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艺术评鉴艺术评鉴贾樟柯导演是当今中国电影第六代青年导演群体中当之无愧的实力派领军人物,其电影作品大多受到了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响。电影江湖儿女继承发扬了贾樟柯等导演一贯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社会纪实影片风格,注重反映普通家庭及社会边缘人物家庭的真实生存状况。该影片中的镜头正如一个旁观者的眼睛,观察着眼前的一切,并予以真切的讲述。声音电影是视听艺术,与视觉画面相比,声音在电影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用细致还原真实,与观众产生共鸣。声音主要包含人声、音乐以及音响三个部分,声音以独特的方式或是抒情,或是渲染气氛,或是表达主题,或是造成间离效果等,使观众有置身其中之感。贾樟柯深受意大
2、利新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在众多作品中,声音一直是贾樟柯电影的独特之处。江湖儿女中贾樟柯将电影叙事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运用声音中的各要素,包括人声、音乐、音响来界定时间,渲染主题,烘托人物情感。音乐音乐是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声音元素,往往与其他听觉元素构成影视作品的听觉系统,与视觉画面相结合,积极调动观众的感官,为观众带来视听融合的艺术享受。音乐具有抒发情感、营造气氛、辅助叙述故事等作用。在电影中,音乐分为有声源音乐与无声源音乐,常常与影视画面构成不同的声画关系,表达导演特殊的用意。贾樟柯十分注重对电影声音的运用,在音乐方面,江湖儿女就多次使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抒发情感
3、,叙述故事。声音前置是指在影视作品中声音分离于画面并先出现在前一个画面中,从而以前置的方式完成前后两个镜头的转场。江湖儿女中,巧巧出狱后与斌斌首次见面的这场戏中就通过声音前置完成转场。当斌斌走出房间后,雨声变大,当雨声持续大约十秒后,下一场的声音即现场音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提前进入上一个场景,与雨的声音交织在了一起,达到了场景的自然过渡,即用声音前置的方法进行转场。声画一体就是指电影镜头画面中的声音画面,所要承载的情感信息必须与电影画面表达的情感信息,在思想内涵表达和内在情感基调表达上都维持一致性,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电影镜头画面和电影配乐采用的一种基本类型。因为这些影像声光动画能共同有效地去影响
4、观众,使观众更加愉悦自然地接受这些镜头提供的各种影像信息,情感层次上自然就会更容易产生认同,所以也就自然保障了在影片观众的创作与意愿层面上的实现。影片开头,贾樟柯导演就运用了有声源音乐表现影片主题。在这个场景中,女主角巧巧出现在大厅,舞台上的人正在表演杂技,而大厅表演者所用的歌曲男儿当自强构成该场景的音乐,这种充满侠义风格的音乐元素与江湖儿女这部影片的主题相呼应。此外,在江湖儿女中,贾樟柯导演还擅长江湖儿女视听艺术 贺佳俊146 艺术评鉴使用流行音乐进行人物情感的表达与暗示时代背景。当在影片 43 分钟时,斌斌被一群混混殴打,在身边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巧巧用枪吓走了那些混混。之后影片响起了电影喋
