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2022417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陕西省党史重点课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陕西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HZ0520);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21 年科研项目“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SZB07)。作者简介:吴晓军(1987),男,陕西渭南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自觉吴晓军(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协作与参与。大学生作为最具
2、创造力的主力军与接班人,能够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中发挥出鲜明的作用和价值。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所拥有的时代推进功能,就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时代自觉。文章结合思政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探究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时代自觉的基础,提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策略及思路,为学生更好地、更积极地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事业,奠定基础。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自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105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3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乡
3、村全面振兴、农民主体地位、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及城乡融合的、以三农问题解决为抓手的战略工程,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实施目标与要求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等要求,通过重塑城乡管理、巩固经营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坚持生态和谐、传承农耕文明、创新治理体系等方式,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和协作。因此提高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思政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意蕴思政教育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及主流意识认同
4、拥有鲜明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将个体价值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与落实的背景下,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情怀,促进人才向乡村地区的流动。首先是提高乡村振兴的认同感。通常来讲我国很多院校的学生不愿意留在经济欠发达或落后的地区,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愿意走向城市,彻底摆脱贫困的帽子。而加大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力度,能够转变学生固有的思想观念,深化学生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认识,使其明确乡村振兴所拥有的现实意义,进而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的建设中。但这却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
5、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了解及认识现代农村发展的现状、历史及发展趋势,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其次是培养学生群体的乡村振兴情怀。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农村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价值,老百姓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农民身上所拥有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及奉献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村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独立上所拥有的历史价值,提升学生对民族和农村的情感。与此同时,思政教育还能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农村,提升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情怀,帮助学生更好地、更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最后是促进人才流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人才匮乏问题,特
6、别是拥有扎实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时代自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乡村振兴中所拥有的价值及所肩负的使命,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过程中,进而推动人才资源向农村地区的流动。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时代自觉的培养基础思政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较为显著,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树立乡村振兴情怀,还能加速人才资源向农村地区的流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落实和推进,提供必要的抓手,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觉,通过时代自觉的培养,增强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自觉性、积极性及责任感,为我国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的建设,提供
7、必要的支持和抓手。(一)凸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理论教育指引学生将个人命运发展与社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满足国家治理、经济建设及文化传承的基本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获得健康、持续及快速地发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拥有较为鲜明的动态性特征,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动态化的调整和优化,使思政教育始终拥有较高的动态性、渐变性的特性。在现代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逐渐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面对新时代和新形势,思政教育不断受到社会多元思潮、西方负面言论及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导致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全面性及影响力弱化。因此在新时代视域下,思政教
8、育应从传统的理论教育过渡为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育帮助学生从理论探索,回归到社会实践中,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探究社会发展的本质,从而明确思政教育的运行特征与历史定位,进而夯实思政教育的地位,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来源于网络,网络拥有较高的虚拟性。因此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实践教学优势的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能切实地突出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特性。501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
9、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二)肩负“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蕴含着浓厚的国家情怀及民族精神,与此同时也能体现该时期我国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内容。通常来讲乡村振兴是我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8 年党中央在 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将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划分,并从文化兴盛、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等角度出发,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具体地阐述,并对我国当前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建议。思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避免走过场、走形式问题
10、的出现,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和作用。特别在“时代自觉”培养中,学校应从思政教育目标、过程及结果的角度分析,思政教育的价值彰显、作用发挥的质量,明确思政教育在引领、鼓励学生参与乡村建设中的实效性,从而让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发生改变,切实推动学生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此外,落实时代使命还体现在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后,能否将思政知识、理念和集体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否真正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奉献自身的青春和力量。(三)培养“积极参与的时代自觉”乡村振兴是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工程,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抓手,需要乡村居民、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及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但如果仅靠硬件
11、系统和设备设施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还不够,容易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缺乏强大的内驱动力,致使相关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而从乡村居民的层面出发,没有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支持,又容易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落实难以得到深入的推进。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调动建设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提高建设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建设主体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主体,应拥有较高的时代自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特征、心理特点及行为特性,转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知识汲取、技能获取、价值
12、塑造及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高的时代自觉性,可以更好地、更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以返乡创业、志愿活动、支农支教等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时代自觉。三、乡村振兴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代自觉的培养思路通过明确时代自觉培养的“基础”,我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确定“时代自觉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即与时俱进、推动社会发展及实践活动。但要想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推动时代自觉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思政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一)通过理论学科,深化学生认识要想促进乡村振兴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13、我们需要从理论阐释的角度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求及思政教育现状,深化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及“乡村振兴情怀”。首先,思政教师应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渗透乡村振兴内容,将农村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认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价值,从而深入思考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其次,思政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创设有关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乡村文化、内化乡村振兴理念,进而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前提下,思考我国农村发展的未来,调动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
14、积极性和热情。再次,加强资源建设,思政教师应将与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农业建设相关的网络资源,共享到互联网终端,引领学生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及“小组合作探究”中,更好地、更全面地、更积极地摸索、分析乡村振兴资源,自觉将乡村振兴与思政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总体来讲,在理论学科建设与乡村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认识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时代自觉性,积极投身到我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时代自觉理论教学是思政教师深化学生对乡村振兴理解、认识的关键,是提升学生
15、对乡村振兴认同感与情怀的抓手;而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时代自觉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索社会本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更好地提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及责任感。在实践教学阶段,思政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乡村振兴活动,譬如在学校组织下,教师应引领学生参加各类农业产业或农业基地活动,借助现场观摩的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价值,明确自身的责任,提升学生的时代自觉,使其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其次,思政教师应引领学生开展各类农村调研活动,提高学生的调研“水平”和“能力”,使学生在深入农村基层的过程中,更好地、更全面地探索到我国农村产业建设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运用
16、专业知识提出科学的解决思路和建议,提高学生自身的成就感。而当学生成就感提升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活动的责任感及自觉性,进而帮助现代院校,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推进社会发展中所拥有的作用。最后,思政教师应鼓励学生返乡创业、支农支教、参与志愿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推动家乡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切实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大学生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和力量。此外,思政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成果展示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时代自觉。譬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帮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破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三)优化评价体系,增强培养质量将乡村振兴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觉,不仅需要思政教师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更需要其改进传统的评价机制,使思政教育评价工作更好地对接“时代自觉培养”,帮助现代院校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是转变传统以知识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思政教师应突出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在学生评价体系建设中的地位,通过强化、优化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