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市人大关于组织省、XX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20XX年X月XX日,XX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建瓯的省、XX市人大代表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昌泰带队,走访了成茂食品、明良食品、圣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察看了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和福建省建瓯职业中专学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
2、等单位的专题工作汇报,并就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进行座谈,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面,全市土地面积XXXX.XX平方公里,农村人口XX.X万人,占全市人口的XX.X%,其中劳动力XX.X万人,富余劳动力XX.X万人。截止到X月XX日,全市历年累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X.X万人,占富余劳动力的XX.X%。从近年统计情况看,建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亲缘性。在各种转移方式中,依靠亲友转移的占XX%,自谋出路的占转移总数的XX%,用人企业招聘的占X%,依靠中介组织转移的占X%,其它方式转移的占XX%。由此可见,经亲朋好友介绍
3、或引路而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 2、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从转移的区域分布看,在本市范围内转移的占XX.X%,转移到本省其它县市的占XX.X%,转移到省外的占XX.X%,转移到境外的占X%,就地就近转移已成为我市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3、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耕山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离土不离乡的亦工亦商亦农型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在本市范围内转移的,XX%都为兼业性转移。 4、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去向看,转移到工业的占X
4、X.X%,转移到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占XX.X%,转移到建筑业的占XX.X%,转移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的占X.X%,转移到其他非农产业的占XX.X%。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一些人员积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从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一定经验、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一定资金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些已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当成一项大事来抓。XX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门成立XX市农
5、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在市委农办,专门负责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工作。XX年以来,市委农办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明确目标任务,宣传落实政策,组织开展了三期“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累计培训XXXX人,转移就业率达XX%。市劳动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级(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为全市范围内有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监管和维权服务。 (二)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基地建设方面,根据农村
6、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设立了“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并赋予市劳动就业中心、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建州高级中学四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及有培训能力的农村科技服务团、行业协会及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定的培训职能和培训任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大大增强了全市的培训力量,提高了培训的广度和质量。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从实际出发,在以往城里办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送班下乡”的方式,在乡镇、村、企业设立培训点,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既减少了开支,又节约了宝贵时间,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在培训实效上,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在具有代表性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让学员获得宝
7、贵的实岗锻炼机会;二是通过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或“定向式”培训,由用工企业按用工需求委托培训机构招收学员并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性培训,结业后输往用工企业;三是突出本地适用人才的培养,如根据根艺城发展的需要和建瓯饮食文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根艺技工和烹饪师的培训规模。 (三)内引外联,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精心构筑信息网络平台,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的劳动信息网,对企业空岗信息、城乡人力资源信息和劳动力供求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准确的市场劳务供求信息,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积极举办“劳务对接现场会”活动,实行劳务协作,统筹全市资源,主动与沿海、省内、
8、外等地劳动就业部门和用人企业联系,开通网上用工与求职服务,开展以“进城求职,帮您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认真做好“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工作,利用农村墟期举办农村劳动力供需见面会,今年上半年已促成XXXX名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达成求职意向,XXXX人成功应聘。加强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鉴定派遣就业的新机制,使劳务派遣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平台。半年来已有XXX名农村劳动力通过这一方式被推荐福州、泉州、石狮和本地企业就业。 (四)加强监管,建立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认真开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检查、督促工作,指导企业正确签订劳动合同,提供相应劳动保护,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树立
9、良好的企业现象。印发农民外出务工知识手册,设立维权举报箱、举报电话,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帮助农村劳动力解决求职、培训、就业和拖欠工资等方面的问题,严厉打击以欺诈手段坑害农村劳动力的行为,在建筑企业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顺利领到工资,确保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X年,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XX.X%,初中占XX.X%,高中以上的仅占X.X%。加上思想守旧,观念落后,相当一部分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后,安于现状,小富
10、即安,怕冒风险,不愿吃苦,缺乏敢闯敢拼的创业热情。 (二)培训工作还不够规范。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涉及农业、劳动、人事、教育、科协、妇联等多家单位,存在多头投入、多头管理、项目重复、标准不一的问题,而且培训工作不稳定,有经费就培训,没经费就不培训,多经费就多培训,缺经费就少培训的歇歇停停状态。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固定的依托学校,缺少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师资,特别是劳动纪律、法规方面培训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三)职业技能培训相对不足。XX年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XX期XXXXX人次中,农业科技培训占近XX%,以职业技术学校和民办培训单位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只占XX%,农村劳
11、动力转移亟需的职业技能培训明显存在量的不足。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四)劳动力转移受兼业性影响明显。建瓯是个农业大市,但农业经济不发达,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后,在各个时段都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劳动力富余和不富余没有明显的界限。目前较多的兼业转移一方面容易让农村转移就业者“遇难而退”,另一方面,不稳定的转移就业在时间和技能上也很难适XX市产业的发展需要,加上全国各地劳务输出的规模日益扩大,且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相互竞争激烈,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的难度。 (五)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尚未
12、形成。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劳动就业方面,只能从事工资较低、劳动强度大脏活、累活、险活;在劳动报酬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保护,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企业付出少,劳动要求高,农村劳动力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明显低于城市职工,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也不高;在社会生活方面,子女教育、住房压力、社会岐视等都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四、几点建议 (一)健全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连接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
13、络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抓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群众认识到除了考大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随着市
14、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加大重点职业学校扶持力度,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三)加强协调,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公共资源。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农村劳动力培训涉及方方面面,名目繁多,标准不一,形成一种“宏观效果明显,微观效果不明
15、显”的局面,不仅影响财政投入的效益,还让农民群众无所适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应该在投入总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加强部门利益的协调,打破条条块块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统筹安排使用,以节约组织、协调、管理成本,增强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要把握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支持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以繁荣地方经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五)搞好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农村劳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就业推介和服务工作力度,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竞争上岗水平。做好维权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