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文献体例溯源_魏雪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366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文献体例溯源_魏雪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文献体例溯源_魏雪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文献体例溯源_魏雪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78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文献体例溯源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文献体例溯源 魏雪涛 李德山 摘 要:李氏朝鲜中宗纂修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其舆地学体例承袭明代舆地学理论与方法,在分科门类的设置上,二者有极为紧密的承袭关系,并在中原舆地学文献体例的基础上,产生了增设分科和列设“新增”条目的舆地学方法流变。通过研究发现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修纂诸臣对中原舆地典籍进行了深入研习,并有对中原历代舆地典籍体例的精深认识。展现了李氏朝鲜对中原舆地学分类理论和方法的深入借鉴,以及在借鉴中原舆地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朝鲜文献特征的舆地学新成就。关键词: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寰宇通志;明朝一统志;李氏朝鲜;中宗;李荇 中图分类号

2、:K29;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23)02-0078-07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是李氏朝鲜中宗增编东国舆地胜览而来的朝鲜舆地志,体例上高度承袭明朝明朝一统志。关于此部地志体例的专门研究,仅有中国地方志的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说和朝鲜半岛代表性汉文地理文献研究,但二者并无深入研究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体例承袭问题。鉴于相关研究稀少,本文对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与寰宇通志 明朝一统志 大元一统志 方舆胜览 太平寰宇记 元和郡县志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揭示出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舆地学体例渊源,及中原舆地学方法与思想在半岛的深刻影响与广泛流传。一、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舆地学分科体例溯源一、

3、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舆地学分科体例溯源 新增东国舆地胜揽增编成宗东国舆地胜览而来。成宗东国舆地胜览总裁徐居正认为朝鲜舆地文献“缺简籍”,李氏朝鲜又多次拓土,三国史记地理志与高丽史地理志已不能明晰疆界沿革,“其历代地志,粗见于三国 高丽二史而未之详焉”,另外成宗欲“仰赞盛治而已哉,必将圣子神孙承祖宗舆地之广,声教之远而永言持守于万世也”,以修志为方法谋求“声教永言”,达到修志与治理王朝的盛名流于后世的目的,两者缘由促成了东国舆地胜览纂编。成宗于公元 1476 年后组织编纂工作,采取中原舆地学体例展开地志书写,“其凡例一以(明朝)一统志为法”,东国舆地胜览终于公元 1481 年成书,是为成化十七年。中

4、宗在反正登位后,对东国舆地胜览进行增编,于公元 1531 年完稿,是为嘉靖十年六月余。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编修李荇笺亦指出纂修因由为“我李氏朝鲜成宗康靖大王,道合先天,志存稽古”,是为继承成宗“声教永言”遗志而编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二者的渊源关系得以明确。梁英华先生认为中宗组织力量增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原因有二,“因前(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首尔奎章阁藏本,第 59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第 10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第 60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二十四跋,第 10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二十四

5、笺,第 7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第 60 页。梁英华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中国地方志,2011 年第 4 期,第 28 页。作者简介:魏雪涛(199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东北地方古文献。李德山(1962-),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东北地方古文献。2023 年 3 月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Mar.2023 第 2 期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2 79 朝禁止私人藏书,导致东国舆地胜览在民间的数量寥寥无几”,另认为“中宗本人因此有记述前朝沿革的意

6、愿”,也就是前文所载中宗继承成宗“声教永言”遗志。不过从中宗修纂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分科具体内容来看,另有其故。中宗详书废朝燕山君暴行于各“新增”条目中,将戊午士祸、甲子士祸中的冤屈士人列于忠义、孝子、人物等科下,也就是总裁李荇所指“废朝”之“徂兹混乱”,以及燕山君“在废朝尝经更定于盛典,威宁发挥”。这种书写的原因背后,是为通过修志揭露“废朝”暴政,巩固中宗革命的合理性,借以营造君臣团结的境遇,是为中宗修纂的隐藏意图。中宗巩固法统的潜在目的扰乱了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对舆地学传统体例的继承和书写,导致了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编修周期仓促,竟经两年就纂修成志,增修的文献体例杂乱,极为敷衍并体例无源可考。为尽

