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追赶到前沿: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命题从追赶到前沿: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命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马名杰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60多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为什么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的“李约瑟之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仅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要实现从追赶迈入前沿,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
2、的关键动力。 新时代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顺利实现迈入前沿的战略转型,彻底破解“李约瑟之谜”,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命题。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基础性工程,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型国家从建成到走向前列,我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大挑战。我国有庞大的和升级中的国内需求、低成本大规模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劳动大军、快速提升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日益增多的创新创业群体等优势。发挥好中国优势,充分释放创新潜力,让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到实处,以下七个
3、方面是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第一,抓住新技术革命机遇、迈进前沿需要夯实科技基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顺利实现战略转型打开了机会窗口。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决定我国迈进前沿还是拉大差距的关键。我国科技在个别领域进入前沿,少数领域接近前沿的同时,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足、创新底子不牢等问题亟待破局。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第二,让创新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也
4、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最大短板。相当多的企业创新能力低、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立让创新者获益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创新者集聚。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撑绿色发展。 第三,在创新中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的地位更加凸显。在争抢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竞争中,开放创新与合作创新已成为全球创新的主旋律。创新对促进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创新
5、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确立新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通过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二是积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跨境流动、海外技术投资等活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三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涉及全球共同利益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道路。我国的区域创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省市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高新区已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和形成新动能的高地。各地对创新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对人才、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以行政手段配置创
6、新资源的倾向有所增强,政府低效投资和补贴发展新经济的现象屡见不鲜。区域创新发展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创新要素配置的市场导向,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积极作为,最终形成有吸引力的区域创新环境和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五,运用创新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能提高效率和发展经济,也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近些年,数字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相结合,更快速、更深入地应用和渗透到教育、医疗等
7、社会服务领域。在形成一个个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格局。让新技术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医疗有效供给、消除贫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出发点。未来数十年,社会领域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有更大作为。 第六,构建适应前沿创新的新型治理体系。从追赶迈向前沿的关键在于创新治理体系的转变。一是支持重心转变。政府研发支持重点要从竞争性领域的产品研发转向竞争前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二是支持方式转变。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要从定向补贴为主向营造
8、创新环境转变,更加强调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三是监管理念和方式转变。对新商业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实行宽容、审慎监管,加强过程监管和社会性监管,更加注重安全、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七,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近十年来,数字技术通过政务信息化和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了政府提高效能,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也让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具有了商业属性。在原本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领域,一些政府部门通过业务外包、PPP等方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开始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服务的合作者或监管者转变。要利用好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动力,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