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材料用典】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写材料用典】清则近醇,淡则存真 【例文】“清则近醇,淡则存真”是一种境界。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如何对待“清淡”二字,是检验其党性修养的试金石。老红军战士王汝申,转业后拒绝了组织为他安排的县长或区长职务,扎根深山老林大半辈子不肯挪窝,到老不改粗衣粝食之本色;“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投身科研,甘守清贫,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中国纪检监察报清则近醇 淡则存真) 【典故】出自清代美食家李渔,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胃畅、少病。五味
2、之于五脏各有所宜。 【释义】意思是,清近纯正,淡乃真实,清淡实为饮食之本味。 【赏析】苏东坡说过“寄至味于淡泊”,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 据江南通志记载:明代王质在成都任布政使右参政之职时,自奉俭约,克己济民,曾于官舍的闲荒地上开园种菜,平日饮食清淡,“晨昏一蔬,未常有厌”。王质到各地察看民情,为了不给百姓增加负担,“每行郡邑不食肉,惟啖青菜,蜀人呼为青菜王”。太和县志中记载:王质因父丧回太和守孝期间,一位同僚看见王质家境贫寒,便令知县馈送绢帛米肉作为挽奠礼品。王质力辞不受:“我怎能接受家乡百姓的脂膏呢?”正所谓“万味无如淡味长”,甘于清淡,嚼得菜根,能令人神爽、气清、少病,得安稳长久。若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就能摆脱了物欲的羁绊,思想变得纯粹、头脑变得清醒,以实心行实政,则可功成事立。面对红尘喧嚣,面对繁华诱惑,用一份平静与从容来面对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人生旅途上,少一份圆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纯典雅;少一份对功名利禄的执著,便多一份坦然自在。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要时刻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做到心清意净、淡泊明志,把个人得失看轻、把党的事业看重,维护好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报告、座谈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名利,保持淡泊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