5、血双雄的主题曲 浅醉一生,画面是血迹和烟的特写。此时 浅醉一生代表了这对江湖儿女的“江湖遭遇”,至此巧巧开始在岁月变迁中完成一个女人的一次次蜕变。声画对位是指在同一个镜头画面中,声音本身要承载的音乐信息往往和镜头画面表达的音乐信息,在思想内涵上或情感基调表达上并不完全相同或对立。观众往往需要通过动用自身固有的理性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视觉情感体验上获得的视觉冲击感会更强,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视觉审美愉悦。在二勇哥的葬礼这个场景中,有一场送别二勇哥的国标呈现给我们。葬礼是严肃的场合,是用来哀悼逝者的。国标是生前二勇哥所追求的“高雅艺术”,这样的艺术欣赏与江湖气颇重的二勇哥本就形成了
6、鲜明对比,而在二勇哥的葬礼上再次使用国标以及国标音乐,就形成了更为强烈的讽刺意味。虽然使用的是有声源音乐,但声画对位的视听关系使这个场景更具表现力。音响摩托声。影视艺术具有逼真性和假定性两个方面的特性,逼真性即影视艺术高度还原现实生活,给观众真实性的视听感受。在影片 31 分钟,斌斌被一个混混打倒,混混骑车逃离。这时的摩托声从大到小逐渐消失,很好地体现了影视艺术逼真性的特征。同时巧巧扶住斌斌,打电话叫兄弟们过来的这个画面,巧巧面向镜头,对镜头说:“找死了你。”但这时并没有以巧巧的主观视角记录混混逃跑的过程,而是表现了巧巧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一个画外空间,表现了巧巧内心的焦灼。枪声。在影片 43
7、分钟左右,斌斌打不过为数众多的混混,被混混们群殴“带皇冠”时,坐在车上的巧巧拿起手枪冲出车子对着天空开了一枪,随后又开了一枪,开枪时巧巧居于画面主体,背景是那些懦弱的小混混以及周围群众,突出了巧巧的主体地位。随着这两声枪响,巧巧入狱,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蜕变。这里的枪响声也与之前的枪响声形成了对比之前巧巧是在斌斌的保护下向外开枪,但这次是她自己打响了枪声,完成了巧巧的第一次蜕变。也因为被巧巧救下,并只在狱中待了一年,让斌斌觉得没有面子。出狱后物是人非,“江湖”上早已换了新的大哥,这让他更觉得丢了颜面,因此决定远走他乡,东山再起。这两声枪响为他们两人的十七年爱情纠葛埋下了伏笔。自然音响。影片使用了
8、多处自然音响,其中雨声就具有代表性。当出狱后的巧巧与斌斌第一次见面谈话时,全程都有雨声作为背景。此时的巧巧与斌斌已经有了明显的隔阂,斌斌不再是“江湖”上的人,这时的巧巧却是“江湖”上的人。两人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伴随着嘈杂的雨声,巧巧的内心是复杂伤悲的。雨声烘托了巧巧内心的情感,同时雨是让人心碎的,暗示两个人不可能走到一起。镜头语言长镜头理论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对于展现现实的影像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以使画面自然流畅,同时又富于变化。贾樟柯的多部影片都注重电影本身的历史纪实性,并一直延续着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真实美学”思维,坚持采用单个电影长镜头作为一个场景故事的方法。所谓“场景叙事”理论,指
9、过分强调对情节场景气氛的整体营造构思和心理刻画,把一个场景仅仅视为一个相对于单一事物的有意义单元,利用其中各种最有意义的情景来进行整个故事内容的最终叙述。在这部影片中,有众多用长镜头进行场景叙事的情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巧巧在出狱一个月后和斌斌首次相见时的场景,这个场景用了一个长达八九分钟的长镜头。在这个场景中,巧巧醒来发现原来两人之间已经物是人非,场景故事最后也以斌斌的黯然离去结束。导演把这两人分别设置在了一个小的空间场景中,用中景叙事,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永远是那么亲密,同时又显得那么尴尬。这样的镜头语言,将两人的言行与神态很好地呈现给了我们,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147艺术评鉴随着斌斌的离开
