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 *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多方协同,推行“345”工作法,全力深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作用,促进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零温差”,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构建“三套体系”,推动工作落实标准化。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搭建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和调度督导专班、业务指导专班“1+2”运行架构,建立市-乡-村(社区)-网格村(居)民小组-村(居)民代表-村(居)民的六级体系,构建统筹协调、全域畅通的工作格局。构建规划指导体系。出台*市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试点方案,配套制定二十九条指引“十二个一”工
2、作标准村(居)民代表推选流程村(居)民代表履职工作流程等系列规范化标准,实行“6个示范引领村社+32个整体跟进村社”,明确14家市直单位结对指导,推动工作稳步开展。构建责任落实体系。将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体系,进一步压实统筹、协同、指导、落实等“四方责任”。 二、搭好“四大平台”,推动作用发挥实效化。 搭好联系到户平台,构筑“服务圈”。制定“三优先三考虑三看重”原则(优先党员、乡贤、能人,考虑年龄、性别、学识结构,看重态度、能力、口碑),通过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代表引荐、组织任命等方式,调整村(居)民代表360余人,按照“一个代表联系515户”的模式
3、,将村(居)民代表就近就便联系到户,覆盖到企业、学校、商铺等各类单元,发放“代表证”“联系卡”,建立“代表联户微信服务群”,2900余名村(居)民代表共计收集处理村(居)民意见、诉求2560余条,实现线上线下收集、对接、处置。搭好集中议事平台,做实“自治圈”。灵活运用党群服务中心、组民议事厅、屋场院落,打造村民议事之家、村民代表议事厅等议事阵地80余处,为代表议事提供场所保障。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村-片、片-组、组-代表的“三级”议事制度,规定动议原则、表决方式等内容,为代表议事提供规范标准。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议事700余场次,充分发挥了村民代表参与村级管理、乡村治理作用。搭好资源共
4、享平台,拓展“朋友圈”。发挥村(居)民代表主体作用,采取“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报到”等形式,根据村民代表专业特长,组建理论、农技、调解等代表团,畅通“供需对接”渠道,为群众提供更多“订单式”“组团式”服务,广聚服务资源。如*乡*村村民代表纠纷调解团主动履职,联合乡执法大队人员多次入户协调,成功拆除*园周边闲置10余年的空心房1处,确保*园一期顺利竣工并投入运营,今年以来*园已累计接待3万余人,实现营收40余万元。近期已接受13万人次的学生团队预定,预计带来收入1000万元。*镇*村利用“爱乡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拓展民意反馈渠道、扩大信息共享,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今
5、年以来收集群众各方面意见建议16条,协调镇、村和6家市直单位跟进服务28次。搭好比武赛马平台,打造“互鉴圈”。围绕“联系服务”这一主题,每年分别由市、乡层面组织村(居)民代表开展“风采展示”“比武交流”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对优秀典型进行评先评优、正向激励,对综合表现特别优秀的,优先发展为党员,纳入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三、健全“五项制度”,推动代表履职规范化。健全教育培养制度。建立市级示范培训、乡镇普遍培训、村(社区)兜底培训体系,通过“代表大课堂”“代表夜校”“研讨屋”“学习互助角”等方式,培训村(居)民代表150场次,提升代表依法履职、民主议事能力。健全清单管理
6、制度。围绕“一片一组一代表”,制定村(居)民代表履职责任、走访记录、问题诉求“三张清单”,全面明确了职能职责和标准要求。健全闭环处置制度。建立群众问题诉求“收集分类-逐级研判-交办督办-回访反馈”工作制度,实现闭环式履职管理。截至目前,已协调相关单位成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264个。健全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履职积分考核制度,村(居)委员会对村(居)民代表进行跟踪管理,通过开展“一季一评、一年一考”,全程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并纳入年底奖惩备案,强化考核实效。*乡*村用好“湘妹子能量家园”“党建+积分制”等载体,对表现优秀的村民代表定制双倍积分、随时兑换等套餐,村民代表通过联系服务群众累计积分116分,在定点超市兑换生活物品40余次。 健全动态调整制度。制定“蓝、黄、红”牌管理模式,根据村(居)民代表日常履职、联络服务以及群众评议、监督情况进行评定,“蓝牌”加强培训,“黄牌”督促整改,“红牌”终止任职,做到动态调整、精准管理,促进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有深度、有效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