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坚持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举的书法学科发展之路_方爱龙.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559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举的书法学科发展之路_方爱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坚持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举的书法学科发展之路_方爱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01170极为有益的。比如赵宧光在寒山帚谈里回顾了晋以前人们写字的器用、写字的姿势,并提出今之作者,须先定古今器用,始可作古今字体,就是说,要明白从古到今人们写字的器用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毛笔的演变,家具对书写的影响,执笔姿势的演变,这些问题同样是当代学者所关心的,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自然是对书法有所助益的。第三,学人对问题的敏感性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创造。学者做研究,要搞清楚前人的成果是怎样的,而自己有何种新见解。而艺术家对自己的风格往往并不是了然于胸的,就像吴冠中先生所说风格是作者的背影。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一个艺术家对于自己的风格并不是完全看不到。学者在长期的学术活动中培养出

2、来的敏感性,有助于探索、把握自己的艺术之路。书艺也助成书学。书法研究主要包含书法史研究、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批评。书法史研究和书法批评中的描述、解释、评价离不开富有书写体验的研究主体。要想解释作品的趣味、取法,评价作品之高下,解释者自身、评价者自身应当是富有书写体验的,否则这些解释和评价很难到位。至于描述,看似只是对现象的陈述,但一个有书写体验的研究者和一个没有书写体验的研究者,对书写形式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况且,选择哪些现象去描述而忽略哪些,这种选择本身也是和书写体验相关的。书法理论研究,尤其是书法美学研究,离不开实践反思的循环。探讨形式、技巧,阐述对传统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书写体验。比如董其昌

3、的这两段话,除了写给别人,似乎也是写给他自己的。他说:今当以王僧虔、王徽之、陶隐居、大令帖几种为宗,余俱不必学。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这既是在提醒别人,也是在提醒自己,可以看作董其昌的学书笔记。这样的理论具有一种切身性,是在实践反思的循环中吐露出来的心声。坚持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举的书法学科发展之路方爱龙(杭州师范大学)我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二年开始招收书法本科,当时是挂在绘画这一专业下面。但我们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借鉴了中国美院以及其他一些学校培养本科生的模式与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书法是按独立方向招生培养看待。当时的绘画专业要有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如果遵照刻板的要求,色

4、彩、素描这些基础课程开设一学年,书法的专业技法课程就会被迫压缩,所以当时我们变通地把色彩课程开成带颜色的篆刻基础,把素描课程开成以黑白线条造型为主的铁线篆。所以按照这样的一个模式,招生培养了十多年,二一二年备案为书法学特设专业,前后至今刚好二十年了。二四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先是美术学书法篆刻史论方向学术型硕士,后增设美术领域书法方向专硕。现在我们没有招收书法方向的博士,也有一些教授具备教育专博的博士生导师资格,具备美术(书法)学科教学的一个招生方向,但是现在还没有学生进校。书法我们是从原来的学术学位开始的,专硕招收也有十多年了。现在这样的方向和大部分学校是相似的,招生名额以专硕为多。我今天以

5、这样的一个主题向大家汇报一点心得体会,或者是一点思考,也是基于自身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的观点。很明确地,或者是我有点固执地认为,书法要区别于美术,或者说,我们学科的发展要区别于当前普遍流行的美术学科或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书法学科专业的建设,在重视艺术性之外,也要强调其文化性。传统的中国美术作品没有文化属性吗?当然不是。只是说书法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承载的文化属性更加强烈一些。因为书法从一开始就很少讲到技,甚至很少讲到等同于或近似于技的这个词语。那么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建立专业书法学科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培养人才问题在教学当中,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起指导作用的。祝帅老师讲

6、得很清楚(亚辉院长也提到了),按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硕士的这一个领域,教指委很明确指出,技法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很高。对于相关学位点进行评估的时候,技法、实践类课程比例不足都成为一大罪状了,它完全抹杀了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培养。它一方面鼓励差异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全部纳入到固有的模式当中来。其实他们也是摇摆的,这跟教指委中哪些成员占主导话语权是有关的。所以很多老师说,将来希望书法与美术也能完全区分开来。书法不能被美术这个领域的话语权所主导,才能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这种独立不一定是多高,但这很重要。大国是国,小国也是国。你不能独立,你整个话语权就没有了,课程设置是一样的。我观点

7、很明确,书法有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这一点大家不否认。书法专业学科培养是以培养书法家为主,我觉得也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人当然想成为书法家,所以我们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类课时、技法类课时、文化辅修类课时之间有各自的比重。那么这个怎么突出?大家都有很多经验,我不多说。我非常旗帜鲜明地认为,我们不能把技法课看作完全是技法上的写字课、展览(创作)培训班。当然我只是讲课程,不是某一种培养模式。某一门课程主导的时候,你不能按照这样的一个形式来做,这样的话学生不需要上全日制教学,上培训班肯定比你效果要DOI:10.16769/ki.31-1067/j.2023.01.0152023.01171