10、,也寓意着巧巧离“江湖之人”更近了一步。远景镜头所描绘的空间更加广阔,方位感更明确,揭示环境,描绘场景气氛,擅长表现人物的情感反应、内心冲突。影片中有两次相似的远景镜头,一次是斌斌带着巧巧来到空旷的山坡上,远处的高山,长满生机勃勃的野草。斌斌抓着巧巧的手教她开枪,斌斌让巧巧见识到了有枪的“江湖”。远景下的二人相互依偎,枪声响彻远方,映衬着巧巧逐渐走进“江湖”。影片的后半段也有类似的镜头语言,山坡已经失去了它原有勃勃生机的状态,一片经过洗礼的野草,暗示着斌斌的“江湖”慢慢隐退。向他伸出手臂的巧巧给他带来了生机,巧巧想用自己的“江湖”重新把斌斌拯救回来,导演用极为简单的远景镜头毫不余力地展现了丰富
11、的内涵和深蕴。道具意大利道具大师洛赛克所言:“道具是导演和演员手中的法宝,道具的选择、设计、构思和运用能力是衡量艺术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道具是电影造型的重要元素,具有暗示剧情、增加影片意蕴等重要作用。江湖儿女多处运用符号性道具,来表现时代变迁和丰厚的民间底色。“关二爷”是民间对关羽的称谓,因“桃园三结义”而得名。关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忠义勇敢”的化身。在这部影片中,关二爷出现了多次。第一次出现在斌斌的手下为了借钱起争执时,斌斌请来了关二爷。请出关二爷后,最初高喊着并未欠钱的人,不得不低下头承认自己说谎,关二爷是道义的象征,被“江湖”的人所崇拜,“江湖人”不能在关二爷面前说谎。
12、关二爷第二次出现在斌哥带着女友巧巧,和他手下弟兄们一起喝“五湖四海”之前。斌哥一向以“江湖中人”自居,他和手下的马仔祭拜关二爷,将关二爷作为信仰,有浓重的“江湖”氛围。巧巧出狱后,兜转半个中国回到大同,参拜关二爷,这是关二爷第三次出现。在斌斌与他的手下看来,关二爷对他们是一种束缚,真正信守义的是巧巧。关二爷看似不经意的出现,不但代表了江湖道义,也很好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在电影符号学中,枪是暴力,是权力的象征,枪在影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在斌斌的两个手下为了钱而用枪解决问题时,其中一人用枪对准老贾,老贾害怕地往后撤。此时斌斌把枪收回来,避免了矛盾的发生。斌斌收枪也表明其老大的权力和在当地“江
13、湖”上的权威。第二次出现在斌斌与巧巧在迪厅跳舞时,不经意间,斌斌的枪跳了出来,这个举动可以看出斌斌身为老大时刻都警惕的性格,枪是其行走“江湖”的利器。第三次是斌斌教巧巧开枪。在巧巧拿起枪后,斌斌说她已经是“江湖”上的人了,随后枪口由镜头转向一侧。此时枪的出现代表着“江湖”,同时枪也是犯罪的象征,这也为后续巧巧开枪杀人做了铺垫。第四次枪出现在公众场合,斌斌被揍,巧巧开枪相救。与之前的剧情相互呼应,巧巧的这一枪完成了行走“江湖”的第二次蜕变第一次开枪是在男友的帮衬下,第二次则是独自一人。同时,代表着犯罪的枪支,也随着巧巧的这一声枪响将二人送入监狱,这个动作改变了该场景所承载的价值:由正面走向负面,
14、在随后剧情中,二人由亲密走向疏远。贾樟柯十分热衷于拍摄交通工具,小武中的自行车,山河故人中的飞机、火车,三峡好人中的轮船都是贾樟柯表现现实生活的重要隐喻符号。在江湖儿女中,交通工具同样出现了很多次。影片开头是颇具年代感的公交车,而后是皇冠轿车、绿皮火车、高铁,这些交通工具都随着故事的线性时间一一出现,以此表现了时间的变迁、人世的漂泊。贾樟柯将其对世界独特的认知与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融入了电影。影片江湖儿女承袭了贾樟柯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视听画面呈现了大时代下“边缘人物”的现实生活。在这部影片中,贾樟柯导演对“边缘人物”细微的观察、新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及人性和社会都进行了细致描绘,引发了大众的共鸣。(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