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定量分析及启示易显飞 高津宇摘 要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为里程碑式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青年马克思的标志性成果。为深入了解 手稿 研究现状,文章以 软件为基础,对近 年国内关于 手稿 研究的年度发文量、研究作者共现、研究机构共现、研究领域及演进趋势、研究热点等进行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对 手稿 的研究主题聚焦在自然观、实践观、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社会观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分析,可以从解读模式、内在逻辑、文本结构、学科属性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研究启示。关键词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
2、思;定量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及当代创新研究”(),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理工类研究生 课程思政 质量提升的理论探索与路径创新研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式基金重点项目“恩格斯的思维理论及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易显飞,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高津宇,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
3、学研究。(长沙)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 手稿)是马克思于 年 月至 月在法国巴黎旅居时撰写的。我国对于 手稿 的研究始于 世纪 年代,直到今天,学界对其研究热度依然不减。本文拟对近 年来我国关于 手稿 的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梳理、归纳和分析,并尝试总结出这些研究的主要特征。一一、近近五五年年 手手稿稿 研研究究的的定定量量分分析析目前,有关 手稿 研究的文献回顾,大部分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相关描述不够直观,也无法用可视化手段来展示这一领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特点。本文基于 这一计量工具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可以比较全面地梳理基于 数据库 年至 年的手稿 研究的相关论文,可以清楚地显示出
4、这个领域的研究方向、规模、范围和发展趋势。(一)研究数据来源及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数据库,时间范围为,样本为 数据库中关于 手稿 研究的论文。通过 的高级检索功能,对“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主题进行了检索。期刊来源为、中文核心期刊、期刊以及全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同时对文章类型、标题、摘要、关键词进行筛选,将会议、通知、新闻稿等非学术性文章及其他无关文章进行删减,最终确定 篇相关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使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软件.,该软件可以借由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与绘图等方式,使文献研究、文献数据间的关系图谱可视化,可让研究者更有效地理解特定研究领域、关联关系及新的学术兴趣
5、点。研究者将以 筛选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数据来源,以 格式导出,并将数据导入.进行数据转换处理,最后勾选文献关键词、作者、机构等方面对此类研究进行直观性分析。(二)研究情况分析首先在研究领域年度发文量方面,其变化情况是衡量该领域是否受到研究者重视、是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图 为 手稿 研究的年发文量,自 年至 年,相关发文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前两年与后两年的发文量基本维持在 篇以上,而 年下降到 余篇。图 手稿年度发文量其次是研究者共现分析。本研究使用 软件对有关 手稿 研究者共现图进行了绘制。如图 所示,在研究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姓名的字体尺寸和作者的发文量有关,文章数量
6、越多,其字体也就越大。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由姓名之间的连线来表达的。结果显示,研究者共现图网络节点,连线数量为,网络密度仅.,这表明 手稿 研究领域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合作较少,整个研究的团队规模较小。因此,手稿 的研究者应加强合作,形成 手稿 研究核心作者集群。图 研究者共现图易显飞等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研究:定量分析及启示最后是研究机构共现分析。运用 软件绘制 手稿 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可以据此分析了解机构分布及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如图 所示,相关研究的最主要机构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山大学等,网络节点数量为,连线数量为,网络密度仅.,其中部分节点之间有连线,但整
7、体连线数量少。因此,有关 手稿 的研究机构间要加强合作,特别要强化不同区域间院校的交流。图 研究机构共现图(三)研究领域及演进趋势在研究领域方面,主题聚类分析可以准确把握当前 手稿 的研究热点,并能较好地反映出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题。本研究利用 功能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在图 中,值大于.的情况表明该模型网络社团结构显著,值为.时表示该模型合适聚类。结果显示,该主题聚类分析 值.,证明社团结构是显著的且适合聚类,本次聚类将所有文献分为 个聚类单元,分别是马克思()、异化()、共产主义()、异化劳动()、劳动()、人的本质()、对象化()、社会概念()、马克思主义研究()。图 手稿研究聚类
8、图谱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由图 可知,手稿 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各聚类单元之间联系程度不一。马克思()、劳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间重叠度高,热点词语关系密切,说明三种聚类单元的共引现象是常见的;共产主义()和对象化()两者的关系也非常紧密,而且研究的重合度也很高。总的来说,所有的聚类关系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上是紧密的。(四)研究热点在 手稿 的研究热点方面,文献关键词是对文献的核心思想和内容的提炼,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出当前的研究热点。利用 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图谱的绘制(见图),挖掘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各个关键词在网络中的作用。图 手稿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9、分析发现,关于 手稿 的研究主题存在着高度的集中性。一些关键词之间表现出密切的关联性。在关键词的共现频次上,除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异化”“异化劳动”等基本问题的关键词之外,“私有财产”“劳动”“实践”“人的本质”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最高。从关键词中心度来看,以“马克思”为核心,其次为“异化劳动”“共产主义”“异化”“私有财产”等。表 手稿研究热点词中心度和共现词率序号共现频次中心度年份关键词序号共现频次中心度年份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异化劳动人的解放共产主义生态思想异化美好生活私有财产唯物史观劳动当代价值实践辩证法手稿类本质人的本质人道主义人与自然批判易显飞等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研究:定量分
