业开展正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矛盾,如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经
7、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开展。因此,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首先使农业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扩张、自我开展的内在良性循环开展机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建立起完整的产业开展体系,按照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集约经营;把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效劳社会化全部纳入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开展轨道,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兴旺的高效益产业。 第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农业集约化的合理选择。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的
8、状态。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对紧缺,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相当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产业化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把一个个传统分散的农产品组合为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形成规模经营、规模效益,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可以使传统农业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化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包括规模经营的效益、加工增值的效益、科技应用和创新的效益。农业产业化给广阔农民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增收渠道,农民可以分享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也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中获取务工收入
9、。开展农业产业化能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第四,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开展方向。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三者紧密相关,彼此互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必将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开展,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有效联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村和城市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起来,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效衔接起来,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互相分割的局面,形成城乡经济有机融合的经济格局。 第五,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能够有效地推动农
10、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开展方式。主导产业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性,且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主导产业经过培育能够开展成为当地人民增收和地方财税来源的骨干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大力培育开展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和培植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略。通过主导产业的开展,产生激活效应、乘数效应和升级效应,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开展。 四、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业产业化集聚力量 第一,在做活土地文章上下功夫,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土地作为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局部,是村级集体组织最主要的资
11、源。因此,开展集体经济,必须做活土地文章,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特色优势,迎合特色产业开展需要,使土地这一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如在一些工业兴旺或是城郊型的村可以通过兴建与本村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的工业小区、专业市场、标准厂房等等,通过物业的租赁经营和各类管理费的征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在一些农业为主的村,可以通过改造农田根底设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土地的承包价格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等。 第二,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提高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要进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严格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健全内部管
12、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等,加强对集体经济的管理。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管理新模式,如逐步推行会计代理制等,对集体土地和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二是在集体经济的具体经营上,要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登记、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清理村级不良债务的工作;要采用与集体经济管理主体素质较低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如物业租赁经营、土地出租等形式经营集体资产;要建立对集体资产经营者的奖励方法,加大鼓励力度,调动经营积极性。三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加强对集体经济经营的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工程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 第三,在增加收入上下功夫
13、,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增收。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状况,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不断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合理开发资源,开展特色效益农业,激活集体经济活力。如在贫困地区要鼓励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开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等;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海岛旅游、人文旅游和旅游配套效劳业、旅游产品生产等,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第四,在减轻集体负担上下功夫,真正为集体经济减负。积极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的负担,也是开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题中之义。一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开支,按精干高效的原那么配备干部,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建立管理费、接待费定项限额制度。二是制定村债务的具体处理方法,减轻村集体的债务。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对能剥离的剥离,该清偿的清偿,可减免的减免,能核销的核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三是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效劳和社会管理的投入,减少上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和执法行为所造成的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效劳和社会管理的投入,界定集体经济的负担范围,一些应由政府提供的效劳就不应由集体经济负担。同时,一些达标活动也要考虑集体经济的负担能力。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