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媒介)公园设计研究_吴梦雨.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547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媒介)公园设计研究_吴梦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媒介)公园设计研究_吴梦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媒介)公园设计研究_吴梦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1227|2023|02风景园林Design of Autism Media Park based on Social Support Network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媒介)公园设计研究引言20 世 纪 70 年 代,Raschke 提 出 社 会 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

2、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症包括缺乏正常的社会互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等,患者多在幼年患病1。早在 2010 年,全球孤独症患者就达到 6700 万人,但还有部分患者没有被发现2,其数量超过全球癌症、艾滋病患者的总和,且该比例仍在上升3。实践证明,来自外界伙伴、老师、家人的积极帮助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4。而包括个人、群体、社区、社会所提供的支持性资源即构成了社会支持网络5。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调查,发现虽然现存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给予孤独症患者家庭一定程度的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排斥性、孤独症家庭的封闭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孤独症家庭中愿意主动向外部寻求帮助的并不

3、普遍,得到实质性帮助的也仅占很小一部分。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梳理孤独症社会支持网络的运行机制,针对孤独症社会支持网络在构建中存在的矛盾怪圈问题,探寻突破口,以打破二者隐形壁垒为目标,研究与实践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下的孤独症康复儿童公园规划设计。1 社会支持网络运行机制在孤独症社会支持网络构件中存在两个主体,一为社会,另一主体为患者儿童及其家庭。通过梳理其关系,认为在现有网络中存在两个循环,一为消极循环,一为积极循环(图 1)。1.1 消极循环当前大多数患者家庭处于消极循环之中。由于现阶段人们对于孤独症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社会对于患者及其家庭多呈不接受或排斥态度,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情况少

4、之又少。加之治疗孤独症所需的费用十分昂贵,周期又长,其家庭面临着物质压力和负担5。部分患摘要:孤独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孤独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剖析孤独症社会支持网络的运行机制,针对矛盾怪圈现象,采用吸引-分离-共融的设计策略,并结合现有的传统儿童公园设计手法和设计规律,进行整体布局、分区规划、流线设计、节点设计、绿化设计等创新与适应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孤独症儿童友好的、加强两大主体沟通的媒介公园,促进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一步完善,并为今后孤独症儿童康复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意义。Abstract:Autism is a co

5、mmon neuro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 children.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autism is on the rise,and autistic children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The paper analyze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utism circles for contradiction,using design strat

6、egies of attracting,separation,communion,an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childrens park design methods and design rules,carries on the overall layout,planning,streamline design,node design,green design innovation and adapt to the design.The paper aims to create a media park that is friend

7、ly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could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subjects.Finally,it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for families of autistic childre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habilitation parks for autistic children in the future.关键词:孤独

8、症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疗愈公园;弱势群体;亲子共享;人文关怀Keywords:autistic children;social support network;healing park;vulnerable groups;parent-child sharing;humanistic care文吴梦雨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孙丛毅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会访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02.071基金项目:湖北省住建厅2021年度建设科技计划项目:超大城市的完整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的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9、以武汉市为例(项目编号:P02021019);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武汉市宗教场所空间优化研究(项目编号:K201850)图 1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消极循环与积极循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2者父母因此失业,甚至有抑郁倾向。患者家庭为了避免社会的排斥和异样目光,使自己避免暴露于社会视野,求助积极性持续下降,而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理解,增大了排斥的可能。1.2 积极循环积极循环的运作机制如下:首先,通过借助现有外界力量,实现家庭求助积极性由消极到主动的飞跃,进入积极循环,在积极循环中,家庭求助主动性上升,暴露于社会的可能性增多,促进社会的认识、理解与包容,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而

10、社会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就是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实现家庭求助积极性由消极逃避到积极主动的转化。1.3 解决措施通过剖析现有问题,认为存在“积极循环”和“消极循环”之间的转化壁垒,解决办法的关键为借助现有外界力量,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家庭求助积极性的上升。正如刘玥认为的,该问题的本质是社会资源不足致使他们不能进入正常的循环之中,因而需要外部施力对其提供帮助以使其重新被纳入主流社会5。就两大主体来说,社会排斥与家庭救助积极不高本身为一对矛盾体,矛盾双方不会凭空转化,只有通过一定的外界条件,对立面才可以实现相互转化。而促使其完成转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之

