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会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立人民之言展文艺之美 -在会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这耕耘大地、播种希冀的美好季节里,会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县文学艺术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文艺家代表,市文联负责同志,新闻界朋友,还有县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此,我代表中共会宁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会宁文艺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2、!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把文化建设、文艺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谋划和推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指导中国当代文艺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有四希望”,即心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3、: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指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诠释新思想、歌赞新时代、记述新征程、描画新目标,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古道名城五千年,会师圣地八十载。会宁是一方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情怀温度的土地,山水间流淌着悠远的文化、黄土里积淀了厚重的历史、耕读中涵养出坚韧的精神。牛门洞彩陶绘
4、就了源流深远、文脉浩荡的人文会宁,三军大会师铸就了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红色会宁。近年来,县文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与全县发展大势同频共振,积极引领当代会宁文艺风尚和文艺发展方向,着力构筑会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高地”,书写了高举旗帜、服务大局、讴歌时代的绚丽篇章。始终坚持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书写了植根沃土、服务基层、回报桑梓的绚丽篇章。一是文艺园地百花齐放。全县共组建成立了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朗诵家协会
5、等10个协会和会宁诗词楹联学会1个学会。二是文艺队伍茁壮成长。全县会员人数达到1160人,其中国家级协会会员12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5人,省级协会会员206人;市级协会会员达到580人。三是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红色热土会师前夜郭虾蟆算账等为代表的舞台剧,以会师山歌放歌会师楼古道名城。印象会宁大沟深处杏花村会师花儿香等为代表的音乐舞蹈作品,以乡缪绿如蓝红契约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以会宁文物志红军会宁会师志会宁剪纸会宁民间故事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丛书,标志着我县文艺创作达到新的高度,书写了花团锦簇、精品迭出、硕果满园的绚丽篇章。四是文艺活动影响广泛。始终坚持打造文
6、艺品牌,提升会宁形象,成功举办了庆祝长征胜利暨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80周年系列活动,承办了第四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连续举办了七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十届电视春节文艺晚会、十届新年音乐会等重一系列大型节庆群众文化活动,一大批彰显会宁文化特色、代表会宁人文精神的文化品牌不断产生,书写了品牌塑造、形象提升、活力进发的绚丽篇章。这是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血、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的骄人业绩,也是会宁建设文化强县、打造旅游文化城市的丰硕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当前,文艺工作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文艺工作的论述,为新的历史起
7、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中央和省市也为做好新形势下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些目标任务和安排部署,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特别是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在脱贫攻坚、旅游文化城市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会宁故事,都为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养。文责担道义,铁笔著华章。我们殷切期望会宁文艺界的同志们、朋友们肩负起使命担当,守护好精神家园,时刻关注时代脉动,与人民休戚与共,多出精品力作,奋力开创会宁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和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文艺之魂在精神
8、。我们要主动熔铸民族精神,坚定坚守文艺之魂。文艺载道,精神为魂。鲁迅先生1925年就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作为当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中国精神为魂,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高扬信仰之美、道德之美、崇高之美。 一要把准“定盘星”。伟大的事业需要创新的理论来指引,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文艺座谈会、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始终保持高度的文艺自
9、觉和文化自信,坚实奠定文艺生命的“第一块基石”,努力扣好文艺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二要筑牢“压舱石”。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航向,时刻站稳文化立场,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坚决守住中华文化特别是会宁文化的根脉。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坚定不移地扛牢传承优秀文化的政治责任。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获取灵感,用以烛照人性、涵养灵魂、激励精神,引导全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要挺起“主心骨”。文艺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穿透力,能以无形
10、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艺创作,通过文艺作品礼赞高尚道德情操,传播颂扬真善美,讴歌会宁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会宁的沧桑巨变,激励全县人民奋发前进。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更好发挥文艺引领风尚、激励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建设美好家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二,文艺之根在时代。我们要积极拥抱伟大时代,扎深扎牢文艺之根。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也最能引领时代风气。广大文尹工作者要以新咨太拥拘新时代、钟情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创作更多具有蓬勃生命
11、力和时代感召力的作品。 一要聆听时代声音。今天的会宁,正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旅游文化城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正积极探索具有会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要顺应时代发展,迎合时代需求,回答时代课题,坚持把艺术追求主动融入到会宁改革发展的浩荡浪潮,坚持把文艺创作寓于58万会师儿女追梦、筑梦、圆梦的生动实践,让文艺创作始终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步。 二要讴歌时代风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县十五届党代会确定建设“四县三区两城一市”总体方略的生动实践,深入生产一线,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多角度描绘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文化创新、深化改革的生动
12、场景,全方位展示会师大地现代、开放、奋进、和谐的良好局面,满腔热情地为全县科学发展、奋力发展、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讲好“会宁故事”,留住“会宁记忆”,传递“会宁声音”,展现“会宁形象” 三要引领时代潮流。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担当起时代精神记录者、传播者、弘扬者的历史使命,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把握时代新脉动,坚持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努力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努力当好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第三,文艺之本在人民。我们要热情讴歌人民大众,守住守好文艺之本
13、。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落脚点,立足点、生长点。只有植根于人民的沃土,才能创造出群众喜爱的作品。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孜孜不倦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一要以人民为师。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当前,会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文艺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火热的改革开放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甘做人民的“孺子牛”和“小学生”,更加主动地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社会生活最前沿,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地交流,从人民
14、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取之不尽的生活“富矿”,真正实现“文艺者生活沉下去,艺术水准提上来”。 二要为人民抒怀。弘扬会师精神、传播会宁价值、凝聚会宁力量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深刻体察群众的所盼所愿,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更多地讴歌普通百姓的奋斗人生,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要既走进群众的门槛,又走进群众的心坎,从群众的锅盖、被褥、粮袋中体察民生百态,让文艺作品多些泥土味、多些百姓情,更接地气、更有生气,通过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代人民立言、展文艺
15、之美。 三要让人民点赞。人民有所呼、我们有所应,这是党和政府的天职,同样也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首席评论员”和“第一鉴赏者”,以人民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准确把握人民审美需求,根植于会宁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不断创作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真正把符合会宁实际、响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意愿的好作品写出来、画出来、唱出来、描绘出来,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品价值与群众口碑相统一。 第四,文艺之道在操守。我们要自觉保持职业操守,追寻追求文艺之道。文艺事业是塑造人格灵魂、熔铸时代精神的伟大工程,唯有德艺双馨,才能成就传世经典。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德艺双馨
16、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最高追求、最高理想,争做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灵魂工程师” 一要坚持人品重于文品。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千百年来,像范仲淹、苏东坡、文天祥等文坛巨擎,留存的不仅是笔墨下的经典,更重要的是历久弥新的人格光芒。要秉承“文以载道、身为世范”的士大夫精神,培养高尚人格,永葆文人风骨,涵养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追求和人格品行,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己留清名,实现人品与艺品的统一。 二要践行立德先于立言。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把创作优秀作品与培养高尚人格结合起来,注重修身养性,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