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共产党员的群众观谈谈共产党员的群众观 (根据录音整理) 刘宗林 2013年6月28日 同志们: 在我们党的92岁生日即将到来之即,我们利用讲党课的形式进行党性教育,这既是省委的要求,也是厅系统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前两年,我分别就共产党员的坚守、共产党员的纯洁在农办讲了两次党课。今天党课的题目叫“谈谈共产党员的群众观”。中央已经作出部署,在全党进行一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什么中央要选择群众路线作为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切入点?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四大危险”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成
2、立9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了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向全党敲响了警钟。我理解,“四大危险”同时存在,但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为什么?第一,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执政成绩的凸显,很容易以功臣自居,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第二,这个问题最具普遍性,党的高层会存在,中层会存在,普通党员同样会存在。第三,脱离群众动摇的是党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脱离了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 群众路线最早见诸党的文献,是党的七大。毛主席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
3、评。三大作风一直是我党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传家宝。当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的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三大作风在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偏移,在少数人身上,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这种说法虽带有很大的调侃成分,但确实是对我们党存在问题的强烈针砭。在全党进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要把群众路线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思想意识,内化为全体党员的行为准则,内化为衡量共产党员党性的评判标准。下面,我根据个人平常的学习思考与大家交流三个问题。 一、群众观是中华文化源流的重要一脉 大家知道,人类历
4、史上出现过四大古文明,即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这四大古文明形成的时代相近,但结果迥然而异,有的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扬光大,比如说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有的文明在历史的衍进中因其影响力不断削弱只剩下了一些考古价值,比如说古埃及文明;有的文明基本上消失了,比如说两河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为什么!?我认为,其决定因素是该种文明的文化内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盘古、上帝、女娲神话时代开始,大致五千年的历史。当然,中华文明起源的上线在不断被打破,比如城头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稻作文化至少有七千年的历史。五千年也好,七千也好,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能够世代相承,能够在纵向
5、相袭的同时以憾人心魄的张力横向传播。在世界各地创办的孔子学院,就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落户湖南的“汉语桥”风靡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青年学子一年一度集聚长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下来,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大,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是由这种文明的文化内核决定的。我认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有三:一是天人合一思想。讲究天、人融合,互相影响,互相适应,天人合一,顺天应物。二是家族伦理本位。强调社会构建以家庭、家族为基本单元。三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天人合一也好、家族本位也好,以和为贵也好,突出的都是一个“人”字,就是人的本位,人的本源。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正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传承
6、和创新。 (一)群众观是历代政治精英的思想自觉。 在座的各位对中国历史都不陌生。回顾中国政治思想史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历代政治精英中,奉行的都是“天命神权”思想,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认为世间万物的最终结果和归宿无一例外不受到天意的主导,天命使然。春风得意是上天的眷顾,苦难深重是天命的惩罚,什么东西归到天意的解释,便得到释怀。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无不高高的举起“民意”的旗帜,既“替天行道”又“为民请命”。他们知道推翻一个朝代要借用人民的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也要借用人民的力量,不打“民意”的旗帜,皇权不会持久,江山不会稳固。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便成了历朝历
7、代治国理政的朝纲。接下来,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人民、国家、帝王三者中地位最重的是老百姓,其次是社会国家,最后才是君王,因为有了人民才设置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君王,将三者的逻辑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汉初陆贾是刘邦身边一介书生,在高祖身边经常讲诗说书。久而久之,刘邦听得不耐烦了,骂道:“我的天下是在马上靠武力得来的,岂能靠诗、书之类!。”陆先生回答:“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得到江山,当然可以通过马背上的拼杀,但治理国家仅靠马背上的拼杀是不够的,安邦治国需要安抚百姓、教化民众。大家很熟悉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将民、君喻为水、舟,“水可载舟,亦
8、可覆舟”的治国理念帮助他成就了“贞观之治”的辉煌。再下来,到了北宋的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就是执政者和天下的关系,君王和百姓的关系,执政者忧要先于老百姓,乐要后于老百姓。再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明朝虽然取得了政权,但经济上很困难,身边的人建议加征税赋,他就讲了上面两句话。去拔刚刚出生小鸟的羽毛,去摇刚刚栽下去小树的根系,必死无疑。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国家才能强盛。清朝黄宗曦老先生也有两句经典名言:“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直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9、“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我这里列举了几个不同时代一些代表人物的经典论述,目的在于说明,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上却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在这个问题上都表现出了高度自觉。当然,他们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借助人民的力量实现其统治的长治久安。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能割裂历史。历朝历代精英朴素群众观的思想自觉,正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思想源头。承前启后,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脉源。 (二)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如果说群众观是历代政治精英面对现实的一种思想自觉的话,到了共产党的手中群众观已经从思想自觉发展成本质属性,成为共产党人必备的思想