7、快纂修成书,直接延续东国舆地胜览的体例,在各分类后设“新增”条目,从而完全继承了明朝舆地学体例。李氏朝鲜中宗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分科共计 51 个,文献分类为建置沿革、国都、郡名、属县镇管、官员、姓氏、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郭、烽燧、驿院、宫阙、宫殿、宫室、仓库、坛庙、祠坛、祠庙、楼馆、苑囿、市街、文职公署、武职公署、公廨、学校、亭榭、楼亭、院宇、桥梁、关防、佛宇、陵墓、冢墓、陵寝、古迹、部坊、名宦、烈女、流寓、寓居、孝子、孝女、忠义、人物、题咏、前八景、后八景、八咏、辨误。明朝代宗寰宇通志类共计 37 个,文献分类为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池、祀典、山陵、宫殿、宗庙、坛壝、

8、祀庙、馆阁、苑囿、府第、公廨、监学、学校、书院、馆驿、堂亭、池馆、台榭、桥梁、井泉、关隘、寺观、陵墓、坟墓、古迹、名宦、迁谪、流寓、人物、科甲、题咏。明朝英宗明朝一统志类共计 25 个,文献分类为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池、山陵、宫室、藩封、坛庙、祀庙、苑囿、公署、学校、书院、关梁、寺观、陵墓、古迹、名宦、列女、流寓、人物、仙释。通过类目的直观对比,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共计有 32 科或和寰宇通志一致,或和明朝一统志一致。这 32 类为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郭、宫殿、坛庙、祠坛、楼馆、苑囿、公廨、学校、桥梁、关防、佛宇、祠庙、陵墓、冢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

9、、题咏,其中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宫殿、楼馆、苑囿、公廨、学校、古迹、名宦、流寓、人物、题咏计 16科和寰宇通志 明朝一统志完全一致,坛庙、宫殿、城郭、楼馆、公廨、关防、佛宇、祠庙、烈女计 9 科仅在名称上,或和寰宇通志有区别,或和明朝一统志有区别,而分科内容则完全与二者分类相同。只有楼馆、桥梁计 2 科在明朝一统志中没有出现。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对中原舆地学体例的采用借鉴,是源于李氏朝鲜君臣对明英宗编纂明朝一统志的崇慕,“朝鲜君臣垂涎不已”,是为纂修官卢思慎笺所书“临志一统以照揭唯吾海隅之地”,通过再对比序文,亦可进一步揭示二者与明朝一统志紧密的舆地学体例关系。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10、李荇序载“下及诸道沿革之有异,风俗之不同尊。而庙社陵寝殿,而官阕官府学校是教养之地,土产乃是衣食之原,论人物则孝子烈女为之纲,语形胜则城郭山川为其要,以至楼亭、寺社、驿院、桥梁、明贤事迹,骚人题诗,咏识、细微、隐靡无不备录”。明朝一统志李贤进表“列宿形胜、风俗,录奚远迩之分,物产、山川载靡小大之间,藩封着维城之固,公署严御侮之威,书学校、书院以重育贤,书宫室、关梁以昭资世。信方来则寺观,祠庙之兼录(録),鉴已往则陵墓、古迹之并存,述宦迹备举,夫诸司取人才不遗于一”。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李荇序与明朝一统志李贤进表都出现了沿革、山川、风俗、学校分科和分类,在类述写语言上较为一致,二者全是以诸类为句首,

11、采用类比的 梁英华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第 29 页。梁英华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第 30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二十四跋,第 6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第 44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二十四笺,第 7 页。梁英华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第 29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第 56-66 页。(李氏朝鲜)李荇: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一笺,第 44-50 页。(明)李贤等:明朝一统志进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年,第 3 页。80 修辞,展开序言书写,可见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与明朝一统志的渊流关系不仅在体例上,更在

12、舆地学价值取向和修志思想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此外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在体例上和寰宇通志也极为相似,通过对比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和明朝寰宇通志的承袭关系,即可见一斑。寰宇通志凡例载“凡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城池、祀典、山陵、宫殿、宗庙、坛壝、馆阁、苑囿、府第、公廨、监学、学校、书院、楼阁、馆驿、堂亭、池馆、台榭、桥梁、井泉、关隘、寺观、祀庙、陵墓、坟墓、古迹、名宦、迁谪、流寓、人物、科甲、题咏等类,各司府州或载或否,皆后其有无”。其中寰宇通志的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宫殿、苑囿、公廨、学校、楼阁、馆驿、桥梁、关隘、祀庙、陵墓、坟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题咏,共计 2

