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政局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民政局社工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2022年以来,市民政局以创建市县乡村四级社工服务体系为抓手,按照“党建引领、构建体系、融合发展、规范运行、打造品牌”要求,采取创制政策铺路架桥,科学规划规范运行,建强队伍激发动能,共建共治融合力量,打造品牌彰显特色等措施,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2022年,全市建成89个社工站,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步入全省先进行列,经验做法先后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转发推广。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国家民政部、省政府、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多次报道经验做法。 一、创制政策,为社工站建设铺路架桥。贯彻落实民政部
2、“十四五”末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居)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两有”目标,躬身入局,勇毅担当,创制政策,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构建民政领域社工服务体系,建立基层社会救助精准化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运行4大功能,统筹N个部门购买社工服务,创制“14N”模式推动社工站建设,打造发展基层社工人才队伍、整合服务力量、链接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化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 二、科学规划,让社工站运行规范有序。市级筹建“社工专业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全市社工站建设。县级建立“社工服务指导中心”,指导乡
3、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开展。乡镇(街道)建立社工站,为辖区民政服务对象设计实施项目。村(社区)建立社工室(点),根据社区发展和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职业化服务,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社工服务平台,积极协调共青团、妇联、残联、养老服务、卫健、人社、退役军人事务等有关部门,规范服务内容和标准,完善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督导检查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联建联动、互相配合、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体制,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社工服务新格局。 三、建强队伍,为社工站发展激发动能。累计投入300余万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办法,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培训教育,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工志
4、愿者、驻站社工等受训人员7000余人次。目前,全市持证社工300余人,2023年将突破400人。不断发展壮大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队伍,从2019年的8家发展壮大为20家,为社工站建设和社工事业发展奠定人才支撑。2022年启动首届“社会工作服务联建联动示范项目”,由社工站组织社工在社区治理、精障社区康复、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困难群众社会保障、老年人关爱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四、共建共治,为社工站融合注入力量。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后,鼓励有条件县(区)向村(社区)延伸触角,开展村(社区)社工室(点)试点。截至2022年底,率先在城区10个村(社区)设立社工室(点)试点,2023年全面
5、铺开,2024年达到每个村(社区)都有社工室(点)、都有社工开展社工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引导联动协作,将服务需求转化为具体服务项目,开展共建共治共享活动,使“社工+社区”无缝对接、良性互动。探索实践“社工慈善”有效衔接,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和“社区慈善基金”联动联建示范项目,引导城区5家进驻社工站社工机构,承接“社区慈善基金”6个项目,促进“社工慈善志愿服务”同频共振、融合发展。联合乡村振兴部门开展“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扶持社工站服务项目,培育一批联动服务项目,让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互促互进、相得益彰。 五、打造品牌,让社工站创新彰显特色。创建“12344”模式,围绕一个核心,抓好两支队伍,建立三个机制,抓牢四个层面,促进四个提升,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提高困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驻站社工+外派社工”督导品牌,“外派社工”深入村(社区)摸排需求、预估分类、项目筹划、督导服务,“驻站社工”精准对接、聚焦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社工站品牌,如孟轲乡社工站,针对城乡结合区位特点,创建了“邻里互助五社联动”服务模式,提升社域治理能力,形成“市策划、县督导、乡服务、社区反馈”社工服务体系。打造慈善社工融合服务“金招牌”,开发区发挥城区优势,开展公益慈善创投活动,联合新时代党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开办公益坊、童伴课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