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nst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18张思琦1王欣2*(1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 硕士研究生)(2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 教授)#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21C35042)基于文化转译的浙江乡村历史建筑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 摘要“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
2、“园-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ABSTRACT:Lakeside garden represents a kind of traditional urban landscape paradigm dominated by hydrology.Choosing jiaxing Yanyu pavil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l
3、anning,through combing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images,get Yanyu pavilion landscape rheological process and origin of scenic spots,and from the macro,meso and micro level summary Yanyu pavilions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mechanism:driven by water construction,farming,local identity to build
4、garden-city scenery;to be a scenic spot because of the water,borrow water to create a garden-lake scenery;the garden-water scenery is created by climbing to borrow the scenery,adding the scenery around the pool and enriching the scenery with culture.In addition,the case of Yanyu Building is used to
5、supplement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Lakeside garden,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ditional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dominated by hydrology.关键词 营造;风景园林;“江湖地”;烟雨楼;城市风景名胜KEY WORDS:Construction;Landscape Srchitecture;“Lakeside Garden”;Yanyu Pavilion;Urban Scenic Spots嘉兴烟雨楼“江湖地”风景名胜营造研究Resea
6、rch on the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of Lakeside Garden of Yanyu Pavilion in Jiaxing计成在园冶1“相地篇”中将园址归纳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与“江湖地”共 6类用地,其中对于“江湖地”的着墨相对较少,当代学界对此关注也不多,目前涉及“江湖地”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狭义上园冶中“江湖地”的定义为基准,在相地视角下对“江湖地”进行用地特征分析2-5;二是将广义上的滨水园林作为“江湖地”的案例,进而分析园林艺术与园林理法6-9。总体尚未构建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根据计成对“江湖地
7、”的描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缑岭,堪偕子晋吹箫;欲拟瑶池,若待穆王侍宴。寻闲是福,知享既仙。”1可知“江湖地”不同于同样位于城外的“郊野地”与“山林地”,它更像是站在城市风景营造视角欣赏广袤而淡雅的写意画,强调自然景观的朴质美而非人工建筑的加持。故本研究意图从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传统出发,将“江湖地”定义为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具备独特的自然文化特征。目前学界关于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研究可归纳为三个层面:一为宏观层面的城乡水环境格局的架构,主要包括江南地区乡土
8、景观的水适应性研究10-11、区域风景营建视角下水系与城市格局演变研究12-13、古代公共园林与城市水系关系研究14-16等;二为中观层面的水域造园研究,是从自然观、风水学、社会政治文化、主流思想等角度关注园林与外部水系的“相地”过程9-10;三为微观层面的水景园营造研究,多从水源、布局、形态、组合、池岸处理、池底处理、水景意匠出发探索园林水系的“理水”手法17-18。“江湖地”风景名胜是研究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的典型代表,现尚未从城市风景营造视角对其营造机制展开详细讨论,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综上,本研究提出对“江湖地”风景名胜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的讨论,选择嘉Construction
