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候选人巨健珍先进事迹材料 十大道德模范人物是从千千万万个人中挑选的,他们都是用自己的事迹感动着他人、感动着中国,你知道哪些先进事迹。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县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候选人巨健珍先进事迹材料。 1989年她高中毕业,未能考入大学。因缘结医,身体的疾患让她转向了医学。1990年,她在一位退休女校医开设的门诊担任护士。校医家中的医学书籍为她敞开了医学殿堂的大门。她求知假设渴,勤学好问。每一个病人都成了她临床研究的对象。她观察女医生是怎么看病的,然后又到医书中寻找答案,把所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她的求知精神深深感动了那位女医生,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倾囊相授。为了不耽误她的求学之路,女医生
2、建议她报考卫校。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废寝忘食,积极备考,1990年她顺利考入了xx卫校的乡村医士班。 她百倍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遇,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92年被xx州团委授予优秀团员荣誉称号。毕业后,爱慕和暗恋他数年的同学唐培民向他求婚,她嫁给了这位同病相怜的同学,并追随丈夫开始了为丈夫家乡桥子村村民效劳23年的荣耀历程。 丈夫的养父恰巧也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乡村医生。公公对这位温婉贤惠、外柔内刚的媳妇,不藏不掖,将自己数十年行医经验和知识毫无保存地传给了儿媳妇,也把对桥子村全体村民的健康托付给了这位好儿媳。 巨健珍在为村民看病的同时,始终没有放
3、弃对医学知识的追求,利用工作之余挑灯夜读,1998年被新疆医科大临床专业班录取,她满怀心喜地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充实生活。在这关键时刻,她的婆婆瘫痪在床。命运又一次让她开始了痛苦的抉择。是实现人生的梦想和个人价值,还是为亲情放弃这一难得的时机。她反复思量,又勇敢挑起了命运加之于她的重荷,在床前精心伺候婆婆整整6年,问心无愧地完成了人生的责任。 家庭、患者、学业,这一个个问题交织缠绕在她的一个个平凡却神圣的日子里。既然不能在高等学府深造,那就另起炉灶。她又拿起了自学的武器。一边为村民看病,一边苦读中西医书籍,一边结合临床琢磨。她从书本中学,从电视电台中学,从同行中学,从民间学。自费到公立医院进修,自
4、费参加全国各种短训班。同时密切跟踪切合农村实际所费不多而又管用的各诊疗方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融会贯穿。别人都说:小巨,你一个乡村医生看点头疼脑热病就的行了,大病有大医院呢。你那么累干嘛。她总是微微一笑,答道:病没有大小,看好为原那么。这朴实的话语深深隐藏着这位乡村医生对村民的无比关爱,因为她知道,许多村民根本没钱去大医院看病。由于她在医学上的苦心钻研,她的医术在桥子村远近闻名,桥子村村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医生。 桥子村有5700余名村民,其中有少数民族村民1800多人。正如最初利民诊所所命名的那样,他们夫妻始终把解除村民病痛当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简单而执着。她热情效劳。无论
5、是老人、小孩、男人、妇女、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她始终满含天使般的微笑,安抚他们的病痛。他们每个人的病痛,她都感同身受。因为,她也是一个病人。她总是用大爱无疆的普世情怀善待每一个村民。23年来,她深深地爱着丈夫家乡的每一个村民,把他们的健康和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每一个患者找她看病,她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悉心为他们诊断、治疗。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她都坚持坐诊,随叫随到,全天候为村民效劳,平均每年看病5000多人次。这样的患者量对她的身体、精神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她常说: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要像党员的样子。话虽简单,却掷地有声。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真心为民。但凡来看病的
6、群众,她都默默地将他们的病记在心里,在心里为他们建立病历档案。说起他们的病,她如数家珍。看完病,看好病,她都每患必访,打 跟踪患者的健康,因病施诊,提出各种各样的健康建议。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她的从业宗旨是不看病才是医生的最高境界。 她医德高尚。有的村民患了急病,诊断完就走了。她感觉奇怪,追出门外或打 追问原由,问他们病没看好怎么就走了。当村民难为情地告诉她没钱看病时,她眼圈都红了。她说:没钱没事,看病重要。你先看病,等有钱了再说。实在没钱,我也不会问你要的。为了村民健康,她尽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激素、静脉滴注,钻研琢磨绿色疗法,同时也将村民费用降至最低。 她收费低廉。她总是设法用最管用最经济的方法给村民看病。23年来,每年村民都欠她数千元、万元的医疗费,她从不去索要。她从来没有因为村民看不起病而将他们拒之诊所门外。现在她的账本上还有202223年的欠费记录。她说:医生要想挣钱很容易,什么药贵用什么药,什么方法贵用什么方法,但我不能这么做,钱永远挣不完,也挣不够,但要挣良心钱。甚至春耕或急用,村民向她借钱,她还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随着医疗改革深度推进,许多时机摆在她的面前,她又开始了痛苦的抉择。当乡亲们朴实、热切的一双双眼睛滑过她的脑海,这一次,她又释然了。她说:桥子村5700名父老乡亲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就是一个乡村党员医生的情怀。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