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989-2022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_刘建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374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89-2022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_刘建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89-2022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_刘建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89-2022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_刘建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章编号】10063862(2023)02005508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2 20235519892022 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刘建军1何沁1姚子刚2,*王有鹏1魏鲁腾1(1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2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200237)【摘要】经过 30 多年发展,我国社区更新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在已有文献和实践整理的基础上,对社区更新进行回顾,梳理发展演进脉络,有助于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根据政策法规和城镇发展历程,将社区更新划分为

2、 3 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社会背景、政策法规、实践探索、学术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出各阶段社区更新的基本特征。最后在历史演进和实践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区更新理论,采取多元主体更新模式,开展科学可行的更新实践,进行跨学科的社区更新研究。【关键词】社区更新;政策法规;历史演进;实践理论【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YJAZH121)*通讯作者:姚子刚(1977),男,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Email:25272377 qqcom0引言2021 年 3 月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2035 年远

3、景目标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城市更新行动,推动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这表明我国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由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物质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转变,由增量向存量转型1。1989 年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开启了我国社区更新的序幕2,2014 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 发布,社区更新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时间为序,对社区更新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各阶段特征与演变过程,针对当前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1社区更新1.1社区更新背景2020 年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认为,社区是城市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社会学将社区定义为聚居

4、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5。社区作为生产、消费、生活和休闲的场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备受关注。现有社区更新可概括为 3 种类型:(1)针对住宅单体的改造。如辛同升4、范悦5,从历史文脉延续、建筑品质优化、室外热环境品质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2)针对特定空间的营造。如马宏6、刘悦来7,通过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实践,探索社区营造路径;(3)针对小区整体环境的提升。如黄怡8、曾忠忠9,涉及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参与等。1.2社区更新演进划分中国社区更新始于 1989 年的旧城改造,此时城市出现了无序扩张、住房紧张等问题,政府通过基本生活设施更新,解决职工的住房困

5、难。进入 21 世纪,更新向着微观渐进、多元共治方向发展。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历程,将社区更新划分为以下 3 个阶段(图 1):第一阶段(19891999 年),1989 年吴良镛先生主持了北京菊儿胡同改造,提出有机更新理论。1999 年北京国际建协第 20 次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第二阶段(20002013 年),2011 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50%,此时不再倡导大拆大建更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文内涵建设。第三阶段(2014 年至今),2019 年城镇化率超过 60%,2020 年9 月中国提出“双碳”发展目标,2020 年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标志着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

6、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2021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鼓励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对社区规划和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更新刘建军等:19892022 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56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2 2023图 1社区更新阶段划分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第一阶段(19891999 年):提出有机更新理论,对社区更新进行初步探索2.1社会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此阶段以卫生设施完善和城市美化为主。1989 年城市规划法 首次提到旧区

7、改建;1998 年福利分房制度结束,全国掀起住宅开发的热潮。各地采取大拆大建改造方式,对住区环境一刀切,城市文脉被割裂,新建住区缺乏人文要素,开发建设缺少公众参与12。大规模旧城改造率先从北京展开,菊儿胡同第一期动工,吴良镛先生提出有机更新理论。2.2实践探索随着新的土地政策发布和市场经济确立,房地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对住区更新改造进行有益探索,确立了“社会环境效益为第一位”的思想和“积极保护、小规模逐步改造”的原则,提出依托原有历史文脉,打造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居住环境。此阶段以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学界研究涵盖了旧居住区、历史街区等类型(表1)。表 1第一阶段实践案例案例

8、名称时间社区问题策略与启示北京菊儿胡同改造1989居住环境恶劣,“危、积、漏”问题严重通过“类四合院”设计,延续传统居住文化和古城风貌,阐述有机更新理论苏州十梓街巷 50 号传统民居1990房屋破败、安全性差,基础设施缺失按照“传统外貌和现代设施”的原则和方式改造北京小后仓1991私搭乱建导致居住环境恶劣安置协调原住民拆迁、建筑限高、历史古树保留等苏州桐芳巷小区改造1996房屋破旧不堪,生活条件落后关注人口迁移比、建筑拆迁比、居住与非居住建筑比等指标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整理2.3学术研究该时期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围绕旧城改造与住区更新展开。19891996 年全国举办了一系列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

9、会议16 17。1998 年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建立了新的住房分配体系18。1999 年北京国际建协第 20 届大会,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待 21 世纪自然生态危机、城市化混乱、地域文化丢失等挑战19。此时学术会议聚焦刘建军等:19892022 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2 202357大规模旧城改造对原有城市肌理、文物古迹、居民心理需求等方面带来的破坏和冲击(表 2)。基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有机更新理论包含实体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主张采取分期分批、持续的

