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在民政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在民政局长培训班上的讲话 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着力提升民政干部能力水平,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主要讲三个问题:民政工作是什么、民政工作干什么、民政工作怎么干。 一、民政工作是什么? 民政工作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历来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
2、,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地位作用、做好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从历史传承看,民政工作是延续千载的国政要事 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古老、最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中国几千年来很多朝代都有管理民政事务的机构,名称、职能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西周时期设地官司徒,掌管民事,被列为中央政府职官“六官”之一。“民政”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宋朝,北宋的司马光曾提出“修治民政”的主张,南宋的徐天麟在编纂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时,最早把“民政”作为政府的特定职能,列为国家的*类管理职责之一,包括户口、风俗、乡役、荒政、置三老、乡亭长、尊高老、恤鳏寡孤独、劝农桑、崇孝行、戒奢侈、禁厚葬等方面的
3、工作。清末首次设立民政部专管民政事务,民政成为独立的工作体系,并延续至今。民国时期,“民、财、建、教”是各级政府的基本组成部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设“九部一局”,其中的内务部就是主管民政事务的机构;解放区的民主政权,政府部门通常设“公法检司税、民财建教田”十个部门;新中国成立后,初设内务部,后改为民政部,一直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民政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民政是红色政权的大管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政是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护航者;改革开放以来,民政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是人民群众迈向美
4、好生活的助推器。 关于民政的涵义有多种说法,我理解,新时代民政之“民”,是指民生、民主,就是要改善民生、保障民主;新时代民政之“政”,是指政治、政权,就是要讲好政治、巩固政权。 (二)从政治属性看,民政工作是安民稳政的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这一重要论述,从民政、民生、民心三者的内在关联出发,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民政工作离人民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直接、惠及群众最具体,社会关注度高,时刻牵动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最能体现党的宗旨和政府职能,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能体现党
5、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政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民政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丝不苟落实到位,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三)从形象认同看,民政工作是扶危济困的菩萨事业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民政厅考察时指出,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之心,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这一重要论述,生动描述了民政工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普遍
6、的形象认同,即民政是德政、仁政、善政,是为民之政。从古至今,扶危济困一直是民政工作的中心主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政部门始终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始终情系群众安危冷暖。老百姓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民政部门求助;老百姓遭遇民生疾苦,各级民政干部也总是第一时间冲锋在前,为群众排忧解难,民政救苦救难的形象深入人心。“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代表党和政府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民政部门长期以来给大家最直观的印象。时至今日,虽然民政服务对象已由特定群体向社会大众转变,但保障和改善民生仍然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民政所代表的党和政府的爱民情怀始终如一、历久弥坚。 (四)从功能定位
7、看,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明确了民政工作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并在社会建设中处于兜底性、基础性地位。民政工作虽然业务多元,但主体都在社会建设领域。从业务名称看,民政工作的*项主要业务中,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社会事务、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名称中都有“社会”二字,占了一半。从工作内容看,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福利、养老服务、慈善等,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部门承担的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职责,确定了社会治理的区域范围,构成了社会治理的地理单元;
8、民政部门指导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载体,也都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内容。从覆盖范围看,民政工作涵盖“一老一小”“一红一白”“一弱一善”“一村一居”“一区一社”等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涉及所有社会成员,是民生保障的兜底性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历来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全社会最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在民政,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平台在民政,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在民政,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也在民政。我们要深刻理解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服务水平,更好促进社会
9、和谐稳定、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民政工作干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一重要论述,针对机构改革后民政部门职责任务的调整变化,用“三基”精准界定了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用“三基”来界定民政部门的职责?我理解,一是基本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吃饭、穿衣、监护等,维持其最底线的生存权益;二是基层社会治理事关社会治理区域范围、基本组织形式、基础载体和力量结构等,在社会治理中起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三是基本社会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周期中最基本环节,涉及每个人、
10、每个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民政工作干什么?具体来说就是干这三件事。 (一)基本民生保障 保障基本民生,是党委、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以及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福利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兜实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基本民生保障指明
11、了方向。当前主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综合救助格局,推进精准救助。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重在精准救助、“应救尽救”。要做到“五个精准”:精准识别救助保障对象,准确把握认定条件,严把救助对象入口关。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黄石市“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社会救助对象”的经验做法,效果很好。精准制定社会救助政策,加快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及时出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评估救助保障
12、成效,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大救助格局。精准应对社会救助突发事件,严防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武昌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综合评估机制、枝江市“党建+救助”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试点项目。今年以来,武汉等*个市(州)、枣阳等*个县(市、区)开展省级社会救助创新试点,希望各地加大探索创新力度。 为了做到精准救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去年底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近期我们组织相关部门编写了湖北省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政策工具书,各地要贯彻好、使用好。*月底前,各地要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同时落实好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二是巩固拓展
13、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全省有城乡低保对象*万户、*万人,城乡特困人员*万人。这些是兜底保障的重要对象。民政部门必须扛起重大政治责任,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做到“应兜尽兜”。我们要深化社会救助同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措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衔接,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三是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推进适度普惠。截至目前,全省有孤儿*多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名;领取高龄津贴老年人*万人;领取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万人。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要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承受能力相适应,把普惠与适度结合起来,
14、做到“应扶尽扶”。要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保障制度,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依法依规做好儿童收养工作。要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提高高龄老人津贴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发放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制度。要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补贴对象精准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二)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重心也在基层。民政部门承担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区划地名管理、慈善事业、社
15、会工作、志愿服务、福利彩票销售管理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完整乡村社区,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全省民政系统要以建设完整社区为主攻方向,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当前主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每到一地,必到基层社区调研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次考察湖北,先后调研了鄂州市峒
16、山村、宜昌许家冲村和武汉青和居社区、东湖新城社区、智苑社区,就社区治理发表重要讲话。目前,全省有*个村、*个社区,城乡社区工作者达到*万名,力量明显增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目前,黄石市、咸宁市和武昌区、江岸区、宜都市、枝江市等*个单位已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工作,大冶市、秭归县已完成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宜昌市、鄂州市正在申报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还有*个村正在开展全国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个县(市、区)开展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希望各地不断探索创新。今年,省政府表彰了“百佳村民委员会”“百佳居民委员会”和百名社区建设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