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03.11.00.48.45伟大的人民观重读为人民服务专题党课.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 1.4569445in 1.0631944in 1.3777778in 1.0631944in;.p1margin-bottom:0.11111111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pt;.p2margin-bottom:0.11111111in;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
2、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22pt;.p3margin-bottom:0.11111111in;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6pt;.p4text-indent:0.5in;margin-bottom:0.11111111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6pt;.p5text-indent:0.5in;margin-bottom
3、:0.11111111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2pt;.p6margin-bottom:0.11111111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6pt;.p7text-indent:0.44444445in;margin-bottom:0.11111111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T
4、imes New Roman;font-size:16pt;.s1color:black;.s2font-size:16pt;color:black;.s3font-family:Cambria Math;color:black; 伟大的人民观 重读为人民服务专题党课 授课人:xxx (XX年X月X日) 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源于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纪念张思德牺牲追悼会上的演讲。此文在解放前并没有有正式出版过,“为人民服务”这个题目也是解放后编订毛泽东选集时作者加上去的。在演讲中,毛泽东提出了“彻底为人民利益而工作”这个重要命题,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为人民利益坚持
5、好的、改正错的;革命同志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形成追悼会制度,用来团结人民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会后,经毛泽东同意,这次讲话以新闻稿的形式发表在1944年9月21日的解放日报上,题目是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毛主席亲致哀悼“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死有重于泰山”。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鲜有论及。事实上。毛泽东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讲话往往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
6、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7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1933年冬,在夺取关口梁一役中,他在我军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动请缨,率领“尖刀班”绕山路、搭人梯,翻墙入寨,如“神兵天降”般冲进敌窠,全歼顽敌。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在江东安营待命,设法赶造和寻找船只渡江。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
7、,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垭渡口强渡西征,立下了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通信营任班长。进入草地半月以后,部队开始断粮,首长乘骑的骡马都被杀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最后只能靠寻找无毒的野菜充饥。看似美丽的大草地上其实毒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每次采摘野菜时,张思德总要先尝一尝。一天中午,张思德找到一种极像水萝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接着呕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急忙向身边的战友喊道:“快,这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说完便失去了知觉。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
8、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由于长征途中以及在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选派到中央警备团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张思德十分激动,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每天一起床,张思德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经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踩实。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毛主
9、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车,都要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张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欢冷风吹”而“抢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按规定执勤时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担心会因此影响视线和听力,有情况不能及时反应,总是不肯放下,以至于耳朵上长了冻疮。毛主席多次关切地劝他注意保暖,他总是憨憨的一笑。 张思德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时,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接受:“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0、。”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第一个报名,被任命为副队长。他对战友们讲:“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毛泽东闻讯后,详细了解了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到张思德还被压在炭窑里时,毛主席要求:“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
11、,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并作出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同志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走进会场后,主席抬起上面
12、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主席即兴作出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为人民服务”这一高度的思想概括,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扬并忠实践行这一光
13、辉思想,对于我们党永远保持为民执政、永不脱离群众的革命品格和作风,增强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情怀 纵观毛泽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我们会深深地感到他始终在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最崇高的使命。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处处都能看到他倾尽心血关注人民疾苦,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看到他对人民群众无限关怀的赤子之心和深厚情谊。 (一)情系百姓疾苦与生俱来。毛泽东,这个从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的农民儿子,生来就属于人民。他心系百姓、关爱百姓、体恤百
14、姓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他从青少年时起就有着对劳苦大众的深厚感情,就有了改造社会、造福人民的志向和抱负,为了人民翻身解放,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人民幸福生活,他战斗了一生,革命了一生,奋斗了一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体现了这种执著的意志和奉献的精神。 毛泽东自小生活在湘南韶山冲的农家里,和劳苦民众有着不解的渊源,对百姓的疾苦与荣辱感同身受。他从6岁起就开始做一些砍柴、拔草、拾粪、放牛等农活。8岁开始读私塾后,他还要早晚放牛拾粪,农忙收割庄稼。到了十四五岁,他几乎天天和家里的长工一起犁地、耙地、栽秧、割禾等,并与长工们比赛,抢重活干。这些经历使他对老百姓的生活体会是很深的。 毛泽东从小就无限同情
15、劳苦大众,与他母亲文七妹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他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性情温和,品德敦厚,同情贫弱,乐于助人,在虔诚地烧香拜佛时常常把“因果报应”“积德行善”等理念灌输给孩子们,且经常帮助和接济有困难的乡亲们,每逢灾荒年月,还不时背着丈夫送米给讨饭逃荒的人。这都使毛泽东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毛泽东在读私塾时,中午不放午学,带饭在塾馆中吃。当他看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同学没有饭吃,便常常分一些饭菜给他们,有时干脆把饭全给了同学们,自己却忍着饥饿,等回到家吃晚饭时再饱餐一顿。母亲知道了以后并不怪他,反而每次给他多准备些饭菜。有一年天气很冷,毛泽东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位穿得破烂单薄、冻得发抖的同学,就毅然把身上穿的一件半新的夹袄脱给了这位同学。母亲得知后也没责怪他。 毛家有个做短工的农民李南华,同时租种了毛家两亩地。一年秋收后,父亲叫毛泽东去李家收租谷,可那年收成不好,李家人口又多,生活相当困难。看到此境况,毛泽东转身回家到谷仓里把谷子堆高,造成增加了不少谷子的假象。父亲看到高高的谷堆,以为租谷已收回。此后,毛泽东还劝说父亲把自家的那两亩地转给李南华,尽力关心和帮助着李家人。 年少时的毛泽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