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道路煤尘污染治理的思考与建议关于道路煤尘污染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路容路貌是展示地方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我县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县,主干道路运煤车辆流量大,道路煤尘污染问题易发多发。为了深入推进道路煤尘污染治理,切实改善主干道路容路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近期,县委办会同交通局、环保局对道路煤尘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尘污染道路基本情况 全县境内有省级道路*条,县级道路*条,乡村道路*条,其中担负全县煤炭运输任务的有*线、*线、*路、*专线、*路、*路及*路*段,运煤车辆流量日均达到*辆左右,煤炭运输造成主干道路路面、边沟及路面植物积尘严重,环境卫生差,特别是*线、
2、*线、*路、*专线及*路*段煤尘污染最为严重,治理任务繁重。 二、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去年12月份开展交通运输整顿专项治理以来,通过严查严管,全县主干道路沿线环境明显好转,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货运源头管控缺位。煤炭、运管等行业部门对管辖的货源企业和货运企业巡查频次少、监管不到位,执行制度不严格,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货运企业和车主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置国家装载标准和自身安全于不顾,恶意超限超载,货场源头企业随意降低环保标准,放任和纵容超限超载车辆进出。 2.抛洒现象屡禁不止。多数货运车主环保意识不强,为了节省时间,出厂时不落实冲洗措施,篷布苫盖捆扎不严
3、实、不规范,带泥上路和运输途中遗、漏、抛、洒、现象十分普遍,这是造成道路煤尘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路面执法力量分散。道路煤尘污染治理联合执法工作涉及运管、交警、路政执法、*治超站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协作意识不强,各自为政,导致道路煤尘污染治理环节衔接不紧,配合不够,未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执法机制。 4.路面保洁严重滞后。常态化开展公路保洁机制尚未建立,公路保洁频次少、效率低。以*线、*线和*路保洁为例,*线、*线和*路总里程达*公里,而县公路段保洁人员仅有*人,机械清扫车辆仅有*辆,人均保洁里程达*公里,养护保洁人员和机械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公路日常保洁需要。 三、对策建议 当前,道路煤尘
4、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路容路貌改善的重要因素,要严把源头、执法、保洁和宣传四个关口,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着力改善道路沿线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对外形象。 1.把牢源头关,强化货物装载管理。源头监管是道路煤尘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治理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立足全县煤炭运输现状,研究制定煤炭运输源头监管办法,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加大对煤矿、煤炭市场等货物集散地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派驻制度,明确派驻人员工作责任,全面监督和检查运输装载行为,未按规定装载、未采取密闭措施、未进行冲洗清洁处理的车辆一律不出矿、不出厂、不出站。全面摸清源头企业底数,对监管的源头企业逐户告知国家装载标准和加盖篷布、出厂车辆冲洗等
5、要求,对不按国家标准实施装载的企业,督促其限期整改,对屡改屡犯、拒不执行的吊销其营业执照,依法退出运输市场。 2.把牢执法关,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交警大队、运管局、*治超站和路政执法所等执法部门定期召开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分享执法信息,研究解决问题。派出业务精、素质高的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组,以*路口执勤点、*执勤点、*执勤点、*治超站为依托,开展24小时上路执法,形成“卡上查、路上巡、面上堵”的高压态势。认真落实“一超四罚”制度,对超限超载、篷布苫盖不严车辆,从严从重落实处罚措施,形成强大震慑。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运输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超限
6、超载运输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提高违法成本。 3.把牢保洁关,提高道路清扫效果。改变传统落后的保洁作业方式,购置先进高效的机械化清扫设备,变人工清扫为机械化保洁,在易污染路段增加养护人员进行辅助保洁,提升公路保洁质量。充分考虑全县主干道路保洁战线长,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路段制定不同的保洁方案,对清扫车、养护工人进行合理分配,常态化开展路面清扫保洁,着力营造良好的路域形象。建立道路保洁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划段包干责任机制,定期不定期抽查路面保洁情况,实行绩效挂钩,倒逼工作人员牢固树立长期保洁意识。 4.把牢宣传关,营造浓厚治理氛围。加大道路煤尘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的深度和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煤尘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宣传有关治理新政策、处罚新措施。组织新闻记者深入治理一线,充分报道全县所采取的积极举措,反映治理工作发展的良性态势,及时总结推广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对严重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彻底消除部分运输业户违法营运的侥幸心理,促其增强遵章运输、守法经营意识,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治理工作的强大舆论氛围,把煤尘污染治理从行业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