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月26日有思想 有温度 有品质(人民论坛).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 1.0in 1.25in 1.0in 1.25in;.p1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pt;.p2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楷体;font-size:14pt;.p3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ily:方正小标宋简体;font-size:
2、22pt;.p4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pt;.p5text-indent:0.41666666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仿宋;font-size:15pt;.s1font-weight:bold; 人民论坛 有思想 有温度 有品质 辛士红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6日 04 版) 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
3、第二次文代会上,称赞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在讲话中他推开讲话稿,问魏巍来了没有,“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并郑重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正是这篇新闻通讯,让“最可爱的人”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词。这篇文章也以其思想、温度和品质,成为当之无愧的新闻经典,影响和濡染了几代人。 新闻是“易碎品”,但从来都不放弃对思想的传播、对温度的传递、对品质的传承。思想、温度和品质,从三个维度标定出新闻作品的审美标准,也为新闻舆论工作者指明了跋涉的路径。 思想是新闻的灵魂,也是新闻的魅力所在。置身于海量信息当中,我们缺的往往不是信息,而是观点和分析。就新
4、闻的传播效果来看,“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当年,梁启超“以饱带感情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以汪洋恣肆的文字倾倒了无数人。然而,同时代的周善培却对梁启超说:“作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个是能动人,第一步你已经做到了。第二个是能留人,让人百读不厌,比如,史记中的许多作品。你写了这么多文章,能使人读两三回的有几篇?”这一发问,振聋发聩。新闻靠什么留人?主要是独特的见解、深刻的思想。 新闻的竞争进入“秒杀时代”,但情感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新闻的形式在推陈出新,但笔下带情的要求永不过时。邹韬奋先生上世纪30年代办生活周刊时,着意以普通人为服务对象,“简直随他们的歌泣为歌泣,随他们的喜怒为喜怒
5、,恍若与无数至诚的挚友握手言欢,或共诉衷曲似的”。一字一句总关情。当一个记者真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动着人民的感动时,笔下的文字自然有温度、接地气。 1942年,解放日报在改版时有个问题争执不下,有的认为社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坚持每天有社论,有的则认为重大问题才有发社论的必要。最后,毛泽东表态:社论必须精心写作,精心修改,宁可不登,也不要粗制滥造,勉强凑数。在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做有品质的新闻,既是记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媒体的生存之道。品质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口碑。新闻媒体和作品有品质,才能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好新闻不是从墨水瓶中流出来的,也不是妙笔生花雕出来的、唯利是图谋出来的、闭门苦思憋出来的。“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只钟情那些愿意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记者。谁愿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谁就能多收获一些粘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