11、一,是充分利用并发掘现有社会积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外界力量”不仅应包括爱心人士、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人力,还应包括公益设施、政策法律等物力。如李喆采取了孤独症患者家庭互助小组的组织形式来推动由“消极循环”到“积极循环”的转化6。本文以孤独症媒介公园为具体实践,作为推动家庭求助态度转变的外界物质力量,同时旨在推动外界潜在人力由无帮助意识到有帮助意识的转化,提升社会人士的认识。2 孤独症儿童公园规划设计实践规划设计基于前文对于社会支持网络运行机制的梳理,并结合现有的传统儿童公园设计手法和设计规律,进行整体布局、分区规划、流线设计、节点设计、绿化设计等方向上的创新与适应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孤

12、独症儿童友好的、加强两大主体沟通的媒介公园,借此来激发孤独症家庭的求助积极性,同时提升社会对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关注度和接纳度,打通二者之间的沟通壁垒,最终促进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2.1 场地分析2.1.1 所在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基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图 2)。所在地块长 574 米,宽 266 米,总面积 0.15 平方公里;规划地块长200米,宽80米,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各约60天;冬夏长,分别约为 110 天和

13、 135 天。2.1.2 周边环境优劣势分析基地位置紧邻东湖,位于东湖西岸欢乐大道与二环线交汇处(图3)。所选基地具有以下优势:(1)基地北侧和东侧与次干道相邻,生活性强、交通性弱、安全性高,另北侧有一城市人工渠,治理良好,景色优美。(2)基地西侧为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所在地,从事孤独症儿童咨询、救助等相关公益工作,公园可与其形成配套,增大效益。(3)南侧毗邻东湖景区,水系丰富,景色优美,人流量大,暴露度高,有利于最大化促进社会和孤独症家庭及儿童的接触。(4)基地所在地块的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道路系统完善,交通便利。(5)基地周边现有多个城市公园,有利于形成联动效益。但是,现有基地也

14、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后期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或手段对现状条件加以避免或优化:(1)距离城市干道较近,尤其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噪音控制尤为重要。(2)所在基地原有多条小路贯穿其中,如何在保证原有道路的连通性的同时,进行公园的私密性设计尤为重要。2.2 规划策略与目标前文已经提到,社会与患者家庭的矛盾问题中出现明显的怪圈现象,社会环境的排斥加剧了患者家庭的封闭性,患者家庭的自我封闭进一步导致社会环境氛围的恶化,需要外部施力对其提供帮助以使其重新被纳入积极循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采取“吸引、分离、共融”的规划策略来解决问题。“吸引”,指公园需要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

15、成员愿意来到孤独症公园;“分离”,考虑到孤独症家庭的特点,社会和患者家庭需要具有分离性质,有各自独立的活动空间;“共融”,两者在各自分离的基础上,又有时空的共融,这是最终促进双方沟通的环节。方案的理想目标是通过媒介公园的设计,不仅为孤独症儿童家庭创造求助平台,同时促进社会上“无意识的社会人士”到“有意识的社会人士”的转化,从而健全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上述“无意识的社会人士”是指对孤独症儿童没有正确的认识,并没有给予其帮助意愿的人。“有意识的社会人士”指对孤独症有正确的认识且愿意帮助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的人,是推动网络构建的积极因素。2.2.1 吸引策略吸引,即公园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

16、、孤独症儿童友好的设计来引起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游玩的意愿,该环节十分关键。实践证明,体现足够人文关怀的主题公园对于特殊群体具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类似残疾人公园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海伦凯勒感官公园等多个服务盲人的主题公园,建成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吸引大批盲人游客前来游玩。借助类似案例设计思路,本方案中,“吸引”策略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给予患者充分的保护和尊重。如借助“干预疗法”及“父母认知行为干预”7的原理进行儿童“成长流线”、父母“陪伴流线”、社会“爱心流线”的设计,来满足患者特点和需求;第二,基于医学中“放松疗法”原理8和适应患者儿童特点的娱乐设施的设计,如“光间观影”“且听溪趣”“沙画世界”“色彩迷踪”等主题游戏场所的设计。2.2.2 分离策略本方案的设计目标为媒介公园。媒介,即能使人或事物两方面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公园,是城市主要公共活动场所之一,其本质是公共空间,所以必将会涉及到社会人士的使用,而社会图基地区位及具体位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基地优劣势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3227|2023|02风景园林性质的使用空间与孤独症儿童的使用空间的性质和要求各有特点,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