10、方式,使城市重新走向新的有机秩序。此外,一些学者对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进行解读。周干峙24、吴明伟25、张杰26、方可27 等学者意识到当前改造过于片面,提出应重视经济、文化等对的影响。此阶段尝试用现代设计手法再现传统居住文化,提出住区应考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表 3)。表 2第一阶段学术活动时间会议主题199292 旧城保护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介绍国际旧城和住区改造经验,讨论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旧城改造方法和政策1995“旧城更新”学术研讨会大规模旧城改造瓦解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破坏文化古迹,导致中心区容量过大等问题1998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新的住房分配体系,停止实物分配,

11、实施住房货币化改革1999北京国际建协第 20 次会议重视社会发展自下而上的创造力,通过开展社区研究,改善物质环境,推进高水平社区建设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活动整理表 3第一阶段学者观点学者时间观点吴良镛1989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的方式进行社区更新,促进城市整体协调发展周干峙1990结合旧城发展变革,做好投资成本和改造计划,完善配套设施,吸收群众参与吴明伟1995针对旧城功能单一和不完善的现状,从总体上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张杰1996小规模改造更具灵活性和近人尺度,易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方可2000以可持续发展和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探索社区合作更新机制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整理3第二

12、阶段(20002013 年):推动社区人文发展,更新实践和理论逐步丰富3.1社会背景2002 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适应新趋势与新发展的需求。社会对居住品质愈加关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城市,以公平、法制、和谐、文明、绿色、高效为基本原则推进住区建设17。此阶段社区更新规模和力度进一步加大,导致城市结构解体、风貌丧失、文化缺失等问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城市总规修编,200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范了土地出让政策,要求盘活存量土地。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强调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此外,多个一线城市政府相继推出城市用地计划与城市更

13、新政策。3.2实践探索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旧城密度高、拆迁规模过大、产权纠纷等问题亟待解决。该阶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追求方式多元和文化更新。小片区社区更新实践逐渐增多,如福州三坊七巷通过整治建筑风貌、保护原有肌理、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进行更新保护。此时实践聚焦社区文化特色,强调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注重社区营造,强调公众参与和利益协调(表 4)。3.3学术研究进入 21 世纪,学界不断吸收国外优秀经验,2005年北京举行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分享城市规划及住区更新的理论和经验。政府意识到单一主体带来的改造主导权失衡问题,2008 年全国城市规划院院长会议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进行解读,

14、关注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区,探讨改善对策31。2013 年 时代建筑 举办“社区营造与社区商业的魅力”论坛,聚焦社区整体活力提升33(表 5)。此阶段的社区更新成果丰富。吴晨介绍了欧洲城市复兴理论,指出社区更新要注重邻里关系34。张杰引入巴黎织补城市策略,强调尊重城市既有格局,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促进社区融合35。辛同升、吴锦绣37、卜雪旸38、张祥智39、张杰40 等学者反思以往大拆大建的做法(表 6),强调激活社区内部动力,采用渐进式改造策略,提升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整体效益。城市更新刘建军等:19892022 年中国社区更新的发展与回顾58城市发展研究 30 卷 2023 年 2 期 U

15、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0 No2 2023表 4第二阶段实践案例案例名称时间社区问题策略与启示成都木棕厂片区更新2005产权关系复杂、房屋外观破乱、缺少文娱设施采用小规模、渐进式模式,“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改造,保护原住民利益福州三坊七巷(二期)2006历史风貌杂乱、乱搭乱建、活动场地不足政府主导,专家和公众参与,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历史遗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昆山团结新村改造2007物业管理低效、居住环境差、配套不全、缺乏交往空间将散落社区合并成,推行社区自治和物业统一管理,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无锡硕放街道社区改造2009开发无序,拆迁与安置矛盾突

16、出将居民、开发商和政府组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公众参与社区营造实现更新西安草阳小区改造2011基础与服务设施老化、公共环境维护和管理存在问题保留原有空间肌理,增加绿化,提升基础与服务设施水平,加强社区管理福州龙峰社区综合整治2013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欠缺、缺少辨识、人际关系冷淡更新基础设施,增加服务设施,提升环境品质,打造文化特色,注重邻里关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整理表 5第二阶段学术活动时间会议主题200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宅与社区规划分会场提出“部分保留,部分新建”旧城改造模式,指出小区建设中应重视人际交往空间2005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讨论政府和法律的作用,更新中社会、经济、文化资金和管理等问题2008全国城市规划院院长会议研究旧城区、城中村等弱势群体居住区配套缺乏和居住环境差等问题,提出改善对策2013“社区营造与社区商业的魅力”论坛通过社区营造重塑邻里中心,结合老城区发展方向开发商业、增加社区吸引力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活动整理表 6第二阶段学者观点学者时间观点吴晨2002运用城市复兴理论,采取社区邻里策略,依靠内生动力,通过社区更新规划提升城市环境辛同升2008通过“重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