9、Technology营造技术19兴名胜烟雨楼作为研究对象,将探讨烟雨楼“江湖地”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烟雨楼风景名胜在嘉兴城市中的风景营造机制以及对当下传统城市风景建设的借鉴。1 嘉兴城市风景特征嘉兴地区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水乡泽国,史书记载其“浙西杭州半山半水,湖州亦然,嘉兴水多山少实为泽国”19,“嘉兴多有荡和浦,大多私家园林就其地形低凹而开池沼”20。嘉兴地势低洼,平均海拔在 3.2-3.6m,市内湖荡河渠交错,湖荡数量为 145 个,平均河网密度高达 12.7km/km2,居全国之最,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贯穿城市南北与其衍生水系构成“九水连心
10、”的水城格局(图1),可见“水”是构成嘉兴区域景观的主要元素。历史上许多园林依托嘉兴的河湖风貌与悠久文脉诞生,并逐渐形成了嘉兴园林“依水而建”的风格,这与园冶江湖地1“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不谋而合,反映水域景观主导的“江湖地”园林是嘉兴城市风景的典型特征。2 烟雨楼“江湖地”风景名胜的代表性烟雨楼对嘉兴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烟雨楼位于古代嘉兴城郊东南角的南湖湖心岛(图 2),岛上以烟雨楼为主体建筑的园林统称为烟雨楼园林(图 3)。其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景色闻名,深受历代文人墨客赋诗赞美,各类嘉兴方志、游记、绘画也有较多记载。在嘉兴古代历史上,乾隆对烟雨楼大为喜
11、爱,六次南巡八次驻跸烟雨楼,并命人写仿烟雨楼至承德避暑山庄内;至 1921年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的召开,烟雨楼在新时代又被赋予了划时代意义。烟雨楼现位于嘉兴市中心的南湖风景名胜区,是嘉兴城市最重要的人文风景地标。烟雨楼园林具备“江湖地”风景名胜的典型特征。园林面积17亩,位于湖心,0.58km2的南湖湖水环绕四周,呈现“略成小筑,足征大观”的景观格局,整体意境以烟雨朦胧的画意为特色,不以过多的人工雕琢而以湖光烟雨的自然之象为核心。此外,学者们对烟雨楼的研究也因“水”对其展开讨论与赞许,童寯先生因此在江南园林志21将其列为嘉兴三大名园之一,杨鸿勋先生在江南园林论22中将其作为“江湖地”园林的实例,
12、潘谷西先生在江南理景艺术23介绍烟雨楼作为以水景见长的邑郊理景个案。当代学者对烟雨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园史24-25、园林理水26、南北烟雨楼对比27-28研究。上述研究为本文将烟雨楼作为“江湖地”个案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本文从城市风景营造视角切入烟雨楼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3 烟雨楼“江湖地”风景名胜的形成3.1 五代至元:景观基底的确立滮湖与鸳鸯湖的自然湖泊风景构成了烟雨楼园林营建的景观基底。烟雨楼初建于五代十国,由吴越国主钱谬四子钱元璙“筑台鸳湖之畔,以馆宾客”29。明朝以前南湖名滮湖,西南湖名鸳鸯湖,是古太湖沉积为陆地时留下的天然湖泊,由于缺少明确的烟雨楼营建位置与时间的
13、史料记载,有学者结合社会背景与园主分析侧面推测钱元璙将烟雨楼建于两湖交界之处24。烟雨楼的选址由于满足贵族待客所需,注重水域景观观赏视线的选择,此处登楼远眺两湖千顷水域,是欣赏自然湖泊的最佳观景点。随着宋代社会稳固发展与文化繁盛,人们对风景的欣赏赋予文化审美。张尧同“四境田相接,烟澜自渺瀰。客来吟此景,无或比滮池”,叶隆礼“棹歌远入秋波绿,塔影中分晚照红”,方回亦“鸥从沙际冲烟去,燕向花边卷雨来。傍柳一桥相掩映,隔林双塔共崔嵬”等诗词足以体现烟雨楼选址之妙。至元代,烟雨楼被画家吴镇列为嘉兴城市八景之“春波烟雨”,并绘图附诗(图 4),由图可见烟雨楼当时位于湖堤之上,面向滮湖,印证了其初建于两湖
14、交界处的推测。故五代至元,以自然湖泊水景图 1:当代嘉兴水系格局图图 2:烟雨楼区位平面图图 3:烟雨楼现状平面图图 4:(元)吴镇嘉禾八景“春波烟雨”Const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20构成的烟雨楼景观基底基本确立。3.2 明朝时期:水利风景的营构明朝是烟雨楼景观流变的重要转折,这一时期受嘉兴水政制度的影响与人文审美的需求,烟雨楼实现了水利工程风景化的蜕变。明代烟雨楼的景观主要得益于明代历届嘉兴知府与地方官员对烟雨楼进行“孤屿造景”与“从楼至园”的两个营建过程(表 1),烟雨楼风景自此闻名,明末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烟雨楼中“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空空蒙蒙,时带雨意
15、,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的描绘更是为其打响了知名度。明代烟雨楼正如万历三才图会所示(图5),景观的不断完善使之“当高阜之胜,雕窗绮阁,四面临湖。其妙在烟雨拂渚,山雨欲来之时”21。从明代烟雨楼景观格局的流变可见人们在满足水利工程需求的同时,考虑了地方风景建设的需要,从而构建了水利风景。这一过程也证实了明中后期园林与农业美德的密切结合,曾被认为负面的“游观”乐趣重新得到根本性的认定,为此后的园林盛况确立了坚实基础30。3.3 清朝至今:城市风景地标的巩固清代至今烟雨楼成为城市风景地标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事件的加成。清乾隆六次南巡,八次驻跸烟雨楼,并将烟雨楼景色绘录于南巡盛典(图 6),甚
16、至在避暑山庄重现“烟雨楼”景观,足见他对烟雨楼之喜爱。嘉兴政府为迎接乾隆莅临对烟雨楼也做了重大整修,为配合以南为尊的礼法,将明代重建以来坐南朝北的做法整体换向调整,从而面向南侧的钓鳌矶,并拆改了若干建筑。乾隆的多次光顾与赞赏提升了烟雨楼的全国知名度,此后嘉兴政府对烟雨楼的营建更是以城市风景名胜的标准衡量。至清末,受战乱影响,嘉兴城池凋敝,烟雨楼景致荒废,同治三年(1864)嘉兴知府许瑶光着手恢复城市重建工作,极为重视烟雨楼的重建,主要增修岛上建筑群与增设植物景观,修整后并将“南湖烟雨”列为嘉兴城市“南湖八景”之一(图 7)。民国以后,烟雨楼园林格局进一步完善,调整建筑,增筑假山,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赋予了其划时代意义。综上,清朝至今烟雨楼风景建设延续了明代“瀛洲胜境”的景观风格,加之建筑、植物、假山的完善与地方文化、社会活动的融入,烟雨楼日渐成为城市风景地标。4 烟雨楼“江湖地”名胜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4.1 宏观层面:“园-城”风景营造宏观层面的风景营造关注烟雨楼名胜与城市的关系,表现为烟雨楼名胜通过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的“园-城”风景营造过程构成嘉兴重要的自然地理空间与文化心理