8、好。全日制有它整个课程体系的要求,这不是我想主要讲的。沙孟海在一九八年与刘江书中就提出书法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五条意见(要求),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觉得这些话就像是在针对我们今天说的一样。这五条建议中的第三条,是一个纽带。他说: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章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像我们在读书的时代,老师告诉我们不能自己把路走窄了。这就牵涉到培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的素质培养、通识培养,换句话说,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具备有一点专业常识和书写技能,它是涉及到整个人才培养的指向。刚才也有老师提出来,我们培养的学

9、生,他将来是想准备就业的。他其实是在反问我们,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多大程度被社会接受?将来在他们人生道路上,以基本技能为核心的专业之路能够走多远?现在回过头来,对培养质量的考量指标有一个,学生有多少人仍然在坚持本专业的发展?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培养。转行了的是另外一回事,人有多种途径没有问题,所有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专业考量有这个指标?这显然说明我们专业培养,是否有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我想讲的是围绕书法本体有两门课程是最重要的,原来我读硕士的时候也学的训诂学、文字学,这些都没有问题,我想强调的与书法本体密切相关课程是古书画鉴定学与碑帖考鉴。因为我们依照的是经典的书法作品、经典的碑帖,

10、你对经典碑帖、经典古书画的鉴赏能力不足,你怎么去运用?我们写论文,通常会选一些作品,从古书画鉴定来说,可能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我们首先要真,学术是求真,艺术是求美。假如我们这样的说法是对的话,真的前提没有,那就是一个伪善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对于古书画和碑帖鉴定这个课程来说,资源太多了,各大博物馆,首师大不也有博物馆吗?我之前听叶培贵老师介绍说(他在主持学院工作的时候说)资源很多。这当然很重要,包括浙江大学的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图书馆有大量的碑帖资源。这里有很多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古书画和碑帖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能力,它直接是和这些课程的教学培养有关。比如,做个案研究,学生经常问老师拍卖会上的作品好不

11、好用?有专家教授主张当然好用,也有一些专家说要在鉴定真伪的基础尚谨慎使用。这个真伪问题怎么解决啊?目前很多的学生(研究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包括碑帖拓本版本辨别的各种问题。其实,我讲的一个很简单的话题就是从这个话题中,看我们将来的核心课程,或者课程板块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些与书法本体相关的东西,不能被其他学科专业看的框架所左右,用他们的瓶来装我们的东西,要形成我们自身的优势。沙先生说了,掌握别的一门学问,就包括了金石学、考古等一些其他的东西。以美育人:书法教育的内涵论略吴慧平(广州美术学院)对于书法教育的目的而言,实际上是培养一个人的问题,至于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我们都有各自的体会。首先为大

12、家解释一下和书法教育有关的几个词:第一是美育与美学,美学是社会科学,美育是属于教育范畴,关于美术原理和美术知识的教育。另一个是德育和美育,美育和德育在某一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但是美育注重于人的感性方面,注重发展培养人的个性和内心的自由,用儒家的说法就是侧重于乐;德育讲究一种秩序性,是让人对社会秩序和集体的服从,侧重于讲道理,属于认知的层面,用儒家的话来说是侧重于礼,从这种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教育是礼乐并重的。还有一个是美育和艺术教育,美育也是审美教育,更加注重人的素质和精神层面的培养,不限于艺术教育,如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学校美育等都属于美育这一范畴;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为艺术手

13、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主要强调技能层面,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把美育落实到实践层面的艺术教育属于最核心的内容了,所以狭义的美育即艺术教育,我们今天所讲都是从这个范畴里面延展开来的。为什么要提倡美育性质的教育?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李睦曾经说道:我们目前把美育简单地认为是狭义的美术教育,所以导致我们审美教育的缺失,审美教育的缺失会导致判断力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在很多事物面前没有判断的能力。他在最后提到审美判断力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甚至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的基本能力,这是美育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美育也是人能达到自由之境的必由之路。我们知道,教育是人类群体知识的传承、心智训练与伦理教化的必要途径,也是一种人格觉醒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最崇高的教育就是通往自由的教育,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教育或者说全人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和自由发展的人。所以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中,自由成为其首要价值。要实现自由的教育,就必然少不了美育。美育在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美育是一种体验自由的活动,审美的愉悦就是体验自由的愉悦。审美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