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村集体经济改革调研报告发展村集体经济改革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率先在全省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将农村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整合起来,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获益。 一、改革背景 2019年以来,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破解当前农村基层普遍存在的支部弱、集体穷、群众散、产业衰、人才少等突出问题,*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探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等入社参与经营,借助合作社构建村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为实施乡村
2、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二、创新做法 (一)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将支部领办合作社列为党建工作重点项目、创新项目,层层压实责任、层层示范带动。一是县委推动。先后20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会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了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工作等系统配套文件,安排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5年内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覆盖275个行政村。二是支部引领。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原则上占股不低于30%,重大事项必须由村党支部研究审议。三是党员带动。村“两委”干部积极宣传发动、主动垫资,党员种植大户带头,带动3631名群众入社。 (二)资源整合增添动力。统筹各级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下沉试点村党支部,合力推动合
3、作社发展。一是加强资金扶持。安排2亿元资金,提升改造1万间农村标准菇房;落实资金600万元,开展治荒稳粮行动;成立县级担保公司,安排授信额度1.2亿元,支持合作社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建立500万元专项“奖金池”,对“十佳示范社”“十佳带头人”进行奖励;规范容错纠错程序和免责结果运用,让干部放下包袱、干事创业。三是加强人才扶持。选聘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职业经理人”,启动订单农业、产业加工等合作项目20多个,帮助解决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优势不强等问题。 (三)多向发力拓展销路。持续增强支部组织力,构建线上线下、展销推介、村企合作等多种平台,不断开拓合作社销路。一是打造
4、“双线”营销平台。线上打造全省首家食用菌主题电子商务创业园及民富商城,入驻商城企业71家,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线下建设一批“十方田”公共品牌体验店,整合零售与批发渠道,年销售合作社农产品超过500万元。二是设置特色展销平台。组织策划“芙蓉李采摘节”“特色农产品直播”等活动20余场次,有效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各级党委政府牵线与夏商集团、永辉超市等企业、商超签订购销协议,构建“田头市场+企业商超+城市终端配送”销售模式,助推合作社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村民双增收。 (四)因地制宜多管齐下。依托农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运营模式。一是自产自销模
5、式。注重领办符合本地实际的合作社,自主开展种养殖、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二是统购统销模式。发挥领办合作社的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对农副产品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三是置业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筹资建设菇棚、冷库等服务资产,引导产业大户、企业、群众等共同经营。四是综合服务模式。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成立服务型合作社,从事金融信贷、品牌培育、产品销售等各类综合经营活动。 三、主要成效 *县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由点及面、逐步铺开,给乡村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实现了强村富民。三年来,试点村从最初的3个扩大到210个,覆盖80%行政村。社员人均增加收入2600多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6、2522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61个,占22.2%。 二是提升了组织力。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过程中,村党支部与群众建立了经济联结纽带,成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强村富民的引领者,让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村集体有了依赖,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威信力明显提升。 三是激活了乡村队伍。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村干部真正找到了“当家人”的感觉。 四、经验启示 一是统筹协调推动。要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把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融入全域发展大局,调动各方力量资源参与共建,统筹各级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下沉帮扶,合力扶持合作社发展。 二是立足产业发展。只有立足村庄实际,选准“村民会的、集体懂的”产业进行有针对性探索,才能有效激活增值村集体资产,最大程度地提高群众收入。 三是头雁引领带动。支部领办合作社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选出一个好村书记,才能更好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办好合作社。 四是提增发展效益。要发挥组织的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帮助支部领办合作社拓市场、树品牌,做到产品有销路、收益有保障,才能让合作社越办越大、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