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工作汇报XX县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工作汇报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求,到20XX年,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当地简称“国语”)教学全覆盖,为此,XX县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国语教育,这是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但XX县的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水平符合教学要求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缺口达XXXX人。近年来XX县招聘了一些汉族教师,并以大学生支教、干部支教、援疆支教等形式补充教师,仍不能满足对国语教师的需求。且教师流动性大,不利于XX县国语教师队伍的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经研究,XX县决定积极争取外援进行培训,全力快速提升现有
2、中青年少数民族教师的国语教学能力。 20XX年,上海援疆XX分指指挥长胡志宏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张建民教授前往XX调研设立培训项目的可能性,其间正率团访问喀什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在听取汇报后认为,上海-新疆两地合作开展培训是解决新疆国语教师短缺的一条新途径,应予支持。20XX年上海援疆XX分指挥部提议设立“XX县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提升” 专项,分为大纲与教材开发、试点指导(培训)、教师能力数据库三个子项目,X月培训项目正式启动。 一、项目运行的基本状况 1. 项目的实施机制 为积极支持援疆项目的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在20XX年年设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
3、范大学、喀什大学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上海、新疆专家的合作,使项目的研究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项目开展后,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组成了远程培训师团队,成员均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在读或毕业的博士生,其中一部分成员在进校前为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校的教师,从事过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教师国语能力培训工作,还有一部分成员有小学或中学教学经验,这些成员为试点的成功实施贡献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在上海援疆XX分指挥部的领导下,两位援疆教师在当地负责对参加试点的学员进行面试。XX教育科技局的援疆干部周小龙副局长则和当地双语办高咏梅主任负责对来自不同学校参加试点的学员管理工作。 由于建立起了前方和后方合作的有效
4、工作机制,使得上海这项援疆教育项目能顺利开展。 2.项目开展的方式 项目挑选XX多人作为试点学员,以远程培训为主,实施一对一在线辅导,每天XX小时接收学员音频或视频作业,培训师当天批改,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并要求得到反馈。 上述方式得到了上海市教委陆靖主任的认可,他表示采用远程方式将上海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用于新疆的国语教师培训,可以成为上海教育援疆的特色,并指示市教委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 3.项目的实施阶段 XX县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X月XX日-20XX年X月XX日)为国语教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根据当地少数民族教师的实际状况,将声调训练作为突破口,从而
5、快速改变学员的国语面貌;第二阶段(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X日)为国语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着重提高从事语文和数学教学的学员在说课和讲课时使用国语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阶段的时间安排是上海和XX两地培训管理者商量的结果,培训目标大多是根据XX小学三、四年级教师的实际需求。此外,第二阶段小学各学段的语文和数学教师国语能力提升的辅导则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安排。 二、项目的特色 1. 以专业团队为培训骨干 专业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和培训师组成。参与的专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背景和培训设计能力。在本试点开展之前,专家团队成员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对试点进行了前
6、期调查,针对XX少数民族教师的国语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需求后,制定出了培训和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培训师成员除了都具有语言教学的经验外,还有丰富的国语面授经验、远程教学经验、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等,为远程培训提供了专业和技术的保障。 2. 以改变语言面貌为重点培训目标 培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总结新疆既有的少数民族教师国语能力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了使学员的国语面貌得以改观,专家团队针对XX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方法,设计出高效、解决问题指向明确的专业方案,以调型、调值为突破口,使学员的声调心理表征得到了增加。 3. 以急需年级段教师为培训对象 XX县20XX年急需三、四年
7、级的国语教师。为此,在与XX县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后,选定了XX多位当地在编在岗的小学学段三、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教师进行试点培训,适应了教学急需。 4. 以移动学习平台为培训渠道 项目开展过程中利用了国内广泛采用的学习管理系统,进行国语训练的过程监控、学习内容发布、学员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考虑到新疆当地常态化维稳的实际情况,特别重视基于智能手机系统的移动学习,使学员能适应全天候的国语能力提升训练要求。 三、项目实施的效果 项目开始时预估学员在使用国语过程中的一些偏误“固化”现象可能难以在培训期内得到解决,项目实施的结果表明实际效果比预期要理想。 1. 绝大部分学员
8、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最先登记的XX位学员通过两个阶段不间断的在线一对一训练,国语教学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用国语进行授课的自信心。上海的培训团队克服时间差,根据当地民族教师的时间规律来安排学习,实施个性化、陪伴式教学指导,实现了疆内、疆外语言培训的远程结亲,使得学员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一些学员还参加了小学全学段的语文、数学国语教学能力培训用书的使用实验。 2. 学员国语语言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培训团队一开始在传统培训方法上作了局部改进,观察学习成效。经认真的科学分析,在培训到第二个月时,采用了以声调为基础的精准方法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始终坚持学习的XX名学员国语语言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
9、,他们中XX人的语言面貌具有了较大的改观,变化幅度达XX%以上,最高达XX%。在第二阶段,培训团队利用编写好的小学语文、数学培训用书,采用教师“五课功”中的说课、讲课形式,大大提升了学员在课堂上使用国语进行教学的流利度。 四、项目的社会影响 本项目得以顺利完成,说明它满足了当地的社会需求,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1. 打造成了激发民族教师国语教学热情的民心项目 本项目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方案,增强了学员国语能力和工作自信,以点带面,对学员所在家庭、学校和XX当地产生了国语学习的辐射作用,为语言扶贫攻坚战助力,受到XX县教育局、学员所在学校和他们家人的支持,成为了XX激发民族教师国语教学热情
10、的民心项目,得到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的高度关注。 2. 塑造成了教育援疆的上海特色项目 本项目为上海援疆XX分指挥部提议设立的XX县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培养专项计划。在项目具体实施中,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团队充分利用了上海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将远程培训和当地支撑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挖掘本地民族师资潜力,快速提升他们国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这已经成为了教育援疆、精准扶贫的上海特色项目,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副市长彭沉雷、陈群先后批示,对项目予以肯定。 3. 营造成了疆内疆外互动的两地合作项目 本项目在两地教育部门的统筹规划下,疆内疆外专家共同合作,通过远程培训提升了XX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为三区三州语言扶贫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得到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徐晓萍司长的重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