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独具风情魅力的现代文旅新城为目标,创新实干、攻坚突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文旅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公共文化服
2、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等重点工作,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加大了工作协调推进力度。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完成*市全域旅游提升规划(20222035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确立了“一园一城,一廊一带”的空间格局(即黄河口国家公园、现代文旅新城、黄河入海风景廊、向海新生风景带),发展定位更加明确,项目谋划更加贴近市场,产业布局更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三是强化平台带动。召开了高规格的2022*市旅游发展大会,总投资37.9亿元的11个文旅项目现场签约,启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专项行动,成立了*文商旅创新研究基地,发布*城市MV嗨,*。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集聚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全市共抓大文旅的强大工作合力。
3、 (二)加快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实施项目攻坚突破行动,培育高品质旅游产品。成立10个攻坚突破项目小组,围绕大型文旅综合体、黄河口国家公园、工业旅游等重要业态,集中力量开展招商。累计开展招商活动60余次,接待客商300余人。结合全域旅游规划提升,谋划天鹅湖湿地民宿、海上梦乡、孤东未来能源畅想园等项目33个,分步、分阶段推进实施。重点推进黄河文化园、袁家村东津渡乡村生活综合体等项目,元宇宙黄河市集项目于9月26日开街运营,山东沿黄九市非遗风俗展正式开展。二是实施宣传推广创新行动,打响黄河入海品牌。开展城市IP形象、标识和宣传语设计,形成“黄河入海,生态*”口号,以及“河东东
4、”“海营营”等IP成果。承办了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黄河流域视听合作发展大会,加强黄河文化区域交流合作。策划推出了“沿着黄河来旅行”系列主题推广活动,包括17项配套子活动,其中“寻找黄河锦鲤”参与人数22万,网红打卡地评选收到作品300余部、播放量达670万次。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创新推出*文旅直播间,与山东文旅频道联合开展“海上生明月,黄河入海流”中秋大型融媒直播活动,全网观看量突破570万,话题总览量超过1380万,当晚荣登全国要闻榜第9位。三是实施促消费稳市场行动,强化行业扶持引导。出台了*市促进文旅消费激励措施,从游客招徕、旅游住宿、主题文旅活动等六个方面提出17条措施。打好促消费“
5、组合拳”,组建“*旅游联盟”,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开展第六届文旅惠民消费季,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银行支持的方式,市级层面发放消费券100万元,拉动消费600余万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鸣翠湖湿地风景区、红滩湿地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泰集团入选第四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省景区化村庄6个。 (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一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制定印发*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5),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特色化。完善群众需求征询和评价反馈机制,开通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
6、道,快速处置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全市开展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选取3000多个样本进行电话访问,针对反馈问题精准抓好整改提升。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今年新建6处城市书房,改造提升50个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40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村(社区)、10处样板镇村。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数字文化广场问题排查治理,对全市300余个数字文化广场开展逐个摸排维护,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出“黄河边上唱黄河”、广场舞大赛、“群文之星”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擦亮“欢乐黄河口”、“黄河口之春”、“进千村乐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品牌,组织演出3000余场,公益培训6.