13、2 类全部出现在了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分类中。从成书时间来看,基本可以察断寰宇通志已经通过明朝一统志体例继承,进而影响了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修纂。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沿袭寰宇通志中的宫殿、楼阁、堂亭、台榭分类,发展为宫殿、宫室、亭榭、楼亭、院宇分类,而没有遵从明朝一统志舆地学分类,将这些分类全部划入到宫室类;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沿袭寰宇通志祀典、坛壝、宗庙分类,发展为坛庙、祠坛、祠庙分类,而没有遵从明朝一统志全部划入到坛庙类;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承袭寰宇通志陵墓、坟墓分类,陵寝、陵墓、冢墓分类,而没有遵从明朝一统志,将这几种分类划入到陵墓类;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承袭寰宇通志中的关隘、桥梁分类,发展为关防、桥梁,而

14、没有遵从明朝一统志将这分类划入到关梁类;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承袭明朝一统志的学校分类,而没有承袭寰宇通志的监学、学校分类。对比可以发现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在借鉴继承明朝一统志体例时,也参考了寰宇通志,显示出朝鲜舆地学较为灵活的承袭方式。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在对明朝舆地学的体例承袭的同时,也通过间接的形式承袭前代中原舆地学的成就和方法。例如在明人在编纂寰宇通志时,就采用了宋代舆地学的分类方法,“初修寰宇通志,采事实凡例一准祝穆方舆胜览”,而这种宋人舆地学方法通过间接承袭传播至李氏朝鲜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这里再将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和元大元一统志、南宋方舆胜览、北宋太平寰宇记、唐朝元和郡县志进行体例对比,细致展现新

15、增东国舆地胜览的体例继承和传播路径,力求揭示出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所承袭的悠久中原舆地学学术方法,展示出中原舆地学在朝鲜半岛连绵不绝的传播形势。唐朝元和郡县志类共计 5 个,分类为管州(包括管县)、府境、八到、开元户(包括元和户)、贡赋。北宋太平寰宇记类共计 8 个,分类为元领县、府境(包括州境)、四至八到、户、姓氏、风俗、土产、人物。南宋方舆胜览类共计 29 个,分类为建置沿革、郡名、山川、风俗、土产、馆驿、宫殿、坛壝、苑囿、公廨、学校、台榭、楼阁、堂亭、桥梁、井泉、道观、寺观、佛寺、宗庙、祠墓、陵寝、古迹、名宦、外邑、明贤、人物、题咏、四六。元大元一统志类共计 10 个,文献分类为建置沿革、

16、山川、风俗形势、土产、坊郭乡镇、里至、古迹、宦绩、人物、仙释。通过对比发现,宋人方舆胜览分类有建置沿革、郡名、山川、风俗、土产、馆驿、宫殿、坛壝、苑囿、公廨、学校、台榭、楼阁、桥梁、佛寺、宗庙、祠墓、陵寝、古迹、名宦、题咏计 21 类,和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建置沿革、郡名、山川、风俗、土产、驿院、宫殿、祠坛、苑囿、公廨、学校、亭榭、楼亭、桥梁、佛宇、祠庙、陵墓、陵寝、古迹、名宦、题咏计 21 科完全一致。而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建置沿革、郡名、山川、风俗、土产、宫殿、坛庙、祠坛、苑囿、公廨、学校、桥梁、关防、佛宇、祠庙、陵墓、冢墓、古迹、名宦、题咏 20 类,也出现在方舆胜览 寰宇通志中。这种体例源传的高度相似,让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原舆地学的深远传播影响,及传播朝鲜半岛的过程。此外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属县、镇管分科,虽与明朝寰宇通志 明朝一统志有异,不过与太平寰宇记的元领县类近同,亦与元和郡县志的管州、管县类同,可见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在不承袭明朝舆地分类的情况下,也以宋舆地学的分类方法补充体例。这一点也可以从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的序语中得以体现,“舆(明)陈循:寰宇通志凡例,明景泰时期内府刊本,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