10、方法和工作方法。大家知道,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党的性质确定为工人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群众”二字。回顾党的历史,在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并不高深,很多口号并不响亮,但就是这些通俗的思想、浅显的理论,能够将广大民众汇集到党的旗帜下。据资料介绍,共产党在组织京汉铁路大罢工时,党的代表和军阀吴佩浮谈判提了五条要求,其中两条要求简单得不得了,第一条就是要求星期日休息并照样发工资。第二条就是过阴历年放假一周并照样发工资。就是这两条最基本的要求把京汉铁路工人团结得像水桶一样。大革命时期的“打
11、土豪分田地”更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坚定的站到了共产党一边。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组织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组织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中间进步分子、左派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使各级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军事上提出了著名的人民战争理论。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对共产党能够在延安落脚并且影响力那么大,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纷纷奔向延安,百思不得其解。他访问延安,在窑洞里和毛主席长谈,向毛主席提了83问,中心问题是国民党那么强大为什么剿不灭红军?毛主席说:“红军是民众的军队,民众无微不至的支持红军,除非消灭支持红军的民众,否则是没有办法消灭红军的”。“除非”二字博大精深!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讲
12、到:就是把我陈毅放在棺材里,我也还不了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支持之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大家都看过淮海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的队伍比解放军的队伍要大得多,送粮食,抬伤员。当时毛主席估计解放战争短则五年长则八年,结果只用了三年时间,什么原因?是人民战争的力量,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 毛主席在讲什么是政治时,讲得很通俗,他说:“什么是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有人要问,毛主席在总结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时为什么没有群众路线?只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统一战线就是最广大的群众战线,不仅包括了农民群众、工人群众,还包括知识分子、海
13、外侨胞等等。党取得政权后,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后而改弦易辙,而是时刻警醒,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党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反对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是“文革”十年灾难,党的初衷也是想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防止出现修正主义。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体制机制的探索,就是建立在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基础上。农村的改革,就是我们党群众路线集大成的范例。我们都是农村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的农村政策,基本上都是先由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取得成功后再由理论工作者总结,最后变成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提升为国家的法律。最典型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造和推行,当时就是
14、小岗村的17位农民探索出来的。出皇帝的地方养不活自己了,怎么办?人民公社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农民就想到把田包到个人,自己种自己的田,这一招灵得很,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一下就解决了领袖们思考几十年而解决不了的中国农民吃饭的问题。17位农民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推进了中国改革的进程。再看看现在的土地流转,国家土地政策不能变,宪法规土地是公有制,国家一部分,集体一部分,动摇土地制度就动摇了国家制度的根本,一户人家一亩几分地,搞不了大农业,农民富裕不起来,怎么办呢?如何在不影响国家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人民群众又创造了土地流转的方式,用租赁经营来解
15、决农业生产的问题。 (三)群众观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在,西方对我们的关注乃至共产党的自信,恐怕都聚焦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中国的改革下一步怎么走?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我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的发展碰到了严重阻碍,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同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出现了不协调。下一步改革要涉足深水区,这个深水区就是政治领域,政治改革怎么改?我认为核心在于扩大民主。民主,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关于民主的归类有若干种。有个叫做戴维赫尔德的英国学者,写了一本民主的模式,他把世界上的民主分为九种类型,包括城邦式民主、共和主义民主、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竞争式精
16、英民主、多元主义民主、法治民主、参与式民主、自由式民主。实际上,民主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直接民主,一种形式是间接民主。所谓直接民主,就是实行普选制,全体公民,一人一票,以简单多数获胜;我们国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也就是代议制民主,通过选举代表,开代表大会来决定国家(地方)的重大事情。两种民主哪种更科学,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我认为两种民主都有各自的优越性,直接民主能真正体现选举人的个人意志,但这种民主要建立在国民素质很高的基础上,不然,每次选举就是一次人民战争。间接民主很有序,很规范,但这种民主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还值得完善,因为代表和他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体的意志与诉求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姑且不论这两种民主谁优谁劣,谁是谁非,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作为一种模式存在下来,总有它的合理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