7、9万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万余场。创新开展油地文化融合工程、“千团万人下乡进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扶持发展200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提高基层艺术普及水平。 (四)扎实推进文化公园建设,文化保护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制定出台了*市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起草完成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实施。完成海北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铁门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海北遗址入选全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完成18处古建筑、革命旧址的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和4处文物建筑本体保护及抢救性修缮工作
8、。二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扎实做好“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评选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市级非遗工坊10个。“深耕厚植社区文化底蕴 遗脉相承颂唱黄河故事”典型经验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刊发推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文汇慢生活非遗街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4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项目。三是强化精品文艺创作。围绕黄河文化、党的二十大等主题,拍摄完成吕剧电影铁门关,创作推出吕剧油地壮歌、话剧兵圣孙武、沉浸式情景小剧魂系黄河滩等作品。热血芳华入选“全省吕剧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名单”,情满金河滩入选“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名单。魂系
9、黄河滩有国才有家在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评选中获得银奖。 (五)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文旅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文旅市场行政执法和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集中抽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文化市场无证照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行其作品”“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政处罚案件36起。深入开展文旅领域安全生产“除隐患、保平安”等综合整治行动,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交叉执法检查,成立6个安全督导组,出动人员250余人次,检查单位450余家次,督促整改问题隐患320余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文旅市场恢复工作,常态化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强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安全监管,推动
10、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建设*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对全市66家景区726项数据进行重点监测分析,22家3A级以上景区、12家文博场馆、11处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24小时视频监控覆盖。 (六)持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坚决扛牢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切实强化作风建设。全力配合市委常规巡察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巡察,扎实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监督工作。抓好机关党建任务落实,完成7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任务,成立了局机关工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大研讨14次,举办“文旅大讲堂”活动8期,不断提升文旅
11、干部素质能力。推荐干部参与省“四进”、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组织29名党员参加全市防疫应急预备队,赴社区一线助力疫情防控102人次,支持干部在一线增阅历、长才干。 二、存在的问题及2023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产品品质提升不明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和挖掘开发不够,文旅融合不深,形不成产业链;公共文化服务亟待提升,高品质供给不足,提升群众文化满意度面临一定压力。 2023年,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12、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点任务,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以文旅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独具风情魅力的现代文旅新城。 (一)全力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按照“完善提升优存量、协同运营导流量、谋划建设创增量”的思路,联合县区谋划实施一批新项目,整合提升一批现有景区景点,试点引进一批专业团队做托管运营,实现增量提升、优势再造。实施重点项目攻坚提升突破行动,联合城投集团、文旅集团等国有平台,探索建立文旅项目多元投资、运营团队参股利益共享的投资运营模式。抓好旅游发展大会签约项目落地,建立县级干部对口联系项目机制,重点推进黄河文化
13、园等在谈项目,加快项目立项、投融资、土地供应等进度,力争尽快落地一批、开工一批。 (二)全力抓好文旅市场促消费,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深化文旅促消费行动,办好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探索建立引导城乡居民文旅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市场。贯彻落实企业纾困政策,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文旅企业帮扶力度。策划开展“周末请上车”,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为沿黄旅游线路吸引流量,进一步带动激活*周末游、周边游市场。做好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创建工作,加快打造一批旅游民宿聚集区、景区化村庄,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三)全力扩大“黄河入海”影响力,展示城市
14、品牌新形象。高标准筹备黄河文化论坛等区域性文旅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等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开展借势宣传营销,有效传播“黄河入海”品牌。加强与中国旅游报、黄三角早报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用好*文旅直播间、抖音慢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手段,持续扩大网络宣传。持续开展“沿着黄河来旅行”系列主题推广活动,抓好城市IP形象宣传,加强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成果社会化转化,开发系列衍生品,推动文旅产业化、全域化、品牌化、品质化发展。 (四)全力推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谱写黄河故事新篇章。按照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分级划定我市地下文物分布区,推动“先考古、后出让”制
15、度落地。加快推进垦利区海北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创建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深化“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做好非遗普查和名录申报工作,丰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推进非遗工坊认定提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围绕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加快创作推出黄河入海流等一批贴近群众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新时代黄河入海故事。 (五)全力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塑造文化惠民新优势。全力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实施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工程,开展群众文化诉求集中办理专项行动,精准解决群众在文化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提升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加强市县
16、公共文化场馆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抓好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加大文化惠民活动谋划策划力度,做大做强“欢乐黄河口”“进千村乐万家”“千团万人下乡进社进社区”等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高频次、高质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 (六)全力抓好文旅市场秩序整治,营造文旅发展新环境。坚决守好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抓实抓好文旅领域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提升文旅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规范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文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狠抓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领域监管,确保不发生意识形态问题。建设完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持续加强文物安全保护。深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