10、析及启示在研究热点词和中心度方面,从文献分析的结果(如图 所示)可以发现,年至 年,“马克思”共现频次最高,为 次,中心度为.;“异化劳动”“共产主义”“异化”的共现频次全都超过,中心度分别为.、.、.。这意味着,自 年至 年,以上关键词始终为 手稿 研究的热点词语和热点领域,“美好生活”“当代价值”“类本质”等词语虽为近期研究热点词语,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共现频次也相对较少。图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前 位关键词突现图谱从分析文献中突出关键词 可以看出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年以来,实践、美学思想、人类思想、世界历史等领域开始出现研究分支。年后,大量的“异化理论”“类本质”“劳动异化”等相关研究
11、一直持续到现在。这表明了对 手稿 的研究正在逐渐细化完善,其中一些研究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对研究趋势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研究脉络,发掘其背后的规律和驱动因素,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分析发现,年至 年,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实践”“社会”,研究的内容较为宽泛;年至 年,对 手稿 的研究逐渐转为“异化理论”、“类本质”及“劳动异化”等,学者的研究也进一步细化,开始从小的主题切入,不再追求宏观上的研究,而是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和讨论,研究内容更具深度。二二、从从定定量量分分析析看看 手手稿稿 研研究究聚聚焦焦的的主主题题关于 手稿 研究的主题,现有研究主要是从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私有财产、
12、共产主义、异化理论等多个角度进行展开的。在自然观方面,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使得马克思的自然观理论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学者对 手稿 自然观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内涵,而且对建设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如张兴国()认为马克思在 手稿中坚持以自然为前提、以人为核心的和生成、运用从自然出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应当有的“三种关系”以及“三种意识”。首先,人与自然在静态存在上只存在表象不同而本质相同;而在动态互动上,“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人与自然存在平等关系。其次,人与自然还存在共
13、同体关系,马克思发现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和“无机身体”,且两者在自然性上不可分割。最后,根据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逻辑,张兴国还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伦理关系”,即人受惠于自然,自然施予人。在异化自然的解读中,毕秋()认为自然的异化主要有三点缘由:工具价值论是其思想缘由,异化劳动是直接成因,而经济根源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马克思在 手稿 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化自然界”的概念,并分别从物质自然、异化自然、实践自然和人本自然四种不同的内涵角度来分别阐述,这有利于明确个体的主体超越性和自然制约性,从而能够把握自然界的属人性和客观性。在实践观方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为唯物史观的确
14、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林峰()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同一个思想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将唯物史观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林峰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 提纲)中涉及实践观的相关内容逐一与 手稿 进行文本对比,发现 提纲 中实践观的基本要点在 手稿中已有所展现,手稿 先于 提纲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此外,他还从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的实践观为出发点,从实践的内涵、构成要素、基本形式及基本特征四个方面与 手稿 进行详细的文本对照,发现 手稿 的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的实践观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他认为在马克思的 手稿 中就已经初步搭建起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框
15、架,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首次表达。田长生()主要从实践的存在前提、本质内容、歪曲形式以及复归环节四个方面来对 手稿 的实践观进行研究。首先,他认为感性的自然是实践的存在前提,而实践是与自然紧密联系的现实且感性的物质活动。其次,在手稿 中,马克思认为人是“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这种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因此,他将实践的本质内容归结为对象化活动。对象化一方面是指一切客观事物互为对象,另一方面又可以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再次,马克思指出:“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异化劳动行为。”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本质对象化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中难免要发生不同程度的照着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异化
16、的现象,因此实践的歪曲形式主要是指异化劳动。最后,实践的复归环节主要是指人化自然,即“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两方面。在“私有财产”方面,学者以私有财产为线索对 手稿 进行研究,构成了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思想的主要论域。郭苗苗()通过对 手稿 中私有财产的起源、关系、本质以及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归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手稿 中关于私有财产思想的论述为正确认识“不搞全面私有化”和“保护私有财产”提供理论基础;相关论述为当前辩证看待“两制”关系提供了实践遵循;相关论述能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导向。张一兵()对 手稿 中第二本笔记再次研究发现,青年马克思主要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上,即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最重要基础的私有财产,总是被设置为一个与劳动对立的对象性存在物。斯密从劳动这一从主体向度出发,表明现代私有财产不再是人之外的自然物质对象,身处于动产(货币资本)背后的现代劳动才是真正创造了世界的“上帝”。因此,他认为,斯密这一从劳动主体为本质出发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后来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上的社会定在和关系场境存在的非物相化前提,也是马克思新的认识论的活动和关系性认知对象的入口。易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