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1877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龙居镇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落实省、市、区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妇女和广大家庭在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宜居乡村中的独特作用,按照省、市、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安排和上级妇联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在全镇上下开展“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以建设

2、美丽乡村为导向,以提升广大妇女素质和家庭生活品质为着力点,以“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为创建目标,发动和引领群众从家庭做起,转变生活理念,改变生活陋习,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庭面貌的焕然一新推进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二、创建目标 坚持“美丽庭院创建、生活理念转变、家庭文明建设”三者共同推进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责任措施,加大督导检查,以争创“和美之家”示范户、“和美之家”示范街(片)、“和美之家”示范村为活动内容,2019年实现100庭院参与创建,40庭院达到“和美之家”。 三、创建原则 (一)以人为本,示范引领。发挥群众在“争创和美之家助力

3、乡村振兴”活动的主体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村两委成员、党员、妇联执委等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争创“和美之家”,影响带动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做到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由群众共享。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人居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针对生活条件好、较好、一般等不同类型,分别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法,创建一批示范户,提高创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逐步提高“和美之家”的创建率。拆迁村庭院、出租庭院纳入创建工作范畴,达到整洁庭院标准。 (三)做好结合,富美同步。“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要结合本地实际,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优化整合人力、物力和政策资

4、金,求没致富同步进行,扩大“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影响力,达到既和又美。同时,注重挖掘村庄特色和文化内涵,逐步实现一院一景、一院一韵。 (四)加强监督,动态管理。“和美之家”实行动态管理,村村设立公示榜,对每月庭院检查评比情况及时公开,在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真正使争创“和美之家”成为行动自觉。 (五)注重长效,久久为功。“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要围绕“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的目标导向,常抓不懈,长效推进,进一步完善检查评比、激励奖惩等长效工作机制,既要严防紧一阵松一阵“一阵风”式地走过场,更要严防“整治创建回潮反弹再整治”现象发生。 四、

5、创建内容 (一)“和美之家”标准: 1、庭院美 室内美:居室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被褥干净,衣柜整洁;厨房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各区域卫生清洁,有排烟和给排水设施。 室外美:定期对庭院进行打扫,合理美化绿化;无乱搭乱建,生产生活设施、资料摆放整齐,室外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规范;生活垃圾定点投放、生活污水有序排放。适当美化屋顶、窗户、栏杆等。 2、生活富 产业致富: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基地、农业园区,争做致富带头人。 庭院致富:利用庭院闲散土地发展种植业和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等特色产业,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致富。 创业致富:通过电商、微商、休闲乡村游、餐饮住宿、养老护理以及外出

6、务工等,实现就业增收、创业致富。家庭年人均收入原则不低于我镇当年人均收入。 3、家风好 道德风尚好: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参与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等。 移风易俗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抵制黄赌毒、邪教和传销;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争当“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踊跃参加广场舞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 素质提升好:积极参与实用技术、创业技能、文明礼仪等培训;提高健康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优生优育;自觉提高绿色环保意识、质量安全意识。 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和美之家”

7、示范街(片)标准: 1、“和美之家”示范街(片)两边(或周围)的庭院90 达到“和美之家”标准。 2、“和美之家”示范街(片)有明确责任人,整体干净整洁,绿化美化。 3、“和美之家”示范街(片)周围的群众参加“梦想生活邻里学堂”培训、女性素质提升和新农村新生活等培训学习的户数达到90以上。 4、“和美之家”示范街(片)周围的群众争当“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或先模人物评选的户数达到90。 5、“和美之家”示范街(片)周围的群众积极参与家风传习、薄弱户庭院清洁整理等志愿服务。 (三)“和美之家”示范村标准: 1、村两委重视“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8、有领导小组、创建标准、活动记录、评选表彰、经费投入等。 2、宣传培训经常化,积极开展“梦想生活邻里学堂”培训、女性素质提升和新农村新生活等培训,引导农村群众改变传统陋习,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3、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村风民风淳朴。 4、村两委、妇联干部、党员代表包街包片,进行责任分工,实行网格化管理。 5、每月开展检查评比,建立公示榜,及时公开检查评比信息。 6、坚持规划引领、典型示范、产业带动,探索争创“和美之家”的新路径。 7、100庭院参与创建,60以上达到“和美之家”,打造1条示范街(片)。 8、村集体原则上有产业

9、,集体收入原则上不低于5万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重点片区实行科级干部包村包片制度。各村居支部书记、主任要亲自安排调度,两委成员带头参与,与妇联执委包街包片,实行网格化管理,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镇妇联、文化服务中心要加大“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宣传,通过入户发放宣传单、微信宣传、村喇叭广播、党员集中活动日宣讲等方式宣传动员的同时,通过不定期检查督导、互

10、相学习观摩等方式,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确保100参与争创活动。通过开展“和美之家随手拍”“庭院和美秀”“厨房里的妈妈”摄影大赛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互比互学互促,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三)多种措施,共同推进。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对庭院脏乱差部位进行集中清洁,5月20日前完成。家园清洁活动结束后,要长期巩固清洁成果,经常进行卫生清扫,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梦想生活邻里学堂”培训。依托基层妇女之家等资源,成立母亲讲堂或“和美之家”俱乐部,将“梦想生活邻里学堂”专题培训与新农村新生活、女性素质提升工程、“行走的书房”、舞前半小时培训等结合起来,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学习文明健康知识,践行绿色

11、环保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导人民群众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新风尚。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及星级文明户评选、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培育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家风,让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好村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村要结合党员集中活动日、家风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组织动员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志愿者开展精准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薄弱户打扫庭院、清理卫生、进行心理关怀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加大投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镇财政所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公益捐助”等方式,吸引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创建活动中来,积极推进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完善激励奖惩机制,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层层开展“和美之家”评选活动,年底评选一批“和美之家”示范户、示范街(片)、示范村,统一进行命名授牌。我镇成立督导组进驻村庄